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人性的弱点》(16) - 羊皮卷+塔木德+人性的弱点+墨菲定律 - 曼狄诺 塔尔莱特·赫里姆 卡耐基 张新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一章《人性的弱点》(16)

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看法第一节争论中,你成不了赢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没多久,我就在伦敦学到了弥足珍贵的一课。当时我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经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爵士驻扎在巴勒斯坦,是澳大利亚的王牌飞行员;和平宣布没多久,他就用30天环游了半个地球,震惊了整个世界。这样的壮举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故此引起了极大轰动。澳大利亚政府赏给他五万澳元;英国国王授予他爵士称号;他一时成了英国国旗下被人谈论最多的人物。为了庆祝,罗斯爵士举办了一场晚宴,我也有幸参加了,吃饭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给我讲了一个幽默故事,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句引言:“活多久,上帝说了算,我们只能稍微改一下。”

这位擅长讲故事的人说这句话是从《圣经》中摘下来的。我知道他说的不对。我知道这句话。对此我敢肯定,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自己的重要性,证明我比他知道得多,我干了一件很冒失的事,成了一个让他讨厌的人:我纠正了他的错误。他坚持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什么?莎士比亚说的?不可能!多荒唐啊!这句话是《圣经》上的。他说自己很清楚这事。

这人就坐在我右边,我的一位老朋友弗兰克·加蒙德坐在我的左边。加蒙德已经研究莎士比亚很多年了。所以我们让他来评评,看看谁说得对。加蒙德听完了我们的叙述,从桌子底下伸腿碰碰我,然后说:“戴尔,你搞错了。这位先生说的是对的。这句话确实出自《圣经》。”

那天晚上,在回家路上,我问加蒙德先生:“弗兰克,你知道那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

“没错,当然了,”他回答,“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但我跟你说,戴尔,咱们是宾客,为何非要证明他说的是错的呢?这么一来,他还会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个面子呢?他没问你的观点,对不对?他不想问。为什么非要和他吵呢?听我一句话,你不要和他针锋相对,要学会避开锐角。”加蒙德给我上的这一课,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不但让那个讲故事的人不舒服,还让我的朋友陷入难堪的境地。如果我不跟他吵,该有多好啊!

我很需要这样的一课,在此之前,我一直很喜欢和别人争辩。年轻时,我和我的哥哥在银河系下争论所有的事,上大学时,我研究逻辑学和争辩术,经常参加各种辩论竞赛。我出生在密苏里州,我得好好表现自己。后来,我在纽约教授争辩术和演讲术,有一次,这事说起来还难以启齿,我打算写一本书。自从那时起,我听、参加、观看了几千场辩论比赛。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从一场争论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避免争论。你要尽可能避开它,就像避开响尾蛇和地震。

十次有九次,争论的结果是,双方更加认定自己说的是对的。

在争论中,你成不了赢家。因为你输也是输,赢也是输。为什么?这么说吧,假如你说服了对方,把他驳斥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证明他因为精神失常,所以才会胡言乱语,那又怎么样?你倒是觉得爽了。可他呢?你让他觉得自己很渺小,在你面前抬不起头来。你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会恨你的沾沾自喜。然后——

你强迫一个人接受你的观点,其实在内心深处,他仍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几年前,帕特里克·j·奥海尔是我班上的学生。这人没受过什么教育,可他多爱争吵啊!以前,他是一位卡车司机,之所以来上我的课,是因为卖卡车没赚到什么钱。为什么?因为他总喜欢没完没了地与客户争吵,把客户当敌人看待。如果有哪位顾客对他的卡车说点让他不爱听的话,他就会气得脸红脖子粗,直接奔那位顾客的咽喉就去了。在那些天,帕特在争论中赢了很多回。正如后来他跟我说的那样:“我常常气呼呼地大声喊着走出办公室,我要让那个鸟人明白点事。没错,我的确让他明白了点事,我却什么也没卖出去。”

我第一步是怎么做的呢?我没教他怎样说话。我让他尽可能不说话,避免言语上的争吵。

后来,奥海尔成了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销售之星。他是如何做到的?他是这么说的:“如果我走进一位买主的办公室,他对我这样说:‘什么?怀特牌的卡车?质量很差!我不会买的,你白给我也不要!我要买胡斯牌的。’我便会这样回答:‘哦,胡斯牌的,的确不错。你买胡斯牌的,绝对错不了。胡斯的厂家不错,他们的销售人员也很专业。’

“接着,那人便不说话了,想吵也吵不起来了。如果他说胡斯牌卡车质量最好,那我就会说那车的确不错,这样一来,他就不会跟我争辩了。如果我认同了他的看法,他就不可能整个下午都会叽里呱啦地说:‘胡斯牌卡车是最好的,胡斯牌卡车是最好的……’然后,我们会把话题从胡斯牌卡车身上挪开,转移到怀特牌卡车的优点上来。

“要是换作以前,听他这么说,我的脸上肯定会羞得红一块,紫一块的,火头儿马上就会上来,一场激烈的争吵那是在所难免的,我越是吵得欢,对方就越是喜欢胡斯牌的卡车,他越吵得欢,就越会买我们竞争对手的货。

“回首过去,我一直在想,当时怎么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呢?原来我在争吵中白白耗费了很多年的光阴。等我开始闭嘴不说话时,卡车就一辆辆地卖出去了,这就是闭嘴不言的回报吧。”

智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有段话说得很棒,我把它们写在了下面:

如果你与人争吵,反驳对方,也许会获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没什么意义,因为你永远不会得到对方的善意。

所以说,在跟别人争吵之前,你要想清楚。你会选择形式上、演戏式的胜利呢?还是会选择得到对方的善意呢?这两者很少能兼得。

波士顿《文抄报》上曾刊登过一首这样的打油诗:

躺在这里的是威廉·杰伊,

一辈子都在捍卫自己的行路权——

他是对的,完全对的,就这样疾驰而去,

但他是错的,他死了。

在争论中,也许你是对的,说的一点不错,但要想改变对方的看法,让他接受你的观点,那是不可能的,你是在做无用功。

弗雷德雷克·p·帕森是一位收入所得税顾问,他曾和一位税务稽查员争论了一个小时。帕森有一笔9000美金的款项有点问题,他说其实这是一笔坏账,不应交税。“什么?坏账!纯粹胡说八道!这税我一定要收!”稽查员火气很大。

“那位稽查员冷酷,自负,倔强,和他讲道理纯粹是白费口舌,”帕森在班上这样说,“我跟他摆事实,讲道理,折腾了半天,一点儿用也没有……我们争论得时间越久,他就越认死理。后来,我决定换种方式,不想再跟他吵下去了,于是我改换了一个话题,赞美了他几句。

“我说:‘我这点小事和你那些要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本人研究过税则。不过我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实践我可不行。你经验丰富,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学到的。有时,我真希望能有你那样一份工作,它会教给我很多东西。’每一个字我都说得很诚恳。

“嗯,这位稽查员从椅子上挺直腰板,开始跟我谈论他的工作,一直谈了个把小时,期间,他还提到了自己在收税过程中发现的那些猫腻。慢慢地,他的态度变得友好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竟开始和我谈论他的孩子了。离开时,这人对我说,他打算再好好考虑一下我的事,几天后给我答复。

“三天后,他打电话给我办公室,告诉我他已决定把那张所得税申报单归档,搁到一边,那9000块钱的税也不用收了。”

这位税务稽查员暴露了人类的一个弱点。他想让别人觉得他重要,是个大人物,帕森和他争论时,他一遍又一遍亮明身份,说自己是政府人员,有权核查收这笔税。可是当他的重要性被认可,争论停止,得以显示自己牛哄哄的一面时,他就成了一位有同情心、和蔼可亲的人。

释迦牟尼说:“仇恨不能消解仇恨,只有爱才能消解仇恨。”争论消除不了误解,你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才能消除误解。

有一回,林肯批评一位年轻军官与同事进行的一次激烈争吵。“过分看重自己的人,”他说,“是不会分出一点儿时间让自己获得一些个人的满足的。更不会抽出时间承担后果,包括发脾气和失控所造成的后果。与人相处时,要学会谦让。你最好给一条狗让路,不要为了证明自己有过路的权利,就被它狠咬一口。把它弄死了,又能怎样呢?它还不是咬了你一口吗?”

在一本杂志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何避免让分歧变为争论,它里面有几个小建议很实用,在此我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分歧是好事。欢迎不同意见的出现。还记得那条标语吗:“两个人的意见总一致,那其中一个人就没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对方提出了不同意见,引起了你的注意,这是好事。也许这个不同意见就能使你在犯错误之前及时做出纠正。

不要相信你的第一反应。看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为自己辩护。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你要冷静,密切注视自己的第一反应。也许你在发表某个观点时,正处于最差状态,而不是最好状态。

不要轻易发脾气。你要记住,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涵养,就看让他(她)发脾气的事是什么。

先听。给对方一个说话的机会。我们等他们说完,不要对抗、辩护和争论。这么做只会让你树敌。试着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不要为误解添砖加瓦,制造更高的障碍。

求同存异。在听对方讲话的过程中,找出你们观点一致的地方。

要诚实。说错了,就大大方方承认,为自己犯的错道歉。这会让对方消除对你的敌意,让你减少为自己辩护的欲望。

答应对方,会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他的观点。并且要真心实意地去这么做。对方也许是对的。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容易,可不要等到以后,人家对你说“看到了吧,当初我们一直想告诉你,可你就是不听”时再这样做,那时就晚了。

真心感谢对方抽出时间倾听你的观点。在谈话中存在分歧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对方也拿出了和你一样多的时间听你说话,至少你应为此感谢人家。把他们想象成试图帮助你的人,也许你就会能让他们变成你的朋友。

行动之前,给双方一定的考虑时间。假定那天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要再次开会,那时所有的意见都会提出来。在为这个会做准备时,你要仔细考虑一些严肃的问题:

要是对方是对的呢?要是有一部分说得对呢?他说的有没有对的、合理的地方呢?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想缓解我受挫的情绪呢?我的反应让对方离我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了呢?我的反应提升了我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了吗?我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成功了,我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我保持沉默,分歧能最终化解吗?对我来说,这是个困境,还是个机遇?

男高音歌唱家简·皮尔斯结婚将近50年了,有一次,他说:“很多年前,我就和妻子签订了一份合约。此后无论我们生对方多大的气,也一直在遵守。当我们中有一个大喊大叫时,另一个要认真听——因为当两个人都大吵大闹时,沟通就不可能了,只会制造噪音和敌意。”

法则1:要想从一场争论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避免争论。

第二节一个树敌的好办法——以及如何避免

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时,有一回,他坦言,如果在他说的话或者做的事中有75%是正确的,这就达到了他的最高期待。

他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最高期待才有75%,更何况你和我呢?

如果你做的事中有55%是正确的,你就可以去华尔街,每天挣上100万了。如果你做事的正确率还达不到55%,那么你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是错的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