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校长
李冠华,女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前校长、书记。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珠算心算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教学特色:学校管理、特殊教育研究。
任教31年,任特殊教育15年。
主要荣誉:
1996年3月徐汇区首届“光启杯”十佳青年
1997年2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0年9月上海市“我心目中的好校长”
2001年4月徐汇区先进工作者
2001年5月上海市劳动模范
2001年7月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
2001年11月获全国“江民特教园丁奖”
2003年徐汇区首届师德标兵
2005年3月2003~200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2004-2006年徐汇区拔尖人才
2007年8月上海市特级校长
个人事迹:
1992年李冠华同志面临巨大的困难,毅然挑起了开拓新领域,建设和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重任。从仅有10名员工和两个班级20多位学生发展到至今50多位教职人员、19个班级、190多位学生的学校,从名不见经传到目前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特殊教育界都享有盛名的示范性特殊学校,而这倾入了李冠华校长十多年来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勇于开拓与无私奉献。
她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智慧与汗水都给了学校与哪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为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冠华校长认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文明程度与人权水平的重要标志。她把“改善残障儿童受教育状况,提高残疾人素质、温暖残疾人家庭、展示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作为治校办学的神圣使命,坚持“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一致”的指导思想。她带领着全校教职员工潜心研究智障学生身心特点、特殊教育康复干预模式、手段、方法等,先后试行了多个不同理论背景和操作形式的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面临学生智力层次结构向重度、多重障碍的转变,经过反复分析和调整,将学校的课程定位于以“生活”为核心主题,逐步建构起引领3—16岁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学校课程体系。
2007年2月学校入围上海市特教研究所重点课题的《中重度弱智儿童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二等奖。
李冠华校长敢于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近来《智障儿童生活目标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特殊学校中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模式的研究》两项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正稳步而扎实地推进。
李冠华校长在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特殊教育里理念与实践经验,她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的《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
2006年3月为全市辅读学校校长、教导新课程培训班进行讲座,之后为长宁、虹口、杨浦等兄弟区辅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培训。
她撰写的章节《音乐在特殊儿童教育与治疗中的应用》被编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殊教育专科教材”,《学前智力落后儿童课程模式初探》编入《学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康复与训练》、《珠心算课程开发研究》等也先后在各刊物上发表。
她的《校本发展与特殊学校管理》被编入《校本发展研究》、《试论智力残疾儿童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对策》发表在《特殊教育研究》上。
“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堂”,李冠华校长认为教育方式因着力追求从理解学生的思维以及他们的发展方式出发,从生活细节入手,同社会交往接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即注重以特殊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和生活常态环境下点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整合。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场、小区、车站、苗圃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
在2001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中,她带领全校师生走向徐家汇,义卖了师生们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展示了弱智学生的劳动价值。
本着“以活动主题创设情景,以情景创设激发参与,以参与活动促进发展”的理念,学校每年都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要求分层的诸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健康节”以及普特共融、社会实践等活动,在“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活动过程中,使全校包括80%以上中重度智障在内的190多名学生在体验自尊、自信、快乐和成功中获得提高,使弱智学生从常人眼里的“无能”变成了“可能”。让学生能回归社会,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
李冠华校长在抓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特殊教育专业队伍。她认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是观念更新,关键是机制创新,落脚点是自主、互动。
她鼓励广大教工结合学校的三年规划进行自我设计——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充分调动教工们的积极性,成为学校发展和队伍建设的主人;她以校本课程研究为抓手,引领专业学习、研究、促进教师个体反思、群体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学校全面开展了校本师资培训,李校长还联系各方面的专家为老师做讲座,评课、讲授教学案例撰写技巧,鼓励教师举行信息发布交流活动,反思和分享教学研究经验;组织教师到台湾、香港、重庆、北京、深圳、厦门、广州、绍兴、宁波等地及本市兄弟学校学习、考察、取长补短;向忠诚于特教事业,群众认可度高的年轻教师“压担子”,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领域,追求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分配制度上,采取适度倾斜,鼓励创新,激励学校特教名师辈出,她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热爱特殊学生,忠于特殊教育,学历起点较高,专业搭配较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0%, 其余为大专。
高级教师占5%;中级教师占65%。
学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医师1名,护师1名,特奥运动讲师1人。
入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名师、名校长各一名。
2名教师被评为市特殊教育先进个人、2名教师成为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多名教师分别获2004、2005、2006年度区“育人奖”、“耕耘奖”,1名教师获2006年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二等奖。
李冠华校长重视并善于辐射学校的优势,也非常重视团结和利用社会的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特教事业的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参与了徐汇区“全国随班就读实验区”和《创建区域性全纳化特殊教育新体系的教改行动》两项重要课题研究,制定相关子课题方案。
2005年起承担了对本区近400名随班就读学生特殊教育巡访、数十名暂未入学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接待家长来访咨询百多人次,利用网络平台刊出各类特殊教育指导文章千余篇。
学校支持区残联推进社区特奥运动,为社区培训特奥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指导13个街道举办特奥会。在李校长的牵头下,学校与坚持多年向紫薇园、月季园等居委开放场地设施,开展“敬老助残互动联欢”,支持社区党建和文体活动。学校还与徐汇区中心医院、福利院、武警部队等单位结对共建,让社会各层了解特殊教育,使特教融入社会,也为特殊孩子正确更多的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