第82章:艰难创业
钱得金为了能让公司快速掘的第一桶金,他斗胆拨通了自己的“关系户”,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常捷的电话。电话响了五秒钟后,话筒内传来了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喂,你是哪位?”
“喂,是常经理吗?我是钱得金,想下午去拜访您一下,不知您有时间吗”?钱得金在电话里,马上礼貌而简短地说明了去电的意图。
“钱……得……金?”电话那头的常经理慢慢复述了一遍,他显然一时想不起钱得金到底是谁?此时正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自己的记忆……
“上次您陪着安如山总经理;来到四号工棚,我们曾见过一面”。钱得金一听,知道常经理可能一时把自己忘记了,马上在话筒中提示到。
“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位勇救安总令爱,并荣获“本市见义勇为十大先进人物的钱得金吧”?经过钱得金的点拨,常经理不仅马上想起他是谁,还瞬间想起了钱得金过往的光辉事迹!
“对,对,就是我”。钱得金一听,忙不迭地应承着。
“小钱,你找我有什么事吗”?常捷在话筒那头以沉稳的口气问道。
“哦,常经理,我想一阵去拜访您,有点事儿需要面谈,不知您有时间吗?”
“嗯,我上午有一个会议,这样,你下午两点到我办公室来吧。”常捷略一思索,马上爽快地答应下来。
钱得金放下电话后,心中非常兴奋,无论业务是否能成,对方肯见自己,就是好的开端,毕竟没让自己吃闭门羹!
欣喜过后,钱得金想到自己找常捷办事,属于一种商业行为,一些商场上的潜规则还是不能忽视。想到这,他又到附近商店,购买了两盒好烟,放到了自己的老板包中。
下午两点整,钱得金准时赶到了常捷的办公室。
常捷见钱得金走进办公室,忙从老板台一侧出来,笑着和钱得金握手。
“小钱同志,你好啊!五一期间,我见过你的新闻报道,你可曾是我们项目公司的荣耀职工啊!”常捷马上和钱得金寒暄到。
“常总过奖了!是公司的良好企业文化影响了我。我的这份荣誉,应归功于您对职工的培养”!钱得金听后,马上机智的恭维到。
“呵呵,培养是应该的,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好,不说这些了,请坐吧”!常经理见好就收,马上转移了话题。
钱得金坐定后,就把自己创办钢贸公司,并希望得到“老领导”关照的来访目的,简明扼要地向常捷表达了出来。
常捷听后,皱了皱眉头,陷入了片刻思索之中。钱得金见此,忙不失时机地掏出一盒高级香烟,拆开后拿出一支给常总点上,并顺手把烟放到了老板台上。
常捷深吸了一口烟后,一脸凝重地向钱得金说道:
“小钱啊,如果你经销的钢材品质和市场价格,符合公司的采购标准,公司是可以优先考虑的。但是,目前我负责的这个在建项目,三材供应主要是甲方负责采购。所以,即便我想帮你,目前也没有这个权限。如果……如果你直接去找安总,我认为,成功率会更高一些”?
常捷说完,以探询的目光看向钱得金。
钱得金听出了常捷的弦外之音,他略一思考,马上得体地回复到:我理解常总的好意。振兴公司的安总,对我已付出了很大恩惠,我不好意思得陇望蜀,再去求他”!
常捷听后,表示理解地点了点头。他吸了一口烟,又沉思片刻,随后对钱得金说道:
“这样吧小钱,我有一位地产朋友,他在省城做一个建筑项目,你可以去找找他,就说是我介绍的。我现在就把他的办公地址,以及座机电话告诉你。钱得金见此,马上向常总致谢。
钱得金看得出来,常捷确实想帮自己,但在他自己的项目上显然无能为力。当然,他与常捷仅有一面之缘,既无恩惠,更无深交,只是当了一次短暂的名义上的领导,他能够把朋友介绍给自己,也算是生意场中的贵人了。
当钱得金告辞出来,又风风火火赶回到公司时,他见金小伟和王大壮两兄弟,正无所事事地倒在床铺上闲聊,不免一时气恼。但转念一想,这两个兄弟本就不是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之人,如果自己不分配二人工作,两人也确实不知从何做起。
想到这,钱得金放下老板包,呷了一口水后,马上把两兄弟召集到一起,给他们做了明确的职务分工:
“小伟,你负责考察整个呼斯市的建筑工程动态,对每条街道,每个区新开工的建筑项目做好考察和记录,每天晚上回来向我汇报。”
“大壮,你负责电话调研,同时负责午餐和晚餐的厨师工作,对我们存档的所有钢材供应商的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进行电话调研并做好动态记录”。
两人答应一声,开始分头去工作。钱得金拿出常捷给的那张纸条,拨通了省城一家房地产公司戴总的电话。电话打通后,钱得金首选祭出了常捷的大旗,随后说明了自己去电的目的。
这位戴总一听说是常捷的朋友,马上客气的说道:钱总啊,既然是常总的朋友,见一面肯定没有问题的,不过我现在外地开会,三天之后回省城,到时我们再通电话,好吧!
这位戴总说完,还未等钱得金回复,就马上挂断了电话。
钱得金撂下电话后,一想三天时间并不长,那就在公司再等三天时间。当他的这一‘等’的想法刚刚闪现出来,转念之间就被他否定了。钱得金心想,现在是创业初期,公司没有任何积累,一定要惜时如金,‘等’只能错失商机,坐吃山空,守株待客的工作作风千万要不得。
想到这里,钱得金决定提前三天去省城,他想利用那位戴总在外开会的三天时间内,自己要对省城的房地产市场,以及钢材经销市场,认真地做做“功课”,钱得金心理清楚,最好的营销并不是带着礼物,而是要带着药方去。只有深入地了解区域市场的利弊得失,届时在与客户沟通时,才能找到对方痛点,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降服客户的成功率才会更高!
想到这,钱得金和王大壮交代完一句后,他便拿起简朴的行囊,迎着城市向晚的霞光,向着更宏大的省城市场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