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长孙微云恨不得生出双翅,立马回到公主府去。可她来知闻楼是要办事的,只一个照面就离开了,实在是不妥当。踌躇片刻后,她只得压下了那股心惊肉跳,祈祷着公主对这些变文,小说类的书籍没有兴趣。先前在昆山书院的时候,她不也没有看同安送的那本小册子么
可等到长孙微云有闲暇去公主府上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日了。她的思绪浑浑噩噩的,她试图从长宁平静的面容上寻找蛛丝马迹,可长久凝视着公主,公主没有发话,她便先生出了羞怯之意,实在是很难看明白。直到长宁关切的目光投来,她才努力地定了定神,压下那些杂乱的思绪。
“圣人已经抵达洛阳了,道上旧病复发,再加上吴美人也吃不得风尘,便定下来在洛阳,待到吴美人产子后再归来。”长宁慢悠悠地说道。这当然不是立马就定下的,就算圣人早有主意,可随着车驾的宰臣们未必愿意。譬如梁国公长孙盛,便建议圣人还是回长安来,因为年节时候的大礼实在是太多了,若圣人不在长安,就得两京都要办。圣人一开始被说动了,然而恰在这时候,吴美人一病,圣人唯恐那得之不易的龙嗣没了,立马放弃回长安。
“吴美人”长孙微云蹙了蹙眉,轻声道,“那得是来年二月,三月了。”
“是啊。”长宁轻笑了一声,又说,“我之前去信询问过圣人,若圣人不回京,元日朝会之事该如何。圣人只提了举人照旧在长安参加考试。但是州郡送贡品入京,朝拜天子的人却没有表示。现在倒是给了答案了,省得那些外地官员兴师动众再往洛阳,一并在长安朝见。”
元日朝会是嘉礼,圣人要“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1。长宁公主以监国的身份,代替圣人主持朝会,其在民间的声望定会往上拔升一个层次,分明是“储君”之象。如今的圣人对公主何等信任若是吴美人腹中是公主,储位十有八/九落到长宁的手中了,但要是个皇子呢圣人会舍弃皇子立长宁吗朝臣们又会如何选择到时候公主将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境地啊!
长宁抄起了逗猫的拂尘,在长孙微云跟前晃了晃,微笑道:“在想什么呢”
长孙微云回神,答道:“岁除日还有大傩礼,也照旧吗”
长宁道:“自然如此,难道因圣人不在京,就不举行驱傩吗若是如此,长安百姓该有多遗憾啊。”每年参加驱傩的一共六队,近四百人。可实际上多的时候能到千人。就像去年,就有官宦家的子弟,为了观看宫中的驱傩仪式,装扮成振子的模样,混入了驱傩的队伍,甚至不少老人,小儿也来凑个热闹。这等与民同庆的时刻,只要不出大乱子,就没有人会去追究。
“对了。”长宁忽地转向了长孙微云。这两个字说完后,她就没有再出声,而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眼前人,面上多了几分欲说还休的情态。
长孙微云的思绪还在“大傩礼”上,好半晌才挣脱出来。等到对上长宁那双含情目时,她眼皮子骤然一跳,被暂时忘怀的心事如涨潮般将她淹没了。长孙微云心中有所预料,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一开口,连话语都变得结巴:“怎,怎么了”
长宁从容一笑道:“昨日凌寒将你的书送到我这儿来了,你若是有闲暇了,记得带走。”
长孙微云在听到“书”的时候瞬间凉透了,仿佛被人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到脚都冷得厉害。冷峭的寒风从窗隙间吹来,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公主到底有没有看过那些书她实在是看不清公主的心思。许久之后,长孙微云才轻轻地应了一声:“好。”
长宁见状,话题一转,没再提这件事情了。实际上,之后的几日,也绝口不提“书”相关。长孙微云见状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可心间没来由的,浮现了一抹辨不明白的懊丧。那日抱着书回府上后,她抽空将《双鸾记》《缠金枝》看完了,就中词句可谓是露骨至极,只消看上几眼,就能够明白说得什么。尤其是《缠金枝》,何谓金枝皇家子女,玉叶金枝。要是公主看了这书,她真是怎么都解释不清了。
休沐日。
长孙微云没去公主府,也不曾到知闻楼。临近年关的,府上很是热闹,尤其是近日府上还来了一位客人——赵循心。她祖母昔年有个手帕交,远嫁蜀中,几十年来全靠音书联系。这赵循心正是她祖母手帕交的孙女。家中遇到了祸事,竟然只得她一个人存身;而父亲宗族的叔伯个个都是黑心的豺狼,只想着将她这个弱女子拆骨入腹,走投无路之下,赵循心才起了投奔京城的念头。
赵循心也是知道自己身份的,与梁国公府带了点“故”,但是沾不上“亲”。她只想稍稍地借长孙家的势,在京城立定脚跟。她身上也是有不少钱财的,足以在长安居住,日后再择个称心如意的儿郎入赘。她家过去是做米粮生意的,如今她也准备操起老本行。不过京中形势如何,还得再探探。目前的打算是先在长安买下一间屋子,然而在西市或者东市盘下一间铺子。
长孙肃嘀咕了一句“抛头露面”,可府上的夫人们没人理他。老夫人身子弱,常年深居礼佛,是不会管那么多的,家中的男丁压根指望不上,尤其是长孙肃,长孙渊之父子,李容若做噩梦都是他们从赵循心这么个孤女手中骗取金钱,压根不能盼着他们替赵循心张罗。这事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长孙微云的身上。
赵循心今年十七岁,家中从来没有拘着她,性情倒是像极了太宗朝时的娘子们。听说了长孙微云做长宁公主府上的长史,她的心中满是好奇。对上了温煦的长孙微云,也就大胆地询问女子做官的事。长孙微云很不忍心,可仍旧是给了赵循心一个残酷的答案。怕赵循心因此不快,她将话锋一转,又提到了《昆山小集》《京报》等时兴的东西。
“我见到京报了,还有刻本。不过等行商带到我们那边去的时候,价格不知道涨了多少了。”赵循心叹气道。刻本的价格倒是点点地回落,可《京报》数量有限,根本无可取代,故而是千金难求。
长孙微云也想过这种可能,但目前无力改变。一来印刷行的工匠紧赶慢赶,也印刷不了那么多的《京报》;二来则是得顾忌着圣人,若是举国如网,恐怕圣人该怀疑公主用心不良了。有些东西,不适合大范围地出京。
她跟着赵循心在西市中漫步,不远处的孟彤管眼尖,瞧见了她们。原以为是往知闻楼来的,哪晓得越来越远没入人潮中,呼都呼不应。下午孟彤管约着杨采薇她们去公主府的时候,无意间提到了这件事情,又笑说道:“长安又来了一位漂亮的小娘子,不知是谁家的。”
长宁瞥了孟彤管一眼:“谁家的都不关你事。”说完这句话后,便直接掠过了这一话题,好似对长孙微云以及陌生的小娘子完全不关心。可等到黄昏了,院子里又清寂下来,抱着白雪姑反复地思量这件事。
梨儿跟着长宁许多年了,在孟彤管提了之后,便悄悄地着人去调查了。这会儿也带了消息回来,说道:“是老夫人那边的故旧,身世很是可怜,如今想要在长安谋生。”
长宁慢条斯理道:“有梁国公府忙着张罗,户籍以及市籍之事都不用忧心。不过打声招呼就够了,还用我的长史亲力亲为吗”
梨儿:“……”这陪着才到京的亲朋好友四处游走多正常啊,她也没敢多说,只是垂着眼立在原地,将自个儿当成一根木头。
“再将《双鸾记》拿来我看看呢。”长宁又说。她手中当然不是凌寒送长孙微云的,而是后来去问凌寒要的。那日她猜到了长孙微云想说什么,只是长孙微云由于种种没有开口,那么她自然要当作无事发生。要不成要跟长孙微云说“我看了《双鸾记》,我们来探讨一二”么而且当时就算是长孙微云问了,她也会找个托词,说不曾看过的。
梨儿应了一声,将书架上的《双鸾记》取了过来。
长宁放走了白雪姑,将《双鸾记》压在了腿上,没有翻看的打算。她转向了梨儿道:“不远千里来投奔,姐姐妹妹共处于一个屋檐下,日久生情。变文里都是这么写的吧”
梨儿诚恳道:“公主,奴婢没看过那种变文呢。”
长宁手一抬,指了指《双鸾记》说:“那你现在可以看了。”
梨儿:“……”她不想看。顿了顿,梨儿又问,“公主是在想长史的事情么”
“是。”长宁一脸坦诚,她若有所思道,“我先前还是大意了,只同她提了不要靠近那些个狂蜂浪蝶,倒是不曾想到,桃李同样能够争春。”
梨儿小声嘟囔:“您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
1《东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