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白鹤棋圣的治国理念
什么?
龙行江湖?赵启没有丝毫的提起预料,方源和玉儿也是一惊,胡青山没有反应,他死死的盯着棋盘,王基瞪直了眼睛。
听这意思,是要赵启离开皇宫,去往江湖。
而刚才他们所谈的话题不是
莫非
玉儿凝眉,清澈至没有半分杂质的眸子凝视着棋侯,说道:“棋侯是想让陛下去引诱燕越之人吗?”
赵玉衡看向眼前有些激动,两道如画的眉间升起几分怒意,带着质问之意问她的少女,
有些意外。
他从不自持身份,但也知道自己是天下无数人所崇敬,所向往的存在。
你虽是皇帝陛下身边女官,又那里来权利质问?
在这里,一个女官,和一个侍女丫头没有太大的区别。
也正是因此,赵玉衡对眼前这个少女产生了几分好奇,想起了两年前天子娶镇西将军之女袁秋水时,京都城里流传起的传言。
说是此女劝皇帝陛下去娶袁秋水的,虽然在士族上流层次,这样的流言听起来荒谬至极。
毕竟,皇帝三宫六院,那里需要一个女子去劝。
只是民间自有一些喜欢编撰美丽故事的书生,也就出现一些传言,某位少女为了帮助自己心爱的男子完成大业,不惜舍弃他,让另一个更有权势女子嫁给他。
那故事中的背景自然就是当今天子和眼前这位少女,听起来很是荒诞。
方源没有急着询问,只是低眉沉思起来。
胡青山被这句话从困惑的棋盘中震了出来,一对凌厉的眉缓缓挑起。
“卫女官是误会了,”
赵玉衡向玉儿点头致意,神情和蔼的就像微风拂面,言谈之间既无太上宗师的高昂姿态,也无皇室中人的高人一等,
“我之所以请陛下龙行江湖,并不是要请陛下为燕越之诱饵,若真是如此,我赵玉衡该当天打雷劈,永不超生,”
言至此,他向赵启躬身道:“微臣知陛下有俯仰宇宙之才,有吞吐天下之志,而我大昭,自太宗皇帝后,国力每况日下,”
“时至今日,连东边越国亦是不如也,若长此以往,必将走向覆灭,我等又如何去见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呢。”
在他的看法里,似乎只认这两位皇帝,就连安帝他都不认可。
听见这么一番话,从一名太上宗师的人口中说出,众人很是惊讶。
赵启虽然和赵玉衡在最近两年间有诸多书信往来,深知这位皇叔并没有那等作壁上观的姿态,用他的话来说,他就是山中一闲云,一野鹤。
闲云可为人遮阴,野鹤可解人寂寞。
但听见赵玉衡说这番话,还是很震惊的,“未曾想到皇叔,竟将大昭看得如此透彻,不过,皇叔让朕去江湖,是为何意?”
赵玉衡负手而立,仰望苍穹,“不瞒陛下,在微臣看来,一生待在深宫中治理天下乃历朝历代皇帝的最大弊端。”
赵启看赵玉衡的眼睛已经放出了光芒。
赵玉衡继续说道:“在深宫中,所得到的消息皆是从朝臣,从宦官等人的口中传来,而他们的消息从他们的手下传来,”
“他们的手下的消息又是从何处来?或许真的是从实地经过所见所想而来,但更多的却是来源于自己的猜测,”
“错误的情报进入皇宫,来到天子的御案前,天子信以为真,只是轻轻的一笔一划,或许就会丧失无数人的生计。”
方源彻底听明白了赵玉衡的意思,收起了香妃扇,却没有说话的意思。
倒是另一边的王基行礼说道:“侯爷说的固然有理,但陛下如今刚刚亲政,侯爷所说的消息不实,的确是一大问题,”
“但问题的根源来源于官员的腐败,而今陛下要做的,就是整肃朝纲,废察举兴科举,”
“重新制定一套更为完善的选材任贤的制度,如此,朝纲清澈,下面的人自不敢瞒报。”
赵玉衡看向他,赞许道:“你就是建昌十五年一把大火烧掉燕国粮草大营,为我大昭立下定国之功的金沽侯吧,你能说出这番话,倒也算是文武全才了。”
能得到太上宗师的称赞,无论怎么样,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王基却没有,拱手道:“都是陛下的谋划之功,我不过是奉命执行。”
他跟在赵启身边都已经四年了,见识阅历等方面自然见涨了许多,这废察举兴科举也是陈玄默荀绾两人经常谈论的事,听多了,说起来竟也有几分文绉绉的模样。
赵玉衡微笑道:“正是因为陛下刚刚亲政,微臣才建议陛下前往江湖,江湖之中鱼龙混杂,有我这样的太上宗师,贵族之人,”
“也有为了敛取钱财奴隶的豪强富商,还有为几两碎银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寻常人,江湖是一个国家的缩影,从此缩影之中,才能寻得治国之道。”
“这些话,就连先帝我也未曾说过,两年来,让微臣知道,陛下有兴国之志,微臣这才说出这番话,希望陛下能够采纳。”
赵启没有立刻回答他,似在沉思。
方源说道:“侯爷也认为自己是江湖中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菜园里耕地的老农在江湖,庙堂里带着高山冠的官员也在江湖,”
赵玉衡认真的看着赵启说道:“微臣请陛下去行江湖,并不是去见刀枪,而是见民间之疾苦,只有见到真正的民间疾苦,才能治国兴国。”
“卑职不同意侯爷的说法,”
王基再次说道:“陛下乃万民至尊,岂能去走什么江湖,即便是体察民间之疾苦,也该我们臣子去做,否则要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