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再论治世之道 - 大秦元和皇朝 - 天壹荘荘主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秦元和皇朝 >

第243章再论治世之道

三月初旬,大地回暖。城内、城外百姓再次走出家门,重复着新一岁的忙碌。此时,齐楚两地新政诸事皆已开始,王贲、扶苏众人各自依去岁窝冬时议定之事奔走于两地郡县。而中原各郡,历时三载,已见繁华,官道、田野处处人声鼎沸。大梁,亦因太平学宫之名,再次成为天下士子聚集所在。

南门门洞内,前方一名身着青色锦袍的公子很是不愤地抱怨着,“不知那些稷下夫子怎生想事,去岁已败于太平学宫,怎如此愚顽!”

与男子相距两人的另一名蓝袍公子笑道:“儒门子弟远胜顽石矣!莫要耽搁时辰,在下正欲一睹为快哩!”

青袍公子赫然一笑,“正是!”

两人加快步伐,走出城门,拐向左侧。

城门左侧,距城墙相距五百丈,临时搭建的‘论道’台处,一些刚刚出城的农人、行商陆陆续续地自左侧走来。

一名扛着兴农犁的年轻男子瞥了下左前方台上众人,“俺猜想那稷下夫子定是目盲也!”

前方一名身着布裙的妇人接过话头,“传闻那儒门弟子不事农事,整日捧着书简,此等人不知作甚。”

右侧,另一道声音同时传入众人耳内,“我等农事要紧,听得片刻即可。”

后方一众人群纷纷附和着,“太平学宫列位夫子将论道台设于城外,正是要我等小民知晓各自学说。”....“是也!而今天下初定,此举或有官府授意。”....

众人边走边聊,走到台下。

台上正中处,站在左侧的郦商收回纷乱思绪,走到正中,向众人施礼,“列位乡邻、过路行人:大梁太平学宫与稷下学宫论‘治世之道’,始!”

转身走返回上方自己座位,站在下方左右两侧的淳于越、张苍互相见礼后,淳于越转身看向下方,向众人施礼。

“大梁百姓、列位过路行人:儒门本治世之学,今天下初定,我儒门弟子自是当仁不让,为再现成康治世尽绵薄之力。故而老夫再次邀张掌学于此设台论道,以为天下万民听之。

老夫之见,五百载乱世其因由正是礼崩乐坏、人伦废持所致,故而新朝若长治久安,自当行王道仁政。”

下方,站在前排右侧的那名青衣公子拱手问道:“夫子所言自是不差,然时移世易,自齐桓九合诸侯以降,五伯先后成一方霸业;至三家分晋,魏国首开变法强国,直至而今,新制、新学已深知于华夏,楚、齐两国濒临亡国之危时,亦曾再度变法,以图重振国事。

不知夫子对此有何见解?”

略微迟疑,淳于越回道:“这位公子所言不差。然则一时强国乃舍本逐末之法,实不足以言之。如公子所言,势易时移,今时天下,巨万之民,疆域庞杂,长治之道自是效先贤之智。”

男子迅速略过一抹笑意,“多谢夫子。”

看向站在左侧的张苍。

张苍上前施礼,“列位乡人、过路行人;荀门之学为何,在下不再赘言。”

收敛神色,正视前方,同时向青衣公子示意,“今时天下与三代之天下截然不同,其根本缘由之一,正是方才这位公子所言之变局。

故而,在下之见,新朝自应有新制,去岁,《新官制诏》传示天下,正是五百载铁血大争之果。我荀门之学、儒门之学,各家显学皆源自自乱世,此皆新朝新制之兆也。”

转身看向淳于越,“请恕在下冒昧,儒门之学源自周室礼乐、宗法,孔夫子正因修习礼乐、周室典籍,方有其毕生感悟,而后方有儒门诸学。”

重新看向下方,“儒门所言之‘仁’,以在下之见,乃天下之仁在前,自身之仁在后。”

再次向淳于越施礼,“请先生赐教。”

“彩!”....“掌学好辞令!”....

欢呼、喝彩声当即响起。显然,一众百姓皆希望看到淳于越无言以对,黯然离场。

淳于越微微笑道:“掌学见解独到,在下佩服。”

看向下方,“掌学所言,正是我儒学精要所在。《大学》曾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在下所解者,如何为之,皆在自身一念之间。”

转身向张苍施礼,“请先生赐教。”

张苍略作思忖,当即回复淳于越。

两人的唇枪舌战,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渐渐陷入沉思之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