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共赢利益 - 激荡人生从1991开始 - 策马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6章共赢利益

“我认为,能否把一件事情办成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我身份的高低,而在于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存在共赢利益。”  “共赢利益?”这个词很新颖,赵铁军眉头微微一皱。

“您可以先设想一下,如果产业基地办成,对苏州市的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税收,就业率,产业链……这一系列都会有巨幅提升。其次苏州市周边存在大量的钢铁和煤炭资源,但据我所知,这类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产业基地设立之后,能源类企业和原材料类企业将有望扭亏为盈。再有就是当地的大学、职业高中类机构,他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将更加明确,对于苏市的人才培养有极大的正向作用……”

周运良滔滔不绝地说了二十分钟,把他关于产业基地的构想全盘托出,从资源到市场,从人才培养到经济效益,分析得头头是道,十分到位。

能否博得这位上位者的支持,这番话非常重要,所以周运良没有任何保留。

在此期间,赵铁军一直安静地听着,面上表情时而蹙眉,时而深思,不知不觉,手边已经多了三个烟头。

“分析了那么多,为什么偏偏不说对你自己的好处?”听到最后,赵铁军冷笑一声道。

“对我自己的好处不重要,对领导您的好处才是关键,国内首个摩托车产业基地,这个业绩……”

“不要胡说八道!”赵铁军瞪眼,及时制止了周运良的话。

“嘿嘿,开个玩笑,领导您别介意。我知道您最关心的还是苏市的经济发展。经济搞活了,老百姓们的手上才有钱,有了钱才能过上好日子,业绩什么的领导您并不在乎。”周运良随手一个高帽子戴上去。

“少特么跟我油嘴滑舌。”赵铁军骂了一句。

“这不是油嘴滑舌!我当初来苏市的路上,听火车上邻座人说苏市有一位青天大老爷,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实事儿,从来不搞那些业绩工程,我当时还不信呢。后来到了苏市,遇到的每一个本地人都对领导挑大拇指,这里有着全国数一数二的经商环境,所以我才下定决心创办星运公司,扎根苏市。”

赵铁军的表情中带有几分耐人寻味,似乎是在揣摩周运良的话。

周运良继续说道:“就是我所说的共赢利益。当一件事情对所有人都有利的时候,那么这件事情办起来一定是水到渠成的。”

赵铁军却冷笑一声,反道:“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也不见得能办成。”

交谈到这个地步,周运良已经清楚了赵铁军的想法,做为龙裔商会的公职人员,所考虑的事情要比普通人多的多。

赵铁军的心中仍有顾虑,而周运良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打消他的顾虑。

“领导,在公有制改革的初期阶段,安徽的一个小村庄率先实施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结果有目共睹,大获成功,成为改革进程中足以载入史册的案例。如今相同的机会摆在面前,您不准备试一试吗?”

“那是一条河,趟得过去的载入史册,趟不过去的,死的比谁都难看。”赵铁军依旧冷冷的说道。

周运良又要说话,赵铁军却抬起手来,示意他不要再说。

办公室里就这样安静了足足十分钟,在此期间,周运良一直观察着赵铁军的表情,但却看不出什么。

这让周运良心里不禁有些紧张。

赵铁军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星运公司的生死,所以周运良还想找机会再说几句话。不过对面的赵铁军似乎主意已定,将秘书叫进办公室,让他送周运良离开,再没有给周运良多说半句话的机会。

往外面走时,周运良的内心十分急躁,距离成功说服赵铁军,只差一步之遥。

但恰恰是这一步之遥,犹如无法逾越的鸿沟。

秘书跟在周运良的身后,一直把周运良送到楼下。

“你们这些搞私营经济的,要学会给领导分忧解难,不要总给领导添麻烦,懂?”

回办公楼之前,秘书冷飕飕地抛出来一句话。

心情沮丧的周运良很想怼回去一句“你们这些坐在办公楼里的官老爷,又怎知道私营企业的难处?”

不过这句话他终究没有说出口,脑子里如同闪过一道闪电一样,仿佛这一瞬间他把事情都给想明白了。

他兴奋地对着秘书的背影喊道:“我明白了,一定帮领导分忧解难!”

送周运良离开后,秘书返回赵铁军办公室。

赵铁军依旧在抽烟,一间偌大的办公室已经有些烟雾缭绕。

秘书进入后,赵铁军头也不抬的问道:“意思传达了?”

“是,已经传达了。”

“老陈电话里说这小子很有灵性,我倒要看看,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参透我的意思。”赵铁军把最后的一节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

“领导,他当场就惨透了。”秘书说道。

“当场就渗透了?”赵铁军愣了一下,旋即笑了起来,这倒是有点意思了。

周运良返回办事处的途中,脑海中可谓思绪万千。

前面与赵铁军的一番对话,他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他所导演的骗局,在这种级别的人物面前根本没有任何掩饰的必要,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与赵铁军坦诚相待。

周运良自知,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星运公司,在赵铁军面前都微不足道,他谈判唯一的筹码就是产业基地的概念。

正如他提到的“共赢利益”一样,他赌的是,赵铁军要比他更希望产业基地成为现实。

一个虚构出来的概念如何成为现实,这才是周运良尝试解释的关键。

周运良自认为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充分的论述,而他也笃信赵铁军是赞同他的观点的。

但赵铁军也有他自己的顾虑。产业基地的概念太大了,大到会让一个市级龙裔商会消化不良的地步。贪多嚼不烂,甚至会引火烧身,如果考虑不清楚这些问题,赵铁军是不会做出最终决断的。

最终时刻秘书说出的那句话,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赵铁军不忍心与产业基地这个大好的机会擦肩而过,但又不想过度冒险,所以他需要一个马前卒,一个可以玩儿了命地往前跑,就算踩了地雷,也绝不会连累到自己的马前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