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首战告捷
散场后,周运良带上李莉莉,第一时间与留下名片的厂商老板逐个联系,并签订合作意向书。 合作意向书的内容很宽泛,不具备实质性的商业约束力,不过这却是周运良此刻最需要的。
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半,周运良手里已经攥着十二份意向书,一向精力旺盛的李莉莉都累得不想说话了。
楚晗阳目睹了整个过程,半开玩笑道:“我发现了,你这个人不仅无赖,还是个疯子!”
“话不要乱讲,我是正经生意人,赚的就是辛苦钱。”
“但你发现没有,还是有许多人不想跟你合作,他们担心得罪冯琪墨,更担心得罪永久。”
“正常,我拿到我想要的就行。”周运良拍了拍十二份意向书,对两个女人说道,“回酒店早点休息,明天起早去招商办公室。”
“周总,意向书我来拿吧!”李莉莉道。
隔天早晨七点半,吃过早饭,李莉莉对周运良讲,她把十二份意向书做了汇总,还整理一份供应体系清单。
周运良接过清单,看到上面以乌龟图的方式展现承运供应体系的关系,清晰明了,阅读性极强。
周运良看了一眼黑着眼圈的李莉莉,猜到昨晚回到酒店她又工作很久,说道:“从现在开始,你是企划部的副总。”
李莉莉大惊:“周总,我还是个新人!”
“谁规定新人不能做副总?出发。”
周运良和李莉莉在招商办公室的楼下与楚晗阳汇合,上三楼见到招商主任,周运良将十二份意向书以及李莉莉的乌龟图展示在对方面前,招商主任满脸都是惊讶。
仅隔三天就搞定供应链,这速度快得惊人。
“领导,这位李莉莉是我们企划部的副总,下面由她向您做个详细汇报。”
“请。”
李莉莉嗓音有些发颤,不过还是大差不离地完成了讲解。招商主任大赞道:“不仅周总年轻有为,你手下也是强将如云啊!”
周运良道:“哪里的话,我们只是熟悉自己这一片的业务,其他方面还需要领导多多指导。”
“你想如何处置与本地其他品牌的关系?”
“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真话。”
“我会灭掉三分之二,然后与剩下三分之一协商好经营边界。”
招商主任惊讶地看着周运良,片刻说道:“周总太坦率了吧?”
周运良认真道:“在领导面前,我没必要藏着掖着。我了解到本地品牌鱼龙混杂,多达十几种,完全一副大乱战的局面,除了增加内耗,对地方经济起不到半点促进作用。我一直以来的理念都是:一百个小品牌也比不过一个大品牌。”
“所以承运办厂之后,会尽可能改善这一局面,把市场规范化,把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减少不必要内耗,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招商主任问道:“那冯总的超音速呢?他可不是‘不知名的小品牌’。”
周运良想都没想地说道:“牌子是贴的,配套零部件是外面采购的,对本地经济发展没有丝毫贡献,这种品牌再有名,要他有啥用?”
招商主任笑了起来,用手指着周运良:“你呀你呀……好了,你的企划书我现在盖章,后面会有专员与你接洽,工厂的事情你们去谈吧!”
带着红章的企划书离开招行办公室。
楚晗阳拍了一下周运良道:“哥,你刚刚可是吓了我一跳,他问你怎么处置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你张口就要灭掉三分之二,还好他不生气。”
周运良道:“龙裔商会的对外态度是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我这么说他一定不会生气。”
楚晗阳问:“那对超音速呢?”
周运良道:“我敢说他也不看好冯琪墨,只是碍于永久集团的面子,不便当面拒绝。我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又主动给他当枪使,他更是不会生气。”
楚晗阳恍然大悟,道:“周总洞察一切,佩服佩服。现在局面已经打开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你告诉我,我提前去准备。”
周运良道:“楚总不催着要钱了?”
楚晗阳拍一下周运良道:“哥你竟会开玩笑,妹子我是那么见钱眼开的人吗?现在我打心里相信你的事业能成功,还不抓紧时间抱住大腿,我傻呀?”
周运良道:“那你辞掉现在的工作,跟我一起干多好?”
楚晗阳道:“我正有这方面的想法呢,不过我那边也有几十号人呢,不能说走就走。哥,咱们先谈正事吧!”
周运良带着楚晗阳和李莉莉返回酒店,把下一步计划明确下来。
过了招商办公室这一关,接下来要见真章。
苏州和常山是规划中的重点,整个大计划的桥头堡,周运良的设想是必须取得三年以上的免税政策,场地能买就买,不能卖就租,但是费用必须滞后一年以上。
贷款方面最难搞,九十年代不比三十年之后,周运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所以必须重视。
人手方面,只有李莉莉和楚晗阳肯定不够,楚晗阳决定从她的公司里抽调人员支援,为此她要求把服务费从四十万涨到五十万,周运良对此没有异议。
“首战告捷,庆祝一下,楚总说个地方吧,我请你们吃饭。”周运良最后说道。
“庆功宴的话,那必须是苏菜楼。”
当天晚上三人在苏菜楼吃了一顿,虽然有楚晗阳的极力推荐,但其实并不符合周运良的口味,所有菜都放糖,甜兮兮的,周运良恨不得找一罐老干妈拌饭吃。
晚上周运良和胡志秋通话,互相通报进度。
常山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市场的复杂程度远不如苏州市高,设立新厂的难点在于打通各种门路。
胡志秋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五金厂,生产农用工具的,对方给出的条件是双方合资办厂,农机厂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新厂成立后对方占股百分之三十。
“农机厂的产权归谁?”周运良立即警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