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儒学大宗商涣之
初阳已高升,金灿灿的光线斜斜洒落而来,仿佛将亭畔极薄的梅花花瓣都给穿透了。赵玉衡当然很错愕。
他行走于大昭的名山大川之间,同时也是行走在阡陌交通之间,国内百姓的真实状况他很了解。
就如这两年来,战争的确是停下了,朝中有大臣开始说天下承平了。
实际上,并不如此。
像赵启在建昌十五年就改进的盐,在崇和元年开始在京都地区慢慢普及,经过两年时间的推广普及,赵启所改进后的盐逐渐覆盖向全国各地。
当初由皇帝和顾东明柳渊等大臣商定下来的价格,如今在山南,在荆东等等地方,早就已经崩坏了。
地方官府作威作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适才还同意自己建议的皇帝,突然给他来了个大转弯。
好在赵启解释的也很快,“皇叔,正如王将军适才所言,朕才刚刚亲政,即便皇叔说的很有道理,朕也十分赞同,”
“但目下而言,朕去体察民间之疾苦,朝中的大臣不会同意,母后不会同意,朕也认为时势不妥。”
赵玉衡却是微微一笑,转身指着石桌上,适才他们两人下了一半的棋说道:“陛下的棋就像旁边这株寒梅,很多位置,很多地方还没有盛开,”
“陛下虽然亲政,但纵观如今之朝廷,三公九卿里,真正为国谋事的人有多少呢?”
赵启当然明白他的意思,
自吴王之乱后,朝中三公九卿都进行了一轮大换血。
但换上去的血并不是他的血,而是圣后娘娘的血。
如今的九卿之中,准确的说,没有一人是真正听他这个皇帝的话的,都是些阴奉阳违之徒。
赵玉衡接着说道:“如今中原三国表面承平,我朝也急需发展,陛下若在朝推行改革,将会再次掀起风雨,徒耗国力,”
“微臣以为,陛下眼下应该做的还是急需积蓄自己的力量,待时机彻底成熟,在行改革之事,争取一战而定。”
赵启感到了震撼,赵玉衡的眼光太长远了,若他不是一个后世之人,也只能表示自愧不如,
不得不承认,赵玉衡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太上宗师。
或者说,他手中强大的武力或许才是其次的,他头顶上显示九十七的能力值,是有道理的。
此人,真不愧是他所见的,如今大昭第一人。
“皇叔,朕若请你入朝为官,皇叔会答应吗?”赵启问出这话,自然就是认同他说这些的。
赵玉衡心中欣慰,但他还是摇头说道:“谢陛下信任,但入朝为官,我想我还是不适合的。”
赵启倒也没有夺权,表态道:“皇叔说这些,朕其实也明白,但我们所考虑的不能只是为民,就如皇叔所说,有贵族,有世家,有富豪,有平民,”
“各阶层摆在这里,即便母后答应我入民间体察百姓之疾苦,也需要斟酌二三。”
赵玉衡听见这话,倒是点了点头。
皇帝是万民之主,他出宫不可避免会导致中枢出现动荡,吴王之乱才平息两年,谁也说不准还会不会发生第二个吴王之乱。
赵启道:“皇叔,说说所需何物作为此次吸引燕越江湖中人的筹码。”
“微臣想请陛下,以珍珑棋盘作为此次棋会头榜首名的奖励,”
赵玉衡很果断的说出。
“珍珑棋盘?”
赵启有些疑惑道:“这是何物?”
玉儿从旁解释道:“陛下,这珍珑棋盘是前朝太上宗师珍珑仙子所用之物,珍珑仙子当年也是以棋入了太上之境,被人尊为棋圣,”
说着,她忍不住看了赵玉衡一眼,“从珍珑仙子到白鹤棋圣,中间虽隔两百年的光阴,但这两百年间,也只出了侯爷这样一位棋圣。”
“原来如此,”
赵启又问道:“皇叔的意思是,珍珑棋盘在皇宫之中?”
“是的,陛下,”
赵玉衡眸子中仿佛泛起了浓浓的回忆,神情上出现几分神伤之色,“珍珑棋盘乃珍珑仙子亲手所制,自仙子离去后,留给了她的弟子,”
“可惜她的弟子无缘棋之大道,自前朝亡国,这棋盘在江湖中曾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后为我朝太祖皇帝收入宫中,赐给了武皇后,”
“武皇后离去后,这珍珑棋盘也在诸多嫔妃之间兜兜转转,先帝在时,我曾有幸和先帝在此棋盘上对弈过数次。”
“皇叔很喜欢珍珑棋盘?”赵启好奇问道。
赵玉衡却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神竟有些迷离起来。
旁边的玉儿说道:“据说珍珑棋盘以神树建木为材,以神鸟火凤之羽为笔,勾勒出棋盘三十八线,”
“在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之间,留有玲珑仙子的玲珑心法,传闻此心法可助人越过一品和太上之间的天谴,还能让修为大损的人恢复如初,那场腥风血雨也是由此而来。”
赵启听着只觉好生玄幻。
“神树建木?神鸟火凤?”
赵启望着玉儿,“玉儿,你说的是真的吗?”
玉儿莞尔一笑,道:“我看书上是这么说的,不过建木树的确是有的,神鸟火凤是什么倒是不知道。”
沉默少许的赵玉衡开口道:“卫女官说的不错,在珍珑棋盘之中,的确存在玲珑心法,不过非常人能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