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初入樊楼
孟府的马车缓缓驶离开封府,马蹄嘚嘚敲击着地面,溅起一片尘沙。
“小妹,你一会儿想去哪里逛逛?”
孟姝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景,转头问向孟媖。
孟媖手托香腮,乌黑凤眸滴溜溜一转。
“阿姊,我想去东华门外的景明坊那边逛逛!”她一脸兴奋地提议道。
孟姝闻言,微微一笑,“景明坊?我记得那边各式酒楼居多,最负盛名的,应该就是樊楼了吧。”
“正是樊楼!”孟媖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阿姊,我最近打算写一个话本子,里面就有关于樊楼的描写,想再去实地考察一番。”
孟姝饶有兴致地问道:“哦?小妹什么时候有写话本子的想法了?”
孟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看阿姊每日可以钻研医术和香道,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很令人羡慕。”
“所以,我也想学着阿姊的样子,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我正好想写一本关于汴京美食和风土人情的话本,名字嘛,暂时就叫做《汴京梦华》。”
孟姝听闻小妹如今有了上进之心,颇为欣慰地点点头,“《汴京梦华》,这名字倒是极为雅致。”
“汴京富贵迷人眼,犹如繁华一梦中。”
“当真是妙极,妙极呀!”
其实孟媖起的这个书名,是源自曾看过宋朝孟元老写的那本《东京梦华录》。
那本书详细记录了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对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城市建设、商业发展、民俗风情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堪称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而自己在洋柿子上写这本《汴京梦华》之时,也参考了不少书上的内容。
“阿姊,我不妨悄悄跟你透露一下……”
“我构想的话本女主角,跟我一样,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呢!”孟媖眨了眨眼,故作神秘道,语气里透着一丝狡黠。
孟姝不禁莞尔,嗔她一眼,“我看小妹是想借着考察樊楼的名义,去喂饱肚子里的那条小馋虫吧!”
孟媖吐了吐舌头,俏皮道:“哎呀,怎么又被阿姊看穿了!”
孟姝宠溺地揉了揉孟媖的发丝,笑道:“好,那为了咱们未来的汴京话本大家,中午就去樊楼用膳吧!”
紫菀和紫苏看着有爱的姐妹互动,在一旁忍俊不禁,同时也期待起那传说中汴京最繁华的大酒楼。
于是马车转向,朝着东十字街那边的景明坊驶去。
刚一转进街区,便见酒楼林立,绣旗相招,竟隐隐有遮蔽天日之势。
而申王府的马车,依旧不远不近地跟着,在一众普通马车中尤为惹眼。
那马车四面丝绸装裹,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面群青色的厚重绒帘遮挡,隔绝了旁人窥探的视线。
怀瑾回身微微掀开车帘,恭声询问道:“王爷,看来孟小娘子她们要去景明坊,您中午不如就在附近的樊楼用膳吧?”
赵佖沉吟片刻,缓缓道:“嗯,如此也好……”
他心中暗忖,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自己可以在樊楼中,与阿姝制造一场“偶遇”。
樊楼坐落在皇城东华门外最繁华的街区,是汴京城内的第一高楼。
只见在坚实高固的台基上,共建有五座三层楼,每层楼的高度均超过三丈。
五楼相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楼与楼之间用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宏伟壮观。
据说站在西楼第一层,向西边的皇城望去,还能看见宫妃们在宫中荡秋千。
这里之前本是商贾贩卖白矾的集散点,后来在这块地皮上盖起酒楼,便取名“矾楼”或“白矾楼”。
但因为读音相近等原因,人们叫着叫着,就慢慢讹传成了“樊楼”。
到了樊楼门前,川柏去停马车,孟姝和孟媖则在紫菀、紫苏的陪同下,款步走进那扎缚着飘逸彩帛的彩棚门楼。
酒楼门前有两个头戴方顶头巾,身穿紫衫的迎宾伙计恭敬站立,热情招呼道:“几位贵客里面请!”
孟媖抬头仰望,只见酒楼每一层的顶部都结扎出山形的花架,其上装点有花鸟形状的各类饰物,檐下垂挂流苏,处处透着精致奢华。
孟姝几人在迎宾的引领下走进大堂,楼内宾客满座,热闹非凡。
这里不仅有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谈笑风生的文人墨客,还有来来往往的商贾小贩,一派繁华热闹之景。
孟媖亲眼见到樊楼的盛景,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她不禁在心里啧啧感叹:“哎呀,这‘汴京酒肆之甲’果然名不虚传!”
“而且这里还集吃喝玩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简直堪称‘北宋太古里’啊!”
她一脸兴奋地拉着孟姝的袖子,“阿姊你看,这里除了一层的明亮大堂,还有各种花竹扶疏、珠帘玉幕的雅间小阁,当真是既奢华又雅致呀!”
孟姝莞尔一笑,“确是如此,而且这里还有许多吹箫、弹琴、歌唱、散耍的赶趁者,为酒楼中的客人舒心助兴,也十分吸引人呢!”
这时,一位同样身着紫衫的伙计,走上前躬身问道:“不知几位小娘子,是要坐大堂,还是进雅间呢?”
“雅间吧(坐大堂)!”一时间,两姐妹竟然做了不同的选择。
“原来小妹想坐大堂呀,阿姊还以为你想去楼上的雅间看看呢!”孟姝轻轻刮了下孟媖粉扑扑的小脸,宠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