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故事(上)
二十二故事(上)
“我爸爸和妈妈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念县高中起就是同班同学,后来考进同一所大学,毕业以后又分配到同一个城市……”
工作不到一年,徐志远和李莉就结了婚,夫妻感情非常融洽,美中不足的是婚后三年一直没有孩子。徐老太眼看着嫁到县城的女儿三年抱俩,邻居家的大孙子满地跑,自己从全村人羡慕的对象变成议论的对象,真是心里冒火。儿媳妇又是看病又是吃药,钱花了不少,肚子就是没动静。徐老太干着急又没办法,只得隔三差五去给附近山上一座破庙里的送子娘娘烧香。谁知有一天,在庙里碰到隔壁村的一家人来还愿,那王老太刚抱上男孙,高兴劲儿都写在脸上,见徐老太愁眉苦脸,热心地给她出主意:“光是烧香不够,还得要个‘引子’!”
所谓“引子”,就是先抱养一个孩子,让他把自家孩子“引出来”。这说法徐老太自然也听说过,只是没打听到有合适的,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你家那个引子,是不想要了?”。
“我家这一个,可神了!前年给人家引来一对龙凤胎呢!我一听说呀,赶紧去把孩子要过来,这不,才一年多,这就抱上了带把儿的!”王老太喜上眉梢,“我这正准备把他还回去呢,你要是想要啊,明天就来我们村,他奶奶就住我隔壁,叫王桂花!这小孩什么都好,就是腿有点毛病,不会走,他妈又生了个弟弟,没工夫照顾,正急着把他抱出去呢,我给你说和,准成!”
还有这种好事?徐老太像是绝症病人寻到了灵丹妙药,第二天一大早提着鸡蛋去了王家村,把瘦瘦小小的王小毛背到长途车站,买张车票就进了城。
徐家夫妻对这个突然被送来的孩子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不提吃喝拉撒这些琐事,小孩不会走路,送去幼儿园不方便,平时放在家里要是出了事怎么办?徐老太费尽口舌,从“这孩子很神”说到“给口饭吃就行”,又抹着眼泪哭徐家要绝后,李莉被闹得头疼,先让步了:“那就暂时放在这儿吧,看看再说。”
她回头瞥了一眼,只见王小毛低着头坐在椅子上,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无关。她叹了口气,走到孩子面前:“你渴不渴?阿姨给你倒杯水?”
王小毛抿着干裂的嘴唇摇了摇头。喝多了水就要上厕所,上一家人嫌麻烦,很少给他喝水。
“是不是怕生呀?”徐志远也想起来孩子还在旁边坐着,自己皱着眉去厨房倒了杯水递给他,“拿着喝吧,以后……以后还要在这里住几天,喝吧。”
徐老太在儿子家吃了顿晚饭就走了,留下一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王小毛。李莉爱干净,先给孩子洗了个澡,又找出一块毛巾被,把湿漉漉的王小毛裹了起来,只露出一张小脸:“快看,洗干净了是不是还挺可爱的?”她拉着丈夫过来,哄着小毛叫叔叔,“明天叔叔去给你买件新衣服穿上,啊?你不要害怕,就先在这里呆着,乖乖听话,到时候还把你送回家去……”
王小毛听见“回家”两个字,微微瑟缩了一下。徐志远不由地思量起来:这孩子身形瘦小,双腿更是明显萎缩,穿的衣服也不合身——“先留着吧。”他压低了声音,以为王小毛听不见,“我看他爹妈也不像把他当回事的样子,实在不行,咱们带他去医院看看,要是能给治好了……”
王小毛在徐家的第一天晚上,就在床上画了张地图。夫妇二人半夜惊醒,女主人抱着孩子去烧水擦洗,男主人一边抱怨一边去柜子里翻找干净的被褥。王小毛害怕极了,但一通忙乱之后,他们又把他放回到床上,女主人打着哈欠捏了捏他的脸:“赶快睡吧,明天还要带你去看病呢……”
然而真的到了医院,他们才知道王小毛的情况远比想象的要严重。市医院没有做手术的条件,要去省城才可能有一线希望——那也意味着精力和经济上的巨大投入。他们只得放弃了手术的方案,但还是按照医生建议为王小毛安排了康复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王小毛已经不用人抱着,可以自己靠着拐杖摇摇晃晃走路了。
徐志远和李莉完全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只能摸索着来,今天买个玩具哄哄,明天买本小画书讲讲。好在王小毛听话的过分,从来不哭不闹,更不挑吃穿,很好养活。就在李莉的心思从“什么时候能有孩子”转移到“要不要想办法借钱带小毛去省城动手术”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李莉妊娠反应很大,徐志远一面要照顾妻子,一面要照顾小毛,感觉难以兼顾,便和妻子商量着要不要把小毛送回去。李莉却不同意,埋怨丈夫过河拆桥:“你妈不是说过小毛很灵的吗?我看小毛大概是送子娘娘附身,你可不要得罪了……”
徐志远心里也明白,妻子因为婚后迟迟未能生育,在婆婆那里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街坊邻里之间也难免有些闲言碎语。王小毛虽然身体残疾,但心智是健全的,会说会笑,给这个家里平添了许多生气。甚至连为妻子看病的医生也表示,很可能是收养孩子之后妻子精神放松,情绪有所好转,再加上药物调理,自然就有了身孕——说小毛“送子娘娘附身”是一点没错。
这套送子娘娘附身的理论暂时挽救了王小毛,直到婴儿的降生。
一个又一个家庭,一次又一次被抛弃。他本来以为他们会是不一样的——毕竟徐志远从来不会用鞋底子抽他,李莉也从来没有让他挨过饿。
但是现在,这个家里有新的孩子了。小婴儿夺去了夫妻俩所有的关注……和感情。
徐老太虽然抱怨王小毛只给自家引来个丫头,但再怎样也是徐家的亲骨肉,自己的亲孙女呀!脸型像儿子,眉眼像媳妇,抱得久了,也是怎么看怎么喜欢。
“等到礼拜天,你们俩在家看着丫头,我把小毛给送回去。整天病怏怏的,别把病气过给我孙女了!”
王小毛坐在沙发家角落里,一声不吭。李莉正抱着女儿喂奶,有些于心不忍,对丈夫说:“走的时候,给孩子买套新衣服,再买点吃的吧。”
徐志远“哦”了一声,捧着字典走到妻子身边,指给她看:“这个‘婧’字,意思是‘女子有才能’,很好吧?给宝宝取名叫徐子婧,怎么样?”
王小毛的头埋得更低了。
临走的那天,徐老太领着王小毛下了楼,忽然想到还有个东西没拿,于是让他坐在路边等着。当她折返回来时,那个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六岁幼童,在冬日早晨二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消失了。
徐老太围着家属院里里外外找了两圈,累得气喘吁吁,却不见孩子踪影。她只好又上楼喊儿子帮忙,徐志远听说后吓了一大跳,让妻子看好女儿,自己下楼和母亲一起找人。两人从院里的垃圾箱找到院外的小卖部,可还是不见人。
李莉见丈夫和婆婆垂头丧气地回来,急得直掉眼泪,非要出去找派出所报警。徐志远好说歹说安抚住妻子,让母亲留在家中陪着妻女,自己拿上自行车钥匙准备去更远点的地方看看。刚走到楼下,他便遇见了从外面回来的邻居李姐,忙问对方有没有看见小毛。
李姐却吃了一惊:“他不是跟你们在一起吗?大概八点多钟……我看见他往车棚方向走了,还问他要去哪儿,他说‘去找叔叔阿姨’……”
那正是王小毛失踪的时间。徐志远谢过邻居,急忙朝车棚走去。夫妻俩平时都骑自行车上班,小毛来了以后,他专门找修车师傅在自行车后座上装了一个儿童座椅,周末有空就和妻子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车棚里又黑又乱,妻子担心孩子走路摔倒,每次总是抱着孩子在车棚外面等着他……
小毛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公园里的大象滑梯——想到这里,徐志远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他一边大声喊着小毛的名字,一边借着门口透过来的微弱光线仔细寻找。最后,他终于在车棚角落里一辆三轮车底下,找到了一身灰土、泪痕未干的孩子。
徐志远抱起孩子上楼,李莉赶紧烧了热水,给孩子洗澡换衣服——数九寒天,他在四面漏风的车棚里一动不动趴了两个小时。
“你别光顾着他,丫头又哭了!”徐老太着急忙慌地抱着婴儿走进卫生间,把孩子往媳妇手上递。李莉接过女儿小心地摇了摇,待婴儿啼哭渐止,便蹲下身去,拉起浴盆里男孩的小手放在女儿的襁褓上:“你看,这是妹妹。”
“那个瞬间,我真想掐死她。”
“但是她对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