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最灵敏的神经——感应(4) - 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 - 欧阳茱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0章最灵敏的神经——感应(4)

第50章最灵敏的神经——感应(4)

一闪而逝,是灵感出没的特点,也因此更增强了其神秘度。灵感创造性产生的惊人效果常常使人们惊叹,由此灵感被神秘化,被神话。其实,否认灵感的存在,或者把灵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不应回避对灵感的研究,而应该科学地探讨它,逐步阐明灵感的规律。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只有少数人抓住部分灵感,不折不挠地完成了创新,实现了创新的价值,成了发明家、科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大家。大多数普通老百姓都把自己的灵感白白丢弃了,不知有多少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机会都是这样擦肩而过了,太多本来都可能通过创新发展成为伟人的普通人最后都归于平庸。

尽管灵感随时可能产生,产生灵感几乎不需要投入,但对它进行捕捉保存、挖掘提炼、开发转化、实现价值则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程序和过程。

引发灵感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就是愿用脑、会用脑、多用脑,也就是遵循引发灵感的客观规律科学地用脑。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用脑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的。所谓多用脑,不是指不休息地连续用脑,而是要把人脑的创新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验时回忆到相对论灵感来临时像“突然黑暗里透出了光亮”。“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各种精神失常现象,我好像处在狂态里一样”。

他对为他写传记的作家塞利希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在这个寻根刨底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实就是用脑思考。爱因斯坦还深有体会地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中国古代哲人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心理学“道”系统中,可谓一是大脑,二是心理,三是行动,三者生人生百态。科学用脑是开发大脑创造潜能、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认识的最一般、最普遍适用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灵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臆想,而是在面临新问题时,创造性地重新构造问题情景并实现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

引发灵感的,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只是第一步,而产生新的思想、形成有效的新联系才是顿悟实现的关键。顿悟是一个思维被打破的过程。

经验所以对于人脑产生灵感具有如此大的作用,是因为经验在自然与灵感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经验属于潜科学范畴,科学经验是人们在科学探索中,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地对客观事物的形态、属性、过程和规律性的体验和感受。经验使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反映在人脑中,使人脑能够对客观事物规律进行再认识,最后产生灵感。

水在温度的累积后,达到了一个至高的沸点突然沸腾了;桥梁在经过了长期消耗磨损后,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会突然崩塌,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事物在发展运动中,经过一定的量变必然产生质变。突变有各种实现方式。同样,灵感的产生亦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人类大脑产生灵感思维并不神秘,过去许多人对灵感思维不承认以及对其产生种种神神叨叨的说法,除了有人故弄玄虚之外,都是属于对灵感思维不了解而造成的误解罢了。

生活中所有不是来自社会实践要求的信息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实践是灵感最大的依托。社会实践的要求是灵感思维产生的基础。如果社会实践的要求不能在人脑中形成属于意识范畴的经验,潜意识孕育是没有办法进行的。因此经验是灵感思维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都迫切地希望解决问题,这一潜在动力促使人们去积极地思考问题,不知疲倦地去探索,在实践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的激情被更好地调动起来,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力,加深理解力,使我们全身心地发挥巨大潜力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使人产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可遏止的创造冲动,因此,除了实践,激情也可以点燃灵感。

此外,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去观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也会让我们打开灵感的大门,走进灵感的世界。而通过深入观察,可以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可以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点。在观察的同时必须进行分析,这样才有可能诱发灵感,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新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与新或已知与未知的连接是产生新认识的关键。因此,要创新,就需要联想,以便从联想中受到启发,引发灵感,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尽管灵感是非常玄妙美好的东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应该过多的依附于灵感,而应该更好地把握灵感,使之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而非决定因素。恰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爱迪生名言:“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最后,让我们用灵光一闪激发、捕捉、记录和交流灵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自己的智慧吧。此外,我们还要静下心来踏实地积累自己,时刻为灵光闪现做准备。

集体潜意识: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带有某种遗传信息的东西,这使得“神”在生活中从未走远,它变换着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也就是集体潜意识的力量。】

人类在蒙昧时代,自然界的奥秘往往带着“神”统治的面纱,而在科学发达时代,自然界的奥秘被科学和理性一层层揭开了。然而,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神”的概念并未在人的思想意识中消失,它以一种集体潜意识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像一种精神dna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

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带有某种遗传信息的东西,这使得“神”在生活中从未走远,它变换着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也就是集体潜意识的力量。

长辈们总是会给小孩子讲一些经典的中国神话古典故事,比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神龙尝百草,等等。它们被引喻成各种各样的民族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为中华民族血液的精魂。其中最为共性及主要的有一点,就是一种强大的团体力量的展示。

在古代,人类需要精诚团结,才能在大自然中得以更好地生存。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也总有人物适逢其时地担当时代的英雄。世界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传说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及,每次在人类经历自然考验时,总有英雄人物出来牺牲自己,为大众出谋划策、降妖除魔,进而引领人们完成一些集体发展壮大需要所应该完成的事业。

虽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那就是神话,或者只是个故事。但是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瞻望其真实性。那就是集体潜意识的力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