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租赁
第237章租赁
她笔下的牡丹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杨小雅喃喃自语,“我画牡丹,是因为我本身就喜欢牡丹,世上的女子怎么可能不喜欢富贵的牡丹呢。”
清净同样赞成她的观点,“世人爱牡丹,文人笔墨下的牡丹各有千秋,你的牡丹也要有你自己的风格才行。”
“既然你喜爱牡丹,那就从牡丹入手,画个五十种不同的牡丹花样来。”
听得杨小雅震惊不已,“我怎么可能画出那么多来?”
说是这样说,杨小雅还是乖乖回去想她的牡丹花样。
腊月初十。
许山春收到了刘行商的来信。
“信中他说了,能否在年底前给他二十坛君莫辞,他有急需。”
倘若在往前,许家得到订单肯定是欢喜鼓舞的,现在则是成了“催命符”。
酿酒坊太小,出酒速度是固定的,即使夜以继日的加班赶工,府城酒行的三百坛,现在也只能赶出个二百五十坛来,清净还规定了,送出去前必先放酒窖静置一段时间。
“年底客船不停歇么?”清净在想如果赶工出来了,刘行商要如何搬回去。
“刘行商肯定有自己的货船,他能够为了二十坛君莫辞特地跑一趟,肯定是不在意运费的了。”
清净算了一下,“到月底,咱们还能出二百五十坛左右,一百坛给应河县,五十坛给刘行商,之后剩下五十坛用来走礼。”
许老头觉得这安排挺合理的,“那就按照清净的意思来回信。”
以前许家的长辈听到走礼二字就会浑身不舒服,现在经常听清净唠叨,他们都习以为常,以至于都没觉得有任何问题。
既然决定了,许山春便让儿子清野给刘行商回了封信过去。
腊月十二。
府城需要的三百坛酒凑齐,许清野再次去驿站寄信,让府城酒行安排人过来拉走。
酒行的王行老本来就看重君莫辞,底下的人给钱爽快,并不拖欠。等到三百坛酒的钱到手,许家三兄弟和两个姑子便坐在清净家里的堂屋算账。
今天不是节日,但两个姑丈仍旧是过来走亲戚,不得不说,酿酒坊的关系,今年两个姑丈跑的比往常勤快多了。
大伯许山春是总负责人,账本自然由他来保管。
“需要的原材料都登记在账册上,还包括了雇佣的人工费用。”
为了赶工,三百坛的人工费花出去了八贯钱,倘若在以前,三婶肯定心疼得直抽抽,如今不一样了,她只关心这次能得多少钱。
“大伯,您就直接说分得钱,什么材料人工啊,我也听不懂,大家相信你,想了解的去找你问不就是了。”
许清野替自家亲爹说几句话,“三婶,这该说的还是得说清楚,大姑小姑她们离得比较远,不像咱们随时可以问。”
许美仑则是在和丈夫张良平小声嘀咕,“这原材料也太便宜了,才三十六贯钱。”
她丈夫笑着解释,“蜀黍本来就不贵,自从新谷种出来,价钱更低了。”
杨盛年跟着说了句,“你们酿酒赶上了个好时机,五谷丰登,粮多价低,趁着粮价不高多买些来放着。”
清净先前也是这样想的,古代靠天吃饭,粮价并不稳定,可担心屯粮多了,人家要造谣她许家用的陈粮来酿酒。
在她看来,最好是买来的粮食全蒸馏了酒,放到酒窖去陈酿,三五年拿出来,必定风靡全大周。
但这也只是想想,目前许家缺钱,只能先赚快钱了,陈酿什么的,还得钱袋子鼓鼓才可以。
三婶连忙打断他们的谈话,一个劲催促赶紧分钱,“来年一月就要去镇上帮清恒找私塾夫子,除了束脩费,还得交斋舍费,还有三餐的费用。”
算下来,确实是一大笔开销。
大伯便直接公布了,“这次三百坛,得了五百两,扣掉酒曲原材料燃料等,扣掉人工钱,缴纳酒课,就还有四百零四两,四两留着买原材料,一家可分得八十两。”
三婶眼里的光堪比镭射光,清净都忍不住往她娘亲身边靠,怕被灼烧到。
小动作惹得许季氏失笑,“你却是越来越调皮了。”
大伯母自己也不淡定了,“好像是半个月多几天吧,就赚了我们四年的家财。”
大周的生活消费水平,以清净两世的对比,在她看来是相当高的了。
金河镇的普通八口人家,一天最低消费是一百文钱,也就是说普通人家,一个月要挣得三贯钱才是正常的水平。
村里可以低一些,但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
清净没有酿酒前,父亲一个月工钱有五百文钱,娘亲织布,一个月平均下来也有五六百文钱,再加上养的猪和地里的收成,算下来一个月要花掉一贯五钱多。
一年下来几乎没能剩下什么钱。
八十两可以让清净一家过上四年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今日酿酒营生,如果不赶工的状态,这是他们一个月所得。
三婶这次已经能克制了,可拿着钱袋子的手仍然是在发抖,“这真的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发了发了,那道士说的真准,咱家财运来了。”
随后咬了咬牙,从钱袋子里数了二百个铜板出来,塞到清净的掌心中,神情略微不自在,“侄女,这给你的利是,收下便是。”
清净忍着笑意,谢过了三婶的红包。
能收到抠门的三婶的红包,清净还蛮有成就感的。
刚好趁家里聚集的机会,清净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伯,三叔,我在想着,明年咱们三家都有孩子去学堂上课,要不就给他们三人在外面租个房屋,看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