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弟兄列讼 - 福运农女:夫君,请多指教 - 辛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8章弟兄列讼

第238章弟兄列讼

清净清了清嗓子,说出自己打探得来的,“私塾对面有一条街,住的都是寻常人家,但其中一座两进的宅子,常年闹鬼,无人敢住,我寻思着,这闹鬼的屋子,一个月租金不会高到哪里去的。”大伯母和三婶心里发毛,“闹鬼!绝对不行,宁愿他们住斋舍去。”

这次两人达成了共同的阵营。

清净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秉着心中有正气,一切牛鬼蛇神都是纸老虎的想法,对于周遭的迷信行为不敢苟同,但她也明白,这是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到过日子,就只能互相迁就。

况且她是坚信书生有正气的。

对于大伯母和三婶的态度,她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提了一个建议,“都说风云观的真人法术高强,要不请一个下来看看?”

她就不信了,还真能让道士抓住一个“鬼”来?

许老太给回答了,“清净,法术高强的是天师,可天师在后山,寻常人见不到面的,再说了,闹鬼的宅子,东家肯定早就请过道士过来做法了,到如今还未解决,肯定是极其严重的。”

大伯母以前对于清净的任何想法,总是会忍不住偏袒一些,但这次她确实无法认同。

“清净,你三个弟弟都是吃苦过来的,斋舍好歹是青砖红瓦,比以前住的黄土墙好太多,肯定住的习惯的。”

“就是就是,”三婶连忙附和一声,“他们是去读书吃苦的,又不是享受的命,咱们哪里能管这么多。”

听得清净多有叹气。

她前世的记忆融合的越多,越能感受到前世孩子的幸福,即使有偏远山区的孩子条件不好,但政策在扶持,再加上社会上广大人士的捐助,随着时间过往,是越来越好。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种想法是不会出现在三元村的,实在是没有那个条件。

先不说笔墨纸砚的钱,除了束脩费,还得交斋舍费,需自带米面,一个月只放假一天,对于村里的人家来讲,便是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能将孩子送到私塾去读书,是得有多大的觉悟!单单这点,清净就非常佩服她爷爷。

当时镇上并没有广文馆的存在,是后面王老太爷致仕后,作为牵头人,让各个镇的豪绅踊跃捐钱,陆陆续续的,各个镇的广文馆慢慢建立了起来。

即使到广文馆可以免费读书,大部分人家还是拒绝了,家里需要人种地,一年两次的徭役,每一件都离不开人。

清净看着众人的反应,心道,大周的义务教育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谈也罢。

许季氏见不得女儿愁眉苦脸的,便对她柔声说道:“娘知道你是为了清川他们着想,要不这样,咱们再去附近寻找看有没有适合的宅子租赁,你看怎样?”

清净摇了摇头,“我问过了,周围就这么一座空的宅子。”

这个时候,许清泉从书房出来散步,见到堂屋的众人,便过来问候,听到是在聊有关私塾附近“鬼屋”一事。

索性不离开,就坐下和他们详细说了“鬼屋”的由来。

“肯定不是闹鬼的,这宅子屋主原先是个好赌的,偌大的产业败到只剩一座两进的院子,没撑过大病就去了,自然就来不及分家。

家里的几个儿子为了抢宅子,互看不顺眼,长子想要卖了宅子多分钱,次子三子想要住宅子不想卖。”

许清泉这么一说,大人就都懂了,长子嫡孙可得大部分家产,长子卖了宅子,自然能多得钱财,然而次子三子却得沦落无处居住的境地。

“所以闹鬼一事是次子三子谣传的?”清净有点不明白,“可现在宅子是空的啊,没有住人。”

说到这事,许清泉也是疑惑不解,“问题就出在,本来宅子闹鬼一事揭穿后,就该安分了,可三子突然重病,后来举家搬离,那病又好了。”

清净:“……”

“现在因为闹病,再也没人敢来租赁宅子,渐渐就空了下去。”

清净轻咳一声,问兄长,“三子生病的事,有没有可能是长子愤愤之下给下的药?”

“这就不清楚了,但现在三家反正是闹的不可开交,可谓是弟兄列讼,骨肉为仇,死生不往来。”

“这……”一听不是闹鬼,大伯母也回过神来了,“宅子卖不出去,钱也拿不到,他们这是何苦呢。”

三婶则是有不同的看法,“肯定是风水不好,侄女啊,就不要再去考虑让清恒他们住外面的事,婶子拍板了,就住斋舍。”

清净微微蹙眉,她是真的觉得那宅子特别适合清川三个小孩子住,走几步路就能到私塾,再给他们雇佣个煮三餐的老婆婆,孩子们就能有更多时间用来看书。

不知是不是受到后世学区房概念的影响,清净越想越喜欢那套宅子,要不是手头钱不够,她都想买下来改造成宿舍了,专门租给私塾的学生,一个月二百来文钱,肯定不缺人租的。

她不是个容易说服的人,仍然想去和屋主谈一谈,于是便找了个借口,和大人说道:“爹,我见镇上有行商过来卖薯蓣,这种冬天可以存放,女儿想去买些回来放着。”

薯蓣便是山药。

许山夏一听就摇头拒绝,“行商卖薯蓣,主要是给药铺的,咱们好好的,去买薯蓣做什么。”

当然是吃啦。

大周没有土豆,她便想到山药片,吃起来口感和薯片一样,等到月底土窑可以烧烤,除了面包,再来就是山药片!

嘿嘿,这可是大周独一无二的零食。

她都已经整理出一份烘焙食材名单来了。

许山夏还想劝说,清净就跑回屋子,带出了她抄的有关薯蓣的介绍来,“您看,薯蓣可以补脾胃治气虚,哥的手受伤就该多吃一点。”

两杆子的事,许清泉实在不忍戳穿妹妹的胡言乱语。

看到女儿手抄的食谱,许山夏再次感叹了句,“果然定亲了就是不一样,以前都没见你有如此的巧心思。”

清净自动忽略了父亲的话,“爹,您答应了,那我明天就去买薯蓣回来。”

刚好许清泉要去复诊,便陪着妹妹去了趟镇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