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狗拿耗子
这是1938年4月3日,春雨料峭,湘北的这时节,甚寒!
朗州南门码头警察局稽查点外面的简易草棚里正炖着一锅狗肉。
“今天是农历三月三,蛇出山,我们吃了炖狗肉就他娘的能赶山。”
棚里穿着呢料警服外套的官长,正背靠藤椅,两腿交叉搭在一张用两把条凳、一扇门板拼成的厨案上吞云吐雾。
他身旁站着一个穿“一条一星”警服的青年警官,指导着案板前一个穿着三毛三警服的中年警长切萝卜。
案板边上有两口简易柴灶,架着两口大铁锅。一锅炖狗肉,一锅煮饭,一个穿着一毛一的年轻警士正蹲那添柴加火。
“我说科长,您想吃狗肉了就说想吃狗肉了,说那些不着边的话干嘛呢!那能赶山的是狗,您怎么能自己骂自己呢?”年轻警士熏着烟嘟囔着。
中年警长听了连忙骂道:“你个小屁伢儿心里真的没数!这是科长想吃了吗?他是看天冷,给我们打打牙祭!”
青年警官也跟着说道:“让你烧个火,你就这么不耐烦啊!科长昨天晚上找狗找到半夜,一早上就扛到我家里让我帮着剥皮、剁肉,他都已经做好了,就让你管好火炖出味来,你还不乐意?嘁!”
都冲着他来了,年轻警士忙解释道:“我哪有不乐意了?我只是提醒科长,咱别骂了自己。”
科长也不答话,只在那抽着烟注视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朗州南门码头是湘北最大的水陆运输码头,也是由陆路西去重庆的必经之地,战略要地。因此,国民政府在此开关设卡,既为税收,也为缉私,还为防谍。
科长魏三江,经常抓狗、杀狗、吃狗肉,人送外号“三狗科长”。隔壁桃花县人。前年从南京首都警察厅第二局调来,当了个县警局穿“一条三星”警服的治安科科长。
他刚来朗州,就给朗州市民定了个规矩,各家必须管好自家的狗。
他的说法是,凡是狗出了院子出了屋,就有可能伤人,于治安不利。
因此,只要他在马路上,街巷里,看到没套牢的狗,一律打掉。不白打!打了,他自己掏钱买回。
开始的时候,大家真以为是为了怕狗咬到人。时间一长,都晓得了,原来他喜欢吃狗肉,还烧得一手好狗肉宴。
狗肉上不了宴席在他那就是个错误。
今天是礼拜天,虽是寒风细雨,码头上却比往日热闹。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狗肉锅里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的时候,从对岸过来的小电船靠了码头。
电船上乌乌泱泱下来了足有上百人。挑担的,扛箱的;穿皮鞋的,穿草鞋的;穿靴子的,打赤脚的;撑伞的,戴斗笠的;穿雨衣的,穿蓑衣的。
从穿着打扮,随身携带物品上来看,有扛着根扁担,挂根麻索进城找活计的;有提着布袋、扛着麻袋进城来买卖的;还有空着两手贼眉鼠眼的二流子。
下来得最多的,却是拖家带口,手提肩扛大包小包逃难来的难民。
草棚外,正有六个穿着雨衣的警察横在码头的石阶上盘查,二流子们老远看见了魏三江,就规规矩矩的站在了负责盘查的警察的边上,等待最后盘查他们。
狗肉太香了,引得下船的众人路过时都要停下来望一眼,好多人甚至就站那不动了。
“站住!”魏三江对着一个脚穿千层底单鞋,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一身棉长褂破破烂烂,补丁打补丁,背着个布袋,手拿根木棍,走路一瘸一拐,胡子拉碴,满脸油污的男人喊了声。
男人似乎没听到,自顾自的继续一瘸一拐的上着石阶。
“穿布鞋的,说的就是你,给我站住!”
众警察听到魏三江在喊“站住”,立马都围了上来。
男人一脸无辜的望着众警察,像是被吓到了,又像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带证件了没有?”
“国民身份证或者保甲联保单都可以!”
“哪的人?去哪儿?做什么?是不是难民?有没有登记?”
一堆警察七七八八提了一堆的问题,男人也不答话,不停的对着耳朵和嘴打着手势。似乎是说,自己听不见也说不出来。
大部分的路人、摊贩都围了过来看热闹,只有少数拖家带口的胆小的难民一脸惊愕的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了。
“原来是个聋哑人哦!”
“你们警察欺负一个聋哑人做什么?”
“快看!警察又欺负人啦!”
“这是么得世道!还让不让人活了的!”
……
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指责这些警察,要他们赶快放人过去。
众警察被围观的人骂得满脸愧色,都不约而同向魏三江望去。可是围观的人太多,视线完全被挡住了。
“给我按倒!”魏三江从藤椅上站起身来,大吼了一声。
长官既然发了话,众警察当然立马按到男人。有几个摊贩见状,就欲过来拉开警察。
“砰!”
魏三江朝天开了一枪!围观者“哄”的一下散开, 剩下四个摊贩在明显突出位置。
“把这四个也给我围起来!”
见长官都开枪了,众警察立马举枪对准男人和四个摊贩,大声喊道:“举起手来!”
“别乱动哦,千万别乱动,打死打伤不划算哦!”魏三江边走过来,边拿着驳壳枪点着四个摊贩。
“别!别开枪!是自己人!我们是中统的人,我有证件。”一个脖子上挂着烟匣子的小贩举起手颤颤巍巍说话了,并向魏三江示意证件在衣服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