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办大寿
东西搬完,陈鸿宇这才开始仔细打量起新房子。方才回来时,夜幕已然完全笼罩大地,农村本就没有路灯之类的照明设施,在一片漆黑中,他只能隐约瞧见一座两层楼的模糊轮廓。
这房子是去年九月动工修建的,前前后后历时四个多月,将原本的三间平房扩建成了如今的两层小楼。其实,最初的地基面积并没有这么大,不过陈鸿宇让陈鸿强用钱开路,再加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最终成功地将地基往后挪了挪。
如今,屋前有一个一百多平米开阔平坦的院子;一层面积同样一百多平米,空间宽敞;二层有四间房,还有一个露台。屋内墙面全都用腻子精心刮白,光滑如璧;一层地面用水泥仔细找平,坚实平稳;二层地面则铺上了瓷砖。不仅如此,屋内还配备了冰箱、彩电这些在农村难得一见的家电。
按照这样的标准建房,四个月的时间本就十分紧张。但陈鸿宇为了能在春节前完工,让陈鸿强多雇些人手,也不在乎多花钱。
在修建过程中,陈建国和林秀娥不知给陈鸿宇打了多少电话,一直念叨着这太浪费了,不能这么修。可陈鸿宇每次都以工作繁忙为由,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老两口无奈之下找到陈鸿强,陈鸿强只是无奈地表示这是鸿宇哥的意思,他也做不了主。
最终,房子还是按照陈鸿宇的想法建成了。这房子一完工,便成了村里最好的房子,村民们都夸赞陈建国和林秀娥有福气,老两口也就不再埋怨陈鸿宇花钱大手大脚了。
这年头物价低廉,实际上这房子总共也就花了三万多一点,比最初预算的两万多一些,当然这笔钱对现在的陈鸿宇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等陈鸿宇把房子前后查看了一遍,林秀娥准备的饭菜也差不多了。这时,屋外传来一阵嘈杂声,陈鸿宇一听,像是有一群人在说话。
他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村里的乡亲们,足有三四十人,乌泱泱地聚在一起。
“宇哥,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陈鸿强一眼就看到了陈鸿宇,满脸惊讶,眼神里透着毫不掩饰的羡慕,“我的个乖乖,这是奥迪100吧?这得好几十万呢,听说都是大领导才能坐的车啊!”
其他村民也纷纷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鸿宇啊,你可真是有出息,不光盖了新房,还开着这么好的小轿车回来了!”陈家村族长陈启明满脸笑容,眼中满是赞许。
陈鸿宇见大家误会了,赶忙拿出烟,给各位长辈散烟,同时解释道:“叔公,这车是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前两天我去江川,回来时买不到火车票,同学就把车借给我开回来了。”
“爸妈,你们快把我买回来的水果和糖拿出来。”陈鸿宇高声喊道。
林秀娥和陈建国连忙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捧着几个大碗,碗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和糖。小孩子们一看到糖,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欢呼着一拥而上。
“别抢,都有份,慢点吃。”林秀娥笑着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人们则在一旁笑着看孩子们抢糖,嘴里也没闲着,七大姑八大姨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鸿宇啊,还是你这个大学生有本事,不仅当了官,还这么快就盖了新房。建国、秀娥,你们真是有福气啊。”一位婶子说道。
陈建国和林秀娥都是老实巴交的人,不知如何回应,只是憨憨地笑着。
这些人大多是陈鸿宇的长辈,都对他有过不少帮助。陈鸿宇笑着说道:“全靠各位叔叔婶婶的帮衬,我才有今天呢。”
众人又闲聊了几句,陈鸿宇都一一回应着。过了一会儿,陈鸿宇对大家说:“各位叔伯婶子,今天天色已晚,大家都忙了一天了,都回去休息吧。过两天我摆酒席,请各位来吃酒。叔公、二大爷、三大爷,还有几位长辈,你们留下来吃个饭,咱们一起喝点酒。”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辈分小的和女人们都陆续回家了,只留下六七个长辈和陈鸿强。
陈鸿宇跑到里屋,把今天带回来的两箱茅台拆开一箱,拿出四瓶来。接着,请众人按照辈分依次落座。
按理说,应该让陈启明这位陈家现任族长坐主位,可今晚他怎么也不肯坐,坚持要陈建国坐主位。一番推让之后,陈建国最终还是坐到了主位上,陈启明坐在了旁边。
农村的桌子是八仙桌,这一桌挤一挤一共坐了十个人。好在林秀娥原本就为陈鸿宇回来准备了满满一桌子菜,即便现在坐满了人,也不显得菜品稀少。
众人落座后,自然少不了各位长辈对陈鸿宇的夸赞,陈建国不知如何回应,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显然心情大好。
酒过三巡,二大爷开口道:“鸿宇啊,托你的福,我还是头一回喝茅台呢。以前当兵的时候,就听首长们说起过,我别说喝了,连见都没见过。这好酒喝着就是不一样啊。”
二大爷年事已高,几杯酒下肚,说话都不太利索了。别看他现在尽显老态,年轻的时候可是上过战场、杀过鬼子的英雄。
其他人也都没喝过这种酒,纷纷附和着。陈鸿宇说道:“这是我顺路买回来的,不值几个钱,以后逢年过节我都带些回来,再请各位大爷、叔公来家里喝酒。”
“那敢情好!”
“承蒙各位长辈的照顾,我陈鸿宇才有今天,喝点酒不算什么。”陈鸿宇说完,便向各位长辈一一敬酒。
敬完一圈后,饶是前世酒量好的陈鸿宇也有些头晕,连忙喝了两口蔬菜汤压了压酒气,接着说道:“各位长辈,大年初三是我爸五十岁生日,我打算办个流水席。一来是想和各位宗亲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新年,二来也是为了感谢各位这么多年来对我们一家人的关照。这几天还得麻烦各位长辈多帮忙。”
以前他们家穷,从未办过酒席,如今条件好了,又赶上陈建国五十大寿,还搬了新家,办个酒席也是理所当然。
陈启明说道:“嗯,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八了,时间来得及,明天我就组织人开始筹备。”
其他人也纷纷响应。
“我先谢谢各位长辈了,不过我先说好,这次办酒席我们不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