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羊皮卷》(7)
卷六钻石宝地
原著[美]拉塞尔·康维尔拉塞尔·康维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公民。他亲自巡回演说《钻石宝地》超过6000次,历经50余年。他一直为别人而生活,并捐献演讲所得400万美元创办了一所大学。他的演讲鼓舞了整整两代美国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通过他那条朴素的道理——“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成功地帮助自己过上了富足而幸福的生活。
财富就在你的脚下
许多人都梦想创立自己的事业,但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不知道如何入手或该干什么,其实机遇就在你的手中,财富就在你的脚下。
有一次,日本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琛大到理发店理发,他一边理发一边从镜子里看电视,但由于他躺在理发椅上,所以他看到的电视图像只能是反的。就在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如果能制造出反画面的电视机,那么即使躺着也能从镜子里看到正常画面的电视节目。”有了这个想法,他回到索尼公司之后就组织力量研制和生产了反画面的电视机,并把自己研制出来的电视机投放到市场上。果然这种电视机受到了理发店、医院等许多特殊用户的普遍欢迎,因而取得了成功。这则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只要你能够处处留心,善于思考,那么就有很多的机会在向你招手。
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是人尽皆知的,但意大利人对足球的狂热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餐饮业。因为每到国内足球联赛,特别是像世界杯这样的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球迷都闭门不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足球赛。因而,每到足球大赛到来的时候,众多的餐饮业主都为生意的萧条而一筹莫展,然而有一位餐饮业主开设的餐馆的生意却异常的火爆。那么,这位老板有什么绝招呢?说来他的招数其实很简单。他不过只是在自己餐馆的角角落落,包括走廊、卫生间都安装了电视机,以保证每位前来光顾的客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看到精彩热闹的球赛。说穿了,这位老板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是一位生活当中的细心人。由于他的细心,他发现意大利人在球赛到来时不愿意到餐馆来的原因并不是意大利人每到赛季就变得吝啬而不愿意花钱了,而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意大利人深深地爱着足球,如果让他们在美食和足球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足球。因此要使顾客回到餐馆就得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因此,他才发明了用电视服务招揽顾客的方式,这一方法果然有效,使他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事实上,有许许多多成功的案例,都是由现实生活中小事所触发的灵感带来的。
美国著名的家具经销商尼·科尔斯,一次家中突然失火,几乎烧光了他家里的一切,仅有一些粗壮的松木,外面烧焦,而内芯得以残存。要在一般人,可能在极度的痛苦中将这些废料扔掉完事,但尼·科尔斯却从这些焦木中发现了商机:因为那焦木的旧纹理和特殊的质感使他产生了灵感,他决定要制造以突出表现木纹为特点的仿古家具。
他用碎玻璃片刮去废木上的沉灰,再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再涂上一层清漆,便使废木显出了古朴、典雅、庄重的光泽和清晰的木纹。就这样,他制造的仿古典木质家具独领潮流,从此生意兴隆。
有人赞叹尼·科尔斯因祸得福,其实不然,只是他能从一件小事中观察和发现,奇迹才会出现。如果换一位不善于思考的人去看那堆燃而未尽的废木头,眼睛看直了也不会有所发现。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肯动脑子,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其闪光之处,而且很多的智慧和发现都来自一些平常的小事,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那么怎样培养这种心态呢?那就是要有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只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就不会让得到的机会溜走。
美国玩具开发商布·希耐一次到郊外去散步,偶尔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且玩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他立即联想到儿童玩具市场上所销售和设计的,全都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玩具,那么为什么不给孩子们设计一些丑陋的玩具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呢?想到这里,他立即安排研制生产,推向市场后,果然反响强烈,供不应求,收益颇丰。从此,丑陋玩具在市场上的销售经久不衰。
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财富,只要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你就一定能挖到属于你自己的财富。
厉行节约而不是炫耀财富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存起来的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洛克菲勒小的时候,他们家很穷,钱是赚一分花一分。洛克菲勒八岁左右的时候,他母亲给了他几只小火鸡。他特别小心、耐心地照看这些火鸡,后来把它们卖了个好价钱。他把赚来的钱小心地记在账本上,他自己称之为一号账本。
有几个八岁的小男孩有自己的账本,上面记载着自己赚的每一笔小钱,花掉的每一分钱?没有几个!那就是为什么没有几个人能达到洛克菲勒的成就的原因。
每当我们想象富人的时候,都把他们想成特别奢侈,用的东西都是普通收入的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些完全不适用于那些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白手起家的人之所以能致富,是因为他们知道节约的价值,并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厉行节约。
在e.h.哈里曼已经成为美国铁路大王的时候,每天早上他在办公室里打开信件的时候,他都用金属架子固定住纸张,然后把空白的纸张撕下来,留着写备忘录。当一个来拜访他的人提到这一点的时候,哈里曼说:“不节约的生活谁也花费不起,只有穷人才浪费。”
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们节约每一分钱,因为节约是他们财富的基础。于是有些挥霍的人就问,那为什么他们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要继续节约呢?习惯,因为他们已经养成节约的习惯了。他们审慎花钱、理性节约的习惯造就了他们与那些鄙视节约、一贫如洗的人的区别。因此即使在他们致富以后,他们还是继续保持这种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事业上。
哈里曼把自己巨额的财富投资到纽约农场里赚取利润。他和他的家人办了个中型的奶场,每天都卖出好多的牛奶和黄油。这项投资很有远见,正如一个伟大的金融家的手笔。对他来说,这个奶场也是他的事业,是对他农场和牲口的充分利用。不管是对他的家人还是对他企业里的员工来说,都需要消耗牛奶和黄油。常识和良好的商业判断力都告诉他,要把奶场办成一个能赚钱而不是花钱的事业。哈里曼不允许浪费任何东西,他深知致富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你的收入增加得比你的开销快,而且花掉的每一分钱都要有百分之百的回报。
人并不是苍蝇,只知道享受夏天温暖的阳光,不知道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有些人一赚到钱,转手就把钱花掉了。但又不能说他们的智力只等同于苍蝇的智力。一个月赚200美元的人如果转手就把钱花光的话,那么他和一天赚1.5美元也转手花掉的人一样朝不保夕。
那些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只顾在今天享乐和奢侈消费的人,是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只有有经济头脑的人才能享受舒适的生活。
“省钱太难了”,我们从那些不会用钱的人嘴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有经济头脑的人是不会说省钱很难。其一,他们知道,大家都做的事情就是应该做的事。其二,他们总是为自己设定一定的省钱目标——这可以是买一座房子,也可以是做一项投资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有一对新婚夫妇发现,通过改进自己的持家方法,他们可以省下不少的钱。他们是这样做的:一开始,他们为买一个起居室的沙发省钱;等他们存够这笔钱的时候,他们觉得还不如再多存点,买一架钢琴;等他们银行里的钱够买一架钢琴的时候,他们决定再存些,这样就可以买辆便宜的小汽车了;等终于存够买汽车的钱的时候,他们又说:“要再存一段时间的话,我们就可以买下m大街的那些漂亮房子了。”
他们不断地省钱——丈夫工资增加的时候,他们就节省更多的钱,而不是提高自己的生活开销。他们结婚没多少年,他们最大的孩子也才刚上中学。但是,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还有另外两处房产是租出去的,这样就可以定期收房租了。丈夫现在已经成为他所在公司的合伙人了。而他刚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周薪18美元的小职员。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妻子就开始了“持家改进计划”。
从今天开始,从工资、薪水(随便你怎么称呼)中拿出一点钱,存到银行里,让自己的收支保持平衡。如果这些钱都是你通过劳动赚来的话,你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洛克菲勒曾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他买得起任何汽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但是,他却只买了一辆普通的小轿车。他觉得花几千美元的钱炫耀自己的财富是毫无意义的。
纽约有位商业巨子也很有自己的主见和领导风范,他从不盲目跟风。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到市中心去。有一天,他在百货公司前看到下属的一位部门经理从他自己的车里钻出来,他就说:“既然我都能坐公交车上班,你也同样可以做到。何不为自己多做打算呢?何必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呢?把开车的钱省下来吧!”但是这位部门经理认为自己就是要炫耀。所以,他被炒了,而后在贫困中度过了一生。而那位认为坐公交车上班无损自己高贵的身份的人,则成为百万富翁。
要知道,节约并不是吝啬,也不是斤斤计较或苛待自己,也不是以牺牲良好的仪表、自尊或舒适为代价。理智的节约和斤斤计较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节约也不光是不花钱,它是合理地花钱。
节约意味着持家有道;节约意味着充分利用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的东西;节约意味着你花掉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回报;节约意味着你用吃下去的每一点食物都能转化成需要的营养;节约意味着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生每小时的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时间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意味着以前习惯花钱请别人帮你干的活现在试着自己干。
对一个男人来说,节约或许意味着自己刮胡子、自己擦皮鞋。对一个女人来说,节约或许意味着合理搭配膳食,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营养和最美味的食物。节约意味着让孩子懂得浪费金钱是弱者和愚蠢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节约意味着以经济之道持家。合理持家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智慧丝毫不少于管理一个企业所需要的。商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如何减少一分一厘的开支,最精明的商人天生就有商业才能。同样,一个精明的妇女会发现,只要厉行节约,花四美元买了的东西也能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改善,而同样的事情,那些粗心大意、胡乱花钱的人要花五美元才能办到。
聪明的女人会告诉你,勤俭持家给你带来的热情丝毫不比男人对事业的热情低。她们也会告诉你,勤俭持家,会使你摆脱过去只干家务不动脑子的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丰富多彩。她们还会告诉你,现在就开始省钱,那么在需要花更多的钱的时候或者有更好的花钱机会的时候,她们就拿得出钱来了。有好多人都误以为百万富翁的孩子就可以肆意地花钱。实际上,美国大多数的百万富翁都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让他们保持独立。
范德比尔特曾经说过,虽然他有一亿美元的财产留给孩子,但是只要他还活着,他的13个孩子就得自力更生。他的二儿子威廉后来成为他的继承人。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威廉在一家银行当出纳员,周薪16美元。即使到他结婚的时候,工资也才那么一点。婚后,经过20年的努力,他把一块偏僻的农场经营成功了。后来他还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从来没有从他父亲那里寻求任何的帮助。老范德比尔特眼看着孩子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付出的种种努力也不伸出援手。其实在这过程中,这位严父就是在训练他继承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经济头脑,他深知,这对他将来管理巨额财产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时间的训练是卓有成效的。这个独自奋斗了20年的孩子,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让父亲一亿美元的遗产翻了一番。
老范德比尔特给他的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课。而他的孩子也用同样严格的方法训练自己的两个孩子。大儿子刚参加工作时也是银行的职员,除了工资外没有别的收入,小儿子则是图书管理员。
只有节约的人才能变成有钱的人,粗心大意、胡乱花钱的人很难成为有钱人。
金钱是一种力量
金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既可用在正道,也可用来犯罪,关键是你如何利用它,在它用来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后,还可用来做一些慈善事业,这是体现金钱价值与力量的最好方式。
在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通过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而得到幸福。
许多美国的工业大人物在19、20世纪之交相继去世,人们对于他们的巨额家产的下落自然极为关心。
大多数人认为那些继承者都将难以保持那份财产并且毫无节制地花掉。
例如,在钢铁工业界因冒险而获得“一赌百万金”的钢铁大王约翰,他的巨大的家产在他儿子手中却被挥霍一空,所以“一掷百万”又成了他儿子的绰号。
小洛克菲勒自然也被人们关注着。
《世界主义者》杂志在1905年刊登了这篇文章《他将怎样安排它》开头写道:“约翰·d.洛克菲勒先生即将留下的世界上最大的一笔财产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他的儿子小约翰·戴·洛克菲勒将在几年后继承这笔财富。很显然,这样一笔巨额财富足以能够影响到整个世界……或者,把它用在干坏事上,那将使世界文明的发展推迟25年。”
牧师盖茨先生是老洛克菲勒最亲密的朋友,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时,盖茨先生不断地劝说他把钱捐给一些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在他的建议下把上亿美元巨款捐给学校、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并组成了庞大的慈善机构。老洛克菲勒虽然进行一些捐款、投资,但是更吸引他的是如何赚钱,如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赚钱这项艺术,这是他一生中最执着的动力,也是唯一的。
这样,小洛克菲勒就得到并紧紧地抓住了这种机会。
小洛克菲勒回忆道:
“盖茨在此间充当了创造家和理想家,我则是一名推销员——抓住一切时机向我父亲推销的中间人。”
小洛克菲勒在老洛克菲勒心情不错的时候趁机提出各种建议,通常情况下,他父亲都会答应的。
老洛克菲勒在12年间中,把446719371美元的巨资分给了他的四大慈善机构:普通教育委员会、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