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武行3:九河下梢》(9) - 武行 - 苏启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武行 >

第六十七章《武行3:九河下梢》(9)

9.报社血案  “混账东西!”

胡恩溥把一沓报纸狠狠地往桌子上一摔,气得破口大骂。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对手报社又接连发文,说什么《国权报》刊登的文章根本不能叫做什么国权,叫“国犬”还差不多,同时也暗讽《国权报》的社长胡恩溥是日本人的走狗,看到这样的报道胡恩溥能不暴跳如雷么?因为上次酒鬼的搅局,胡恩溥没有和小沈完全沟通好如何去写文章报复对手报社,所以胡社长干脆就把小沈叫到自己办公室中商量。这一叫不要紧,全报社上下都知道了胡社长要单独召见小沈,且不说小沈走起路来趾高气扬的样子,就连平时看不上他的那些同事见了他,也都一个个点头哈腰,露出巴结的表情。

小沈这个人文风犀利,语言针针见血,他通过之前报社抓住的一些对手报社的把柄,加上自己文字的渲染,大肆抨击对手,使得社会舆论一时间的聚焦点都聚到了对手报社身上,现在他们自顾不暇,分身乏术,有哪有时间来写文章抨击胡恩溥呢?这件事小沈完成地十分完美,也因此得到了胡恩溥的信赖和重视,没过几天就提拔他做了主任,并且邀请他在周末参加自己的家宴。

熟悉胡社长的人都知道,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家人和贵客来“津门前”饭馆用餐,一般被他邀请的人非富即贵。这次却是个例外,他邀请的既不是大军阀大地主,也不是富商大贾,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刚刚被他提拔为主任的编辑。其原因也很简单,谁让这小沈在胡恩溥最为烦闷恼怒无计可施之时,帮他出了一口恶气呢?要说这胡恩溥待人也还算比较仗义,一般若是有恩于他的人,他都会想办法报答。只可惜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没有坚定地站在祖国这边,维护祖国统一,而是选择了做日本人的喉舌,为日本人说话,若是占了这点,那么就算他为人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

周末的中午,胡恩溥一家人早已团坐在一起,当然也包括胡社长的贵客——小沈,胡家倒是个大家族,席上除了胡恩溥还有他的三个个姨太太,大太太为胡家诞下两儿一女,二太太则剩下一位少爷,三太太呢?养育着一位千金大小姐。大家点好了菜,正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几个孩子是坐不住凳子的,他们只不过坐了一会便跑去玩耍了,大太太连忙冲着这帮孩子喊道:“记得回来吃饭!”

“知道了!”这几个孩子一声接一声地回应着。胡恩溥看着这一大家子人,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可他不知道,在不远处一双眼睛已经死死地盯住了他。没错,这个人就是在日本忍者界被称为“雪国之花”的上杉海子,经过几天的调查,她早已打探好了胡恩溥的日常行程安排,知道他每周末都会带家人来这里吃饭。因此,海子打算利用今天这个机会,伪装成一名服务员来结束胡恩溥的生命。

胡恩溥和家人交谈了一会儿,同时也向家里人介绍了小沈。可这饭口的工夫,光聊天可是吃不饱的。见饭菜迟迟没有上来,胡恩溥叫住服务员,向他催了催。这时候,上杉海子正在后厨偷偷地为这些饭菜加“佐料”。听到催促,她便藏好装药的纸包,带上口罩,向饭店餐厅走去。

海子将车推到胡社长一家跟前,由另一名服务员把餐盘一一端上桌,自己则佯装有事钻到了后厨。趁着没人的工夫,三下两下便换下了服务员的服装,从后门溜了出去,走到一处垃圾如山的巷子,这地方臭气熏天,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人有兴趣闲来无事来这种地方遛弯儿,上杉海子向四外张望了几眼,随即将衣服朝垃圾堆一丢,还补了几脚,这下,不仔细分辨,是难以看出这是件什么衣服了。上杉海子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安全意识非常强,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住处,海子在城里绕了好多圈,等到确认安全后,又边走边用余光观察着四周,直到进入了旅店的房间中。

第二天,不出意料的,新闻界像是炸了锅一般,大街小巷只听得卖报的小贩走街串巷吵吵嚷嚷,各大报纸头版头条都刊登着胡恩溥一家以及一名报社职员被杀一事,街上的人也在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姓胡的死得好,不知道是哪位大侠除了这个汉奸。有的报社同行则对此事心有余悸,都在谈论会不会是这家报社的仇家寻衅滋事。这件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坊间传地沸沸扬扬,经过日本人暗中唆使,又多出不少传言说是中国的排日分子杀害的胡社长。

这下,那家死了人的饭馆只得暂时停业,店里的伙计都破例被“放了假”,虽说是让他们放假,可这些伙计没一个能睡得安稳,睡得踏实的,毕竟出了这么一桩子事,谁也不希望摊到自己头上来,况且,警局下了通知,店内伙计一律不得外出,必须在家中等候警局问话。

这店里的老板也免不了一场官司,就在上午店老板还在一边逗弄着自己的八哥,一边吹着小曲儿,午时刚过,店里就出了人命,到了第二天,竟弄得满城风雨,自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胡社长所在的报社也因为这顿风波引来许多记者采访询问事件的情况,甚至怀疑到副社长头上,不少记者猜测会不会是他为了将社长挤下台而买凶杀人,受到社长死亡这件事的影响,整个报社的工作人员一个个也是忧心忡忡,害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杀害的人,因此,报社的门前也早早地锁住了。

经此一闹,其他报社的成员,从一个小小的职员到平时在报社作威作福的社长皆人人自危,听说同是在日租界办报刊的李社长,连报社的日常工作都不顾了,扔下一大摊子事情,便已经购买了前往日本的船票,带着家眷连夜前往了码头。

这还算好的,另一位王社长因为这件事而忧心忡忡,每次走夜路的时候都生怕从哪个草丛中钻出个黑影,来结果了自己的性命。这不,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从街角窜出来一只野猫,这王社长吓得一个激灵,突然重心不稳,脚下一滑,妈呀一声摔了下去,不巧的是他刚刚走过的一座护栏处破损的桥,这一摔直接摔到了桥下。万幸的是人没死,可是却摔断了一条腿,可能是在这次事故中遭受了惊吓,在医院中的他也时常精神恍惚,认不出身边的人来。

说到当时的场景,现场的情况可谓是惨不忍睹,胡社长一家老小,除了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婴儿仍在哇哇啼哭,其余人要么伏于桌面,要么仰面倒带地上,面色铁青,死相极为难看。

警察呢,早已封锁了现场,对餐馆的工作人员一一进行排查,同时也传唤来了胡社长报社的员工、副社长等人,一时间,人们似乎都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件事上。

现场封锁后,法医将胡恩溥一家吃过的饭菜、酒水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将死去的众人一并带回了太平间检查尸体情况。经过医检报告的检验,确认胡恩溥以及这一大家子人全部死于食物中的氰化物。这氰化物怎么会出现在食物中呢?想必是有人向饭菜里投毒,可是这投毒的人又是谁呢?

警察为了侦破案件向相关人员详细调查了前因后果,要是往常,这些警察也许不会如此操心这个事情,大不了饭馆老板出出血,警局再找个死刑犯顶包就可以了。可是这次死的人可是胡恩溥,有名的亲日派报社社长,他死了,日本方面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还别说,警察这么一调查,还真查出了点蛛丝马迹,后厨的服务员阿三回忆说:“当时店里确实有个面生的服务员,那个人还曾为胡恩溥一家上菜,可上完菜就找不到人了。”

“如此说来,这个人的嫌疑非常大。”警长摸了摸胡须说道。

“对,那人还是个女的,模样还挺俊俏,”阿三凑到警长耳边,低声道,“我跟您透个底儿,我们老板经常背着老板娘找一些年轻漂亮的服务员来打杂,说是服务员,实际上,就是老板的情人,就因为这,我也没敢多问。”

听了阿三的话,警长准备找店长调查一下此事,“莫非此事和店长有关?”警长心中默默想到,可是他又转念一想:“不对,若是他想杀人,又怎么会在自己店里,看来这个案子的水很深啊。”

对这件事的调查刚刚开展起来,人们还没等来此事的结果,却先等来了兴师问罪的日本人,因为胡恩溥是亲日报社的社长,宣扬了很多亲日理论,所以日本人来讨要说法倒也合情合理。他们交代其他的亲日报社发表文章,指责中国餐馆安全问题,指责中国政府对此事的不负责任,企图用舆论煽动群众,来制造反对政府的声音,他们背后的狼子野心自然是要用这种手段来减少日本侵略中华的阻力。

但是人们对胡恩溥的为人也是素有所知,也都知道此人多年来投靠日本人,发表亲日言论,美化日本人的侵略行为,因此大多人对他的死还是感到很解气的,而日本人的言论呢?这些中国老百姓可不是那么好骗的,日本人趁虚而入侵略中国东北,建立殖民统治,而后又发兵河北,这些事情,天津的老百姓可都是看在眼里的,如今日本人发表这些言论不过是哗众取宠、自欺欺人罢了。

几日以来,那些亲日派报社的文章鲜有人问津,不过三日,这些报社也不做自讨没趣的事了,日本方面想借助报社施压的办法没有奏效,可日本人却一反常态地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原来啊,他们早已谋划好了下一步计划。

就在报社舆论刚刚平息的工夫,警局还没审完胡恩溥的案子,又突然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从那警察错愕的神态中可以看出,这个电话着实把接线的警察吓了一跳,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几个时辰前,日租界的一间寓所内倒着一个口吐白沫,气息全无的老者,此人穿着一身和服,顶着灰白的头发,身前的桌子上摆着还没吃完的饭菜,一位老妇人跪坐在墙角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而走廊内的拐角处,一名仆人的尸体就在这里,看来已经死去多时了。

由于中国警察无权进入日租界,因此这件事由日本警察负责,前来勘查的警员向老妇人调查了情况,并根须现场判断了死因,这名死者是被人投毒而死,想必是凶手先杀死了侍女,而后换上侍女的衣服,趁着死者酒醉,用毒酒替换了原来的酒。这死者是谁呢?

原来这个人就是《振报》的社长吴操,本名白逾桓,已经年近花甲的他和胡恩溥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曾经去日本留过学,深深感受到日本的先进和前清的落后,因此,当时年轻的白逾桓还曾积极参与宣传反清革命,创办报纸,抨击清朝、抨击北洋政府、抨击袁世凯又随孙中山讨伐袁世凯,但是后来却反对孙中山的政策,反对国共合作,也反对南京国民政府,投靠了日本人,为日军侵华的行径狡辩,此人在中国还算是比较有名望,因此还真的鼓动了一批不明就里的人相信他的话,支持日本“同化”中国。这样一个日本的“铁杆粉丝”按理说应该很受日本人尊重不是么?事实确实如此,但是按照酒井君和崛内干城的话来讲,正是因为这个人为日本的侵略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他的死才更能让日本找到借口来挑起事端、发动战争。

像白逾桓这种分量的人物在寓所中被杀,自然不是小事,日本探长也对这件事十分重视,亲自来到现场进行勘查,从死者的死状来看,很有可能是氰化物中毒,如果死者真的死于氰化物,那么这两件刺杀案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人所为,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吴操的死亡还是要经过法医的检验才行,于是探长命令手下保护现场等待法医到来。可是不久,一队日本官兵匆匆赶了过来,他们身着制服,足蹬军靴,队列整齐地站在白逾桓的寓所外,他们的身后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天色很暗,看不清里面坐着的是什么人,只见他吩咐手下,将探长叫了过来。

一个官兵来到寓所,见到探长行了个礼,这探长倒也聪明,他知道既然有官兵前来此事一定非同小可,便马上离开了寓所,跟着士兵来到车前。车窗缓缓摇下,里面的人穿着一身黑色风衣,黑帽子,看不清脸,他低沉着嗓子说:“这件事你们不要再调查了。”

“什么?”既然官兵来此,这事儿一定不小,况且死掉的是日租界鼎鼎有名的社长白逾桓,可面前这个男人竟然说不必再调查了,这可让探长感到疑惑极了。

“我说,你们无需插手了。”那人冷冷地重复道。

“阁下是不相信我们的能力么,我和我手下的探员可都是帝国。”探长似乎没有放弃调查这次案子的机会,依然向车里的人说着。

“上峰已经有结果了。”探长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车内的人给打断了,探长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车内的黑衣人从口袋中拿出一张纸条,交给了探长。

探长接过这张翻折过许多遍的纸条缓缓地打开一看,立即震惊地向后一仰,随即行了个军礼说道:“是!”

看到探长这个反应,让车内的黑衣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伸了伸食指,露出了白色的手套,指示坐在前面的司机开车。就这样,那辆不知道拉着哪位首长的黑色轿车在夜色中逐渐消失在了路口,陪同的士兵,也列好了队跑着步跟在汽车后面离开了寓所。

日本方面为什么阻止警方继续调查下去呢?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当时这名探长也估摸出了一二,想必白逾桓的死和日本高层有关吧。

几个时辰后,日本官方通知了中国方面的警方,并且表示他们怀疑这次刺杀包括上一次刺杀都是中国人所为,并且这些中国人的动作也来越大,也越来越嚣张。他们不仅在中国的餐馆里杀掉了亲日派报社的社长一家,现在竟然跑到日租界来行刺了。日本方面咄咄逼人,要求民国的警方一定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民国警方接到这样的电话大为慌张,但是又不能坐以待毙,于是通知手下联系各个警局,找出凶手。接下来,就出现了前文提到的画面,一名警探接到电话后神色慌张,这人海茫茫上哪里找凶手呢,关键是就连死者的尸首都没见到,如何去找证据呢?难道去日租界找么,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日本人又会做出什么得寸进尺的事呢?谁也不清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