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叛乱(三)
第231章叛乱(三)端木玦从心底里不喜欢墨守成规的老学究,平日里上朝已经被他们规矩的够头疼了,现在还是这般的长篇大论,自然是受不了,趁吴准喘息机会,赶紧打断说,“说的不错,你先下去吧,传下一个!”
“宣鲍世安觐见!”魏意想从皇后的手中接过字条,慕容摇了摇头,魏意明白,还是方才的试题,于是端木玦便问鲍世安道:“爱卿觉得《资治通鉴》这本书改如何解?”
“神宗有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说的正是司马公的《资治通鉴》,乃古今第一奇书,所谓天子之书,以历史之得失为借鉴,警醒后世天子施以仁政,宽仁爱民……”回答的与吴准差不了多少,平淡无奇又是乏味,想想也是如此,毕竟这些翰林博士都是经过严苛的文、法、例、律、数几种考试而选拔的,自然是水平差不多,恐怕连师父都是一样的,何来两种答案,一连试了五个都没有其他的答案,慕容霓裳也一直不说话,只剩下最后一个翰林博士了,毕竟国子博士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良莠不齐,恐怕选出一个好的更难,倒不如从翰林博士里选,可是慕容霓裳执着的要再试下去,端木玦也只能以一个问题继续问。
“微臣认为,《资治通鉴》是一本可供消遣的闲书,小读怡情,深读伤心智!”
这一回答倒是让端木玦和慕容霓裳已经,回答的人是第三十位,前面的二十九个令人失望,此人的话虽然是与众不同,可还是要看他是否是真的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信口胡诌,端木玦问道:“哦?《资治通鉴》可是司马公的传世奇书,有警世之大用,你一个小小的国子博士为何这般的诋毁儒家之经典?”
只见下面的人答道:“臣所言并非诋毁,而是事实,皇上且听微臣细细道来,《资治通鉴》之书不过是劝诫天子,不得荒淫、广施仁政,爱民如子,这些道理与孔孟并无区别,只不过司马光用古之实例写成小故事,显得极有趣味罢了,岂不是和市井之间的小人书并无二致,所以臣才敢斗胆说这是一本可供消遣的闲书,小读怡情,可以正心,深读伤心智,就成了死读书的人。”
这个人虽然是诡辩,但是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魏意从屏风后再拿出一张字条,端木玦又问道:“可是神宗可是评价过此书,乃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你又何解?”
只见下面的人答道:“陛下,神宗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这样一个皇帝说自己领悟其治世之道,实在是贻笑大方!”
端木玦赞许的点了点头,这个小小的国子博士虽然是语出轻狂,但是确实见解独到,当年的自己在通读《资治通鉴》之后,谢觉也曾说过类似这般的话,魏意将慕容霓裳的第三个字条拿给了端木玦,“如果,你是皇子的老师,又会叫他多读哪些书籍?”
下面的人做了个揖答道:“诸子百家,诗经楚辞足矣!”
“哦?你这个说法倒是奇怪,诸子百家多少著作?诗经楚辞不过是最简单的读物,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答案敷衍了一些么!”
慕容霓裳只是一时心急出口问道,下面立着的人倒是并没有惊慌,反而淡然的答道:“天子之德行在乎于民,而不在乎于学问,天子应体察民心,体察民情,而非通晓书中大义,所以道理明白正确的就好,取决于一颗宽仁爱民之心。”
话音落后,慕容霓裳从屏风后起身,走了出来,睥睨一般的看着底下这个声音朗润的年轻人,只见下面立着的男子,身长七尺有余,肌肤白皙,文质彬彬,剑眉星目倒是一股子英朗之气,一身的国子博士官府整整齐齐,未坠佩任何金银玉器,可见其朴素无华,“你抬起头来!”慕容霓裳望过去,只见他双目清澈,并无奸佞之相,方才点点头,示意端木玦。
“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李世玉!”
“你先退下!”端木玦示意魏意先不要传下面的人,而是与慕容霓裳到偏殿说话。
“冬妹,你是不是轻率了些,这个李世玉剑走偏锋了些,而且年纪轻轻,不大沉稳。”端木玦虽然欣赏李世玉,可是举用这样一个新人未免有些草率。
“六郎,当年谢觉出任太子太傅不过三十六岁,满朝文武一片哗然,甚至联名上奏陛下不能任用谢觉,倒是先皇慧眼识人,所以皇上既然觉得这个李世玉不错,为何不试一试呢,到底是不是鱼目混珠,一试便知!”
“可是这个李世玉身份低微,不过是一介寒门的国子博士而已!”
慕容霓裳莞尔轻笑,说道:“皇上,这个李世玉既然出身寒门都能够成为国子博士,可见其学问之高,臣妾倒是愿意用这样一个知道民间疾苦之人,让知辰不再只看得见书中的繁华景色,所以还请陛下恩准了吧!”
既然慕容霓裳都已经这样说了,端木玦也不得不准了,但是端木玦提议道:“李世玉可以成为知辰的老师,可是必须有助教,不然朕还是不放心!”
“臣妾听凭陛下安排!”慕容霓裳福了下身子答道。
经过皇帝和皇后御前亲试,五皇子知辰的老师定了下来,国子博士李世玉,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甚至有几分联名上奏的意思,整整六位翰林院博士心中自然是不服,朝野上下水人不知,当今的五皇子可是皇后的儿子,说不准就是将来的太子,给太子当老师,是个年纪二十有四的国子博士,简直是笑话,况且这个李世玉不过是个出身寒门的穷小子,时至今日都没有个老婆,能给皇子做老师。
可是端木玦既然答应了慕容霓裳,就不会食言,自己独自压下了六位翰林院博士的联名上奏,慕容霓裳倒是没理会那些迂腐文人的见解,第二日便在毓庆宫召见了李世玉。
李世玉去了毓庆宫只见慕容皇后一人还有些惊诧,原本以为是皇帝召见,没想到却是皇后,当日大殿上只觉皇后雍容华贵,风华绝世,今日坐在案前倒是一番说不出的温婉来,让李世玉这个还未成过亲的男子脸颊一片热烫,竟然不敢抬起头来。
“微臣给皇后请安!”
“起来吧!”一股淡淡的茶香传来,她的声音也如同滚热的清水。
“李大人,你可知道本宫为何顶住压力向陛下请求聘请你为五皇子的老师?”
“微臣知道!”
“你不知道!”慕容霓裳起身,前行几步看着地上跪着的李世玉说道:“李大人饱读诗书,想必一定知道汉中宗刘询!这位皇帝一生体恤民情,爱民如子,对百姓疾苦和吏治颇有了解,更是励精图治,选贤举能,本宫倒是觉得刘询能够成一代明君,是因为他幼年潜渊,历经祸患,深知民间疾苦,而并非读了多少书,甚至刘询废除独尊儒术,本宫知道,你出身寒门,经历过太多的民间的疾苦,沉浮宦海,想必了解吏治的利弊,我要你将这些教给五皇子,而不是诸子百家和诗经楚辞。”
李世玉有些诧异的看着皇后,不是因为她的要求,而是因为她说话的地方,可是毓庆宫,皇上的寝宫,明摆着让自己将五皇子向太子的方向培养,难道就不拍皇帝怀疑她有不臣之心,毕竟外人对慕容家觊觎皇位一事可是一直风言风语的。
“你在怕什么?”慕容霓裳倒是面露笑意了,“你是怕皇上怀疑本宫有不臣之心?”
李世玉未敢答话,只是叩了个头,“李世玉,只要本宫愿意,本宫可以是天下孩子的母亲,让每一个孩子经受最好的教育,没有错,更何况是本宫的亲生之子,所以本宫坦然,你只要记住你的责任就好!”
说罢,李世玉只听‘铛’的一声剑响,便看见那柄先帝管用的凌霄剑已经出鞘握在皇后的手中,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了,“李世玉,这柄宝剑是先帝的随身御剑,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如果你敢辜负陛下和本宫的厚爱,你就到九泉之下去向先帝赎罪吧!”
到底是个儒生,李世玉见此场面已经吓得双唇发白,哆哆嗦嗦的叩头说道:“微臣遵命!”仰头看去,那一张绝世容颜的面容是如此的美若天仙,却也是恍若罗刹,都说当今皇后是个绵里藏针之人,看来果然深藏不露,如此的霸气!
“下去吧!”慕容霓裳收剑插回剑鞘,李世玉连跪带爬的跪安出去了,些许过后,端木玦从内室出来,看着慕容霓裳摇了摇头,笑着问道:“你又何必吓他,不过是个文弱的书生!”
“李世玉这样的人,差就差在责任心,臣妾若是不给他一些重担,岂不是让他志得意满,所以臣妾这是没等他浮起来就把他压下去!”慕容霓裳为端木玦斟了一杯茶笑着答道。
“不管怎样,给知辰选老师的事情总算是结束了,过几日就是西藏土司来龙城的日子,又少不了一番的折腾,还要累着你!”
慕容霓裳看着端木玦搭在自己手背上的手,笑着说道:“皇上,臣妾为皇上都是心甘情愿的,何来辛苦,况且不过是替陛下招待西藏的央金公主,又哪里劳累了!”
“这个公主可不是个消停的人,上次要去护国寺拜佛烧香求姻缘,又要去龙城街市上抛绣球,朕是受不了她了,这次你来招待她,朕就消停多了!”
西藏土司每四年进一次龙城,都会带着公主央金,上次慕容刚入宫不久,年纪还小,端木玦也不放心他与公主接触便安排礼部招待,没折腾半死,这次端木玦也是没办法,只好让慕容亲自款待公主。
“央金?”慕容念了一遍她的名字,“听说在藏语里,央金是仙女的意思!想必这位公主一定是美若天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