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这才叫效率 - 农家辣妻:田园小地主 - 午月花开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0章这才叫效率

但是,其他人却都是满面的惊喜。

也怪不得这些人如此的大惊小怪。按着正常的收割方式,先要人力把这些高粱砍断,然后打捆,然后运回家,再人力把穗子一个个的剪下来,在平整场地晾晒过后,用石头碾或者用连枷,也就是双节棍样的东西使劲拍打,把粮食脱粒下来。

这才能得了粮食。

这中间,最起码还要十天半月的。这还是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中间运送过程中和晾晒脱粒过程中的那些损耗就更不用说了。

都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实话。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粮食才能收到家里,至于吃到嘴里,那还得费另外一番功夫。

谷雨这机器虽然也用人力蓄力,但是好歹一步到位,终于直接见到了粮食。

谷家如今不缺人,有了牧场后更不缺蓄力,当即给太平镇的老百姓演绎了什么叫一条龙作业。

收割机器过后,人力捆扎高粱秸秆,马车随后拉走,铧犁翻地立马开始,整地平地的紧随其后,高粱根子也被清理了出去。第二套高粱收完,第一套高粱地已经翻完平整了。

前前后后不过半个时辰,谷家的地已经恢复到了播种前的状态。

只要你想,现在你就可以重新下种。

当然,谷雨不会这么着急的,秋高气爽紫外线这么充分,她还要晒地杀菌杀虫呢。

太平镇的人已经呆若木鸡。满场的人看着谷家地里的情景鸦雀无声。

除了吃惊,就剩下了佩服。

这才叫效率。

同样是这么多人,同样给他们这么多的牲畜,他们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收割机的功劳。

这就是人家谷家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家的原因。人家爱动脑子,人家会动脑子,人家还就每回都成功了。

果然,一个小小的天平镇是装不下谷家人的。

那些外镇子的镇丞和高手们也惊呆了。当初有人说那些已经普及的机器是一个姑娘发明的,他们还不信,如今亲眼所见,太震撼了。

谷雨可没那么激动。

她觉得这机器很有改进的必要。如若能换了机器动力,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前面三个人两匹马的工作,效率更高。

动力的来源是什么来着?蒸汽可以,不过已经被淘汰了,剩下的就是石油和光能。光能她更不用想了。

石油呀石油,怪不得现代社会石油成了经济命脉呢。现代国家,缺了石油,真的就转不起来了呀。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就已经记载了石油的使用,是不是这个朝代也已经有了,只不过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谷雨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她觉得她应该尝试着找一找。

至于发动机什么的……

梦想和现实不就差了实践这么一步么。经验告诉她,困难,完全可以克服的。

古代人们管石油叫什么来着?

好像叫法也挺多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是沈括叫了石油这么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现代。这个朝代有什么叫法?不确定那就只能遍地撒网,满朝里总是能找出来些线索的。

不过,这全国范围有点大。她么,呵呵,力有不逮呀。

余光一瞥,正看到了赵智和程力。

谷雨乐了。

赵智一转头,正对上谷雨笑眯眯算计人的小模样。心里一叹。算计就算计吧,他如今亲自验证了北方的收成,又得了那么宝贵的一套实践方法,这一年多的维扬县就没白来。

结识了她,应该是他最大的收获。

谷雨当场被人抓包,讪讪笑了笑,觉得不好意思。

赵智却是一指,“把那几块,各划出一亩,单独给本官留出来。”

“是!”

谷雨对赵智的命令没多大奇怪。赵智这人细致的很,既然要做个验证,总要做完备了。究竟谷家的收成是多少,别人家的又是多少,高产低产的,总是要明明白白的用数据说话。

等到赵智指的这几块地分别收割完了,挨个装了口袋摆到了众人面前。

众人的唏嘘声更重了,尤其是那些常年和土地打交道的老人家们。一眼就能把这大概重量给看出来。

那些来观摩学习的外镇人脸色更不好了。

一过称,三块地,每块地都是一千一百斤朝上。谷雨知道,这还没经过晾晒,不过,按着现在比晾晒后高百分之二十的含水量来算,她的亩产还能到八九百斤呢。这还是她挑了长势最不好的一块地来做的示范。

即便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良种,高粱的产量也不过就是五百到一千斤,七百到九百是正常水平。当然,这与土质和气候管理什么的都有很大的关系。

她这个非农业专业的,凭着脑子一热在古代这个要什么缺什么的地方,种出这个产量来,她自己挺知足的。要知道,这个年代,亩产才三百到五百斤呢。

李元良从口袋里随意抓了一把,递给了那些外镇人,说:“各位伯伯可以看一看,谷家的种子很结实。不是晚辈放肆或者偏袒,谷家的种植方法的确是很出色,如若咱们维扬县都能学习,丰足指日可待。”

那些外镇的老头子们不甘心的凑到了那些口袋跟前,挨个的打量观察,有的甚至从麻袋的深处往外掏出一些种子查看,好似谷家作弊了似的。

谷雨很是坦然。赵智想给这些人树立个榜样,也是为了维扬百姓好,而今天这机会正合适,她总是要支持的。随便查看呗,总是要让人家心服口服的。

太平镇的镇丞笑嘻嘻的也凑了过去,“各位,如何呀?今年我们太平镇这魁首可是拿得?”

和李元良分辨那老头终于点头:“不错,老朽我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饱满的高粱,看到亩产能到千斤的呢。想不到竟然是一个丫头种出来的,只能说我这把老骨头不顶用啦。这魁首,非太平镇莫属!”

赵智嘴角一翘。

太平镇镇丞呵呵呵笑的很骚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