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喜好
第344章喜好
清净教会了酌庄里的妇人后,便又回到三元村食堂来。既然咸蛋黄这么简单得到,家常菜咸蛋黄豆腐就给安排下去,且她有意将蛋黄肉粽、蛋黄月饼和黄金流沙包给整出来。
肉粽和流沙包比较容易上手,难得的是月饼的烘烤温度和时间长度,须得反复试过。
在清净教家里几个姐妹制作蛋黄酥后,张思思又给未婚夫郭文石送去了一盒。
郭母尝过之后,还以为是未来儿媳妇特意去“大周独此一家糕点店”排队买来的,赞了一句,“思思有心了,想来很难买到吧。”
郭文石也觉得未婚妻对他很好,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第一时间送过来,当时他也以为是张思思去买的。
他舍不得未婚妻烈日下排队买蛋糕,便让她以后不要如此,哪里知道未婚妻告知他,这是她亲手做的。
郭文石从不怀疑张思思的话,怔愣之下顿觉得自己的妻子好厉害。
“思思心灵手巧,送来的糕点都是她亲手做的,娘,您别想岔了。”
郭母大惊,“当真是她亲手制作的,你可亲眼见过?”
她娘家余家便是开糕点铺子的,张思思的手艺堪比中高等级别的厨师。
郭文石摇了摇头,“许家坪食堂分为三块,一块是供人进餐,一块是给所谓的管理层当办公地点,还有就是禁止外人出入的研发院子。”
听得郭母云里雾里,她决定亲自去许家坪一趟。
这天,清净带人研发蛋黄月饼,大伯差人过来找她去谈话。
来到了码头的店铺前,许家三兄弟围着一封信讨论开,许山春看到大侄女,就将手中的信纸递给了她。
是行商刘益平的来信。
信中说了他于二十八日这天到三元村码头,许家能不能通融,拨给他六百坛的君莫辞。
再给他回信,肯定是来不及了,刘行商看似商量,实际上是在做提前通知,他知道许家坪酿酒坊扩建后,六百坛根本不是事。
清净不知大伯和父亲几人为何要对着六百坛商量,“肯定要拨给刘行商的,有什么好犹豫的?”
她爹笑了笑,“我们不是在商讨白酒的事,而是在说七巧桌。”
“七巧桌怎么了?是省城木作来信了?”
许山夏摇头表示别急,“我们几个人在商量,看能不能托刘行商带几套七巧桌去港口贩卖。”
清净猛的拍了一下掌心,“爹,你提醒了我,确实得让刀子叔去一趟港口的。”
“女儿你也觉得可行?”许山夏深受鼓舞,便决定将最近的七巧桌攒着不卖,等刘行商过来,就让他带走。
清净一开口便是,“爹,快联系老东家,让他去和省城的木作商量,看能不能在刘行商到达前,拨给我二十套的七巧桌。”
许山夏瞪大眼睛,“二十套这么多,你要做什么,刘行商做事谨慎,七巧桌新鲜,他一般只会带个五六套去探路。”
“不是给刘行商的,我要自己拉去港口卖,这次打算让刀子叔跟刘行商的船南下一趟。”
话一出,许山春和许山秋跟着吃惊,“怎么突然想要南下?”
清净有意将生意扩展到岭南一带,他们是知道的。
许山春的意思是让清净再多等几年,到时许家坪年轻一代能抗事,就派年轻人出去闯荡,但现在不是好时机。
要人没人,要资金没有资金,更何况是打点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清净:“刀子叔这次是去探路,不止是带白酒和七巧桌过去,还想让他带薄荷花露水、咸鸭蛋、月饼等,凡是可以长途运输的,我都想试试。”
如此一来,她也能摸清商舶的喜好。
对外贸易中,除了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众人知,但剩下的,她就没有深入研究,如今她要做大对外贸易,自然得先调查一番才行。
许家三兄弟一听,太有道理了,决定支持清净的想法,于是许山夏去了一趟镇上,而许山春则是去安排白酒数量,许山秋去周遭村落大量收购鸭蛋鸡蛋。
清净去找杨小雅,如果她的头花愿意卖去港口,陈刀子的船可以托运。
她看到时和成握着一卷书,懒懒靠在店铺的门框前,像是在晒太阳。
清净抬头望天,五月末的天气,愈发炎热,也就农家人不得不下田脸朝黄土背朝天,正常人哪里会在艳阳天下晒。
“这人脑袋有坑。”
清净咕哝一句,距离有点远,她以为对方听不见,哪里知道时和成眼皮一抬,凉凉开口,“谢谢许姑娘的赞美。”
尴尬气氛瞬间蔓延开来。
清净轻咳一声,略过话题,“时大哥你整天捧着书本在看,今年院试下场不?”
时和成视线转到手中的书本,轻描淡写给了一句,“我看的都是话本子,不是读书考科举的料子。”
他说这话的时候,杨小雅刚好从店铺出来,好奇对方在看什么话本子,就想探头细看,时和成反手将书放到后背,嘻笑道:“女子最好不看。”
杨小雅听不明白,清净直接翻了个白眼,懒得理这个无聊的人,拉着杨小雅进了店铺。
待听完清净的建议,杨小雅便想试试,“我到现在也只听说,舶商喜欢丝绸,绒绢花也算丝绸布料的一种,不知他们是如何看待的。”
她还挺期待的。
清净是知道舶商在南粤,连平民常用的粗布也会收,他们对于布料上的绣花样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不亚于茶叶瓷器。
说话之际,外面传来妇人打探的声音,“小雅姑娘可是在?”
清净跟着杨小雅出去,来者正是郭文石的母亲,她身后跟着一个挎着篮子的婆子,上面覆盖一层棉布,看不清篮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