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你想亲政?
开互市只是代表大昭和燕越从原本的高度对峙状态中缓和下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两国边疆地区的士兵实际上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备战状态。就如燕国都督陇州诸军事的郭准看到昭国有吴王叛乱,在北疆和西关道都发动过小规模的战争。
昭国和越国在江州虽隔着大江,也影响渔民打渔,在昭国南州东部和越国苍州之间,双方也有不断的摩擦,可以说对两国的边疆地区的百姓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对国家财政上的消耗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不过,大司农顾东明今年却是自建昌七年至今最高兴的一年,虽然赋税没增多少,但盐税商税却是大大的增加了,
还有赵启所主张开辟的邮递,额外为朝廷增添了一笔极大的收入。
解决了今年大昭诸军的军饷开支,不过大昭依然缺钱。
最大的支出来自刚刚打下新建的羌州和戎州,要纳入朝廷统治,将之打造成以后的红薯大地,前期就需要资金的投入,
胡廣也已拟定了初步方案,开口就要了两千万两银子用于两州的建设,将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的顾东明瞬间打入了深渊。
赵启也想过,他虽然创造了好几样赚钱的利器,但这个时代信息传递极为缓慢,短短一年时间内,收获不了太多的成效。
换言之,现在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时间发展。
也正是当初胡廣向赵启所建议的,大昭要和燕越都暂时修好。
如今燕越主动上门,昭国占据主动权,可以谋求到更多的利益。
袁太后含笑说道:“不过,太尉对于许利于燕越,还是颇为反对,皇儿回去召见黄庭柱,与他说说吧。”
“儿臣遵旨,”
赵启毕恭毕敬的行礼,说道:“也不止太尉,也有部分大臣认为,此举乃引狼入室,燕越名为贸易,实则包藏祸心。”
袁太后轻哼一声,说道:“这世间如何存在十全十美的好事,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
赵启点头,“既如此,儿臣告退了。”
“明日除了燕国使团,镇西将军的女儿也入京了,”
就在赵启准备转身离去时,袁太后的声音随着她碰撞茶杯的声音突兀响起。
赵启当然知道袁秋水明日就将入宫,自上次闵太后点醒他后,他也彻底明白了袁太后的用意。
他沉默,没有回答。
袁太后定神看着他,声音忽然之间变得像九天之上的神圣,俯瞰着大地,“皇儿可知,两年前你初登基时,母后是有废除你心思的。”
她就这么说出了自己曾经的想法。
“你的聪明才智超出了母后的想象,母后用赵征从侧面敲击你也看出来了。”
既然她都如此坦言,赵启还有什么好藏着的呢。
寒风卷起池中涟漪,此方景致,唯留下这大昭两位至尊。
晦暗的天空上,灰色淡薄如纱的云雾卷来涌去。
赵启面湖而站,从碗中抓了把鱼食扔进池水中,显得极平静的说道:“那么母后,最后为何没有废除儿臣呢?”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让母后看见了你有作为皇帝的资质,不过现在你的身上还有一点让母后很不满意。”
“什么?”赵启大概能猜到。
袁太后说道:“你和你那几位近臣走得太近,对他们太过宠信,甚至引以为友,你没有跟随你父皇学帝王之术,但你也看过了诸多帝王经书,道理应该是懂的。”
赵启就知道。
“还有,你和卫玉儿感情深厚,哀家可以理解,但你想要立她为后,这就是极大的不妥,母后且不说卫玉儿不过越国之女,”
袁太后语气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她并无任何根基,在这里能给你什么帮助?”
赵启眉梢轻挑,说道:“玉儿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正是我所想要的。”
袁太后凤目微敛,洒落而来的天光似也被她的睫毛所切断,她当然明白赵启的意思,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虽有后宫不得干预政的说法,可又有那个朝代能够做到。
太后总揽朝政的事发生过无数次,如今的大昭,更是直接以太后摄理朝政。
赵启这话,是在讽刺她。
不过她没有生气,一个有攻击力的皇帝正是她所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皇家的权威,反而历史上,那些过于亲近儒生,温和之君,最终被儒生所架空。
袁太后不做任何反驳,只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可惜你做不到。”
赵启说道:“母后当真要我娶那袁秋水?”
袁太后不语。
“难道母后以为,袁秋水登上皇后之位,就能让朕对袁家改观,她就能保证袁家的地位?”
“哀家只问皇帝,你是不是想亲政?是不是想摆脱母后的控制?”
赵启倒是没如此直接,“父皇让母后帮助儿臣,儿臣岂敢。”
袁太后含笑说道:“你才十三,自古最早亲政者也需十五,从后日起,卫玉儿将不得再踏入甘泉宫一步,以后你的掌侍女官由袁秋水担任。”
赵启大为惊讶,实在没有料到袁太后竟会如此强硬。
“朕若不答应呢?”
袁太后很平静的说道:“那卫玉儿大概会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