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郑母发怒
这些人,验证脱粒干净与否的有,检验粮食颗粒是否完整的有,检验翻耕深度的有,甚至跟着收割机观察原理的还有……
叽叽喳喳的闹成了一片,差点儿惊了谷家的马。
人家这还干不干活了?有问题过后再交流不好么,她又没想着藏私。
谷雨不由看向镇丞。
镇丞在谷雨的这一眼中,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和优越感,用力的咳了咳,提声说:“各位乡亲,请安静安静。诸位的想法,本镇丞知晓。谷家呢,是积善之家,必不会藏私,还请各位先稍安勿躁。谷姑娘定然会找时间给大家讲解如何提到产量,如何管理。还请不要打搅谷家收割才好。”
“是呀,是呀。谷姑娘一定要好好讲一讲才是。”
“赵大人如此器重你们谷家,可千万不要藏私才是。”
“谷姑娘大才。”
“谷家人心善,不会看着我们吃苦的。”
巴拉巴拉……
谷雨被摞了几丈高的高帽子,只得点头应承,不过,可不是现在。这些人还有大把的闲时间。她还有的忙呢。可不能浪费赵智的小麦种子。
谷雨找了个机会偷偷的从太平镇跑了回来。正晒种子呢,郑险峰的信可不就到了。
看着笼子里可怜巴巴的小狼崽子,谷雨倍觉好笑。这样也好,她和大哥三哥不在家,养大了给谷老爹看家。
看着这小东西,谷雨琢磨着,是不是刚才自己的决定有些失礼,就是看在郑险峰的面子上,她也应该上门拜望一下长辈的。
得亏她没去,去了说不定就能打起来。
儿子来消息,郑母当然高兴,摸着包袱里的软滑毛皮,止不住的笑。
郑润峰见郑母高兴,也欢喜,“险峰哥说了,他已经拜了高人为师,过不了几年,险峰哥就能给伯娘挣个诰命回来,接您到新都过好日子去。”
“哎,你哥果然是个有孝心的。”郑母觉得,自己儿子心里还是挺有她这个娘的。刚安稳下来就捎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可不就是孝心么。
原来心里那点儿委屈和不安也就都没了。
平日里,郑母对郑润峰爱搭不理的,有事都是“你你”的,连以前的“石头”都不叫了,郑母中觉得,要是没有郑润峰,找不到人照顾她,儿子就不会走呢。虽然心里明知道这是不可能,但是还免不掉迁怒。
郑润峰也知道自己不得郑母的待见,但他是个善良的,受了恩人的委托,就是再辛苦,也能忍下来。郑母不给他做饭,他就去和谷老爹一块吃。郑母骂了,就乖乖低头听着。
如今说了一声“你哥”,郑润峰觉得郑母这是慢慢接受他了,高兴不已,说:“伯娘,险峰哥还说了,这些都是给您留着做冬衣的,让您注意身体,他还给您腌制了腊肉,说过些日子就给你捎来。”
郑母笑得合不拢嘴:“好好。还算是这小子有良心。你怎么知道他说过?来信了?信呢?拿来我看看。我找人念念去。”正好也让村里人明白明白,她儿子这是有大出息了,看谁以后还敢扯舌头说那些坏话。
郑润峰一顿,“那个,信在……信在……”
下意识觉得事情要坏。
郑母的脸顿时一沉,“信在谷家丫头哪儿?!那丫头吃了豹子胆了,敢拆婆母的信?不行,我去找老谷头说说去。”
“不是,伯娘!”郑润峰一把拉住了她,“险峰哥可能是觉得……觉得……伯娘和我都不识字,所以……所以让小雨姐转……转告……”
“转个屁!我不识字难道满村子的人都不识字?啊哈,怪不得呢,这些东西都是那丫头挑剩下的,你还有脸拿回来?滚,我不需要你这么个吃里扒外的儿子。把我儿子给我。我的老天呀,我活不成啦……”
一扬手,包袱里的东西便撒了一地。
郑润峰吓的满脸泪,颤声解释:“伯娘,不是,这些都是险峰哥给你的,小雨姐没挑,真的没挑!那信,那信上问了伯娘好了,也让我们好好照顾伯娘了,我去……”
他觉得这事是他办岔了。应该先拿到郑家来的。
可是,依着郑母的性子,到了郑家,那就没有谷雨什么事儿了,那封信只能让郑母更生气。可是,如今也不能去取回来呀,那不就告诉谷雨郑母生了她的气么。这还没成婚,婆媳两个就闹成这样,这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呀?
郑润峰觉得左右为难。想了想,决定下回无论如何要让郑险峰写两封书信打两个包袱才好。不过,眼前这如何处理?
远在麒麟山的郑险峰还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他太了解郑母的性子了,不识字不过是她娘名正言顺去炫耀的理由罢了。他只想低调些,虽然他理解他娘的心思,但是不敢苟同也是真的。东西绝对是一分为二,甚至比谷雨的还好。再加上谷雨后来补过来的,可以说这大部分的东西都到了郑家。
但是,这话郑母不信的。这家里,能制住她的人,已经走了。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郑母哭得泪眼滂沱,声嘶力竭。
觉得委屈。她儿子好不容易来信了,竟然不是给她这个当娘的。将来,她在这家里还有什么位置呀?
天空一片灰暗。
郑润峰就跪在郑母的身前,把信的内容复述了一遍,“伯娘,险峰哥真的没多想,那信我是看过了的,上面也嘱咐了好多的话,让我好好孝敬您。真的!”
“我不信。你就是个吃里扒外的白眼狼。我要看信。我要看信。那是我儿子的信,凭什么她拿着?”
“这……这……”
“我活不得了,儿子呀,他们要欺负死你娘我了,快回来吧……”
郑润峰站到谷雨跟前,觉得这话实在是难开口。
反倒是谷雨见他一脸为难,猜到了:“受为难了?说什么了?”
“那个,那个,伯娘说,说想险峰哥了,想看看他写的字儿。”
谷雨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