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新产品促进和平的到来
近了年关,或许是圣后娘娘念及,最近还是不要见血光的缘故,袁世才得以保了全尸。不过很多人都不解,为何圣后娘娘会准许将他葬入袁家祖地。
那位匆匆如今的太上宗师赵玉衡,于二十五日在凭栏街尽头的阑干亭里和皇帝陛下对弈一局后,飘然而去。
观棋之人有太尉刘然,有御史大夫张扬,尚书令荀绾,光禄勋丞陈玄默等有名的烂柯高手。
其中令人最为期待的,是建安三君子之一的赵放也来了,
还有京都名仕,前不久在平叛中立下新功,金沽侯的爷爷墨行州亦亲身前来,想要和赵玉衡对弈一局。
只是,当日飘着雪的阑干亭,
再一次在雪里飘起来了雪,太尉刘然更是哮喘复发,被急忙送进了太医院抢救。
赵放的白胡子被染红,就连崇和三年的大朝会也未曾出现。
墨行州望着阑干亭里未分胜负的棋局,面色发白,当场晕了过去。
赵玉衡飘然远去,虽让无数争相前来京都的人心中遗憾无比,可当他们来到阑干亭,见到被光禄勋丞陈玄默复原后的棋局后,
每日进入阑干亭的人不计其数,慕名而来的人更是奇多。
皇帝陛下听说后,似乎很不高兴。
然后差人在阑干亭升起了高墙,从此进亭着,必须要一贯铜钱。
有人对此颇为不满,沸沸扬扬之下,朝廷贴出告示,此乃太上宗师赵玉衡的意思,从此这些人再无怨言。
大昭崇和二年,正月末。
平西大都督胡廣率军破羌夷犬戎王庭,西边战事落下帷幕,赵启在两年前制定的废羁縻,设流官的政策在西边之地开始了全满推行。
两族王脉被直接斩杀,其余诸小王被朝廷迁往各地,不过改名易俗却是没有趁势推行。
主要是改名易俗看似简单,实则在两族之中,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极为反对的,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中原人所说的数典忘祖。
况乎,南方南蛮鬼方本就有些担忧害怕,若不是镇南大将军镇守南方数十年,只怕这两族早就和西羌犬戎起兵了。
战事虽平,治理却是尤为艰难的,
光是第一步分地划民就是一件难事,分化迁移是防止他们凭借在地方上的根基,再度聚众闹事,将那些在战中立下功劳的夷族将领封赏,赐予其一块地,也是如此。
这时候,此前韦柴孟耿四家垮台后,朝廷所收的田地便成为了最好的分配对象。
另外,还要迁移汉民入西羌犬戎,但大昭百姓,谁会愿意去那种穷凶极恶的地方。
朝廷自然要拿出相当丰厚的条件,才会有人前往。
这些事,朝廷倒也没有换人,仍交给了胡廣。
战事结束,他平西大都督的职位自撤去,有此大功本应获封为侯,但朝中很多人都因他的身份,表示否决。
胡廣被迁为羌州刺史,持节都督羌戎两州诸事,权柄也是颇大。
可以得知,若他能将新设的羌州和戎州彻底汉化,那么待功成之时,回朝担任九卿之位再无人可拦。
而苍山对种植红薯也必须扩大规模,最好能在今年就投入西羌犬戎之地的生产。
崇和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中午,天光微暗。
长乐宫,长信殿后,熟悉的池水畔。
圣后娘娘正在喂鱼,招呼着赵启坐下。
池水边的鸢尾花不会在这个时节开放,但赵启还是看了看。
“明日燕国使团进京,皇帝准备得如何了?”
圣后娘娘轻声相问,一边观赏着池中金鱼。
赵启脸色看起来有些不好,至少无法从他的脸上看到常在的微笑和温和,显得有些冷漠,就像此刻吹着的风,让人一点也不舒服。
圣后娘娘见他不说话,又道:“燕国和越国,看到了我国生产出的煤矿、毛衣、琉璃、新盐还有精铁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皇帝弄出来的,母后想听听你的看法,是同意燕国越国的请求,还是不同意。”
是的,越国也向大昭递交来了国书,大概在三月末使团就会抵达昭国。
越国在江南,盛产水稻,自曲辕犁在大昭京都出现,随着商行的出现,流传的很快,
而曲辕犁的难度并不大,工匠们拆解看过后也就会制造了,越国也很快就学了去,尝到了甜头,对昭国内新涌现出的一系列东西极感兴趣。
其中自然是以新出的盐和那超出以往更为强大的铁最是向往。
新兵器的传播来源于京都城的战斗,先是绣春刀在那场雨夜里的厮杀,后是陌刀在北军营里,面对袁世才的骑兵竟不落下风。
新盐自赵启研发问世已有两年,实际上在最近才传播向大昭的边疆地区,主要是普通百姓,他们可没有贵族的财力去各地的大城购买。
当然,盐铁乃是极为重要的物资,朝廷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假和平就交给燕越,
燕越也不会蠢到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修缮关系,名义上所谋求的也只是美酒、琉璃、香水肥皂等东西的贸易。
商行此前虽然将越国的地界也拿出来竞拍,但实际上并没有商人前来,燕国也只有陇州那片地儿。
只不过琉璃香水香皂等名贵之物冲击着燕越的贵族,虽然三国之间没有太多往来,但不代表没有人越国边境,
那些偷渡之人在两国边境上贩卖两国的一些物品,这些东西自然也会流传进越国,只是数量极少,
据说江东豪门陆家为了购买一尊琉璃青龙驹,花费了近乎五百万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