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 c玉戒 - 风山清林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c玉戒 >

引子

六合之间,四海之内,日月星辰,各行其道。

传说,每隔千年会出现一次“星煞下凡”之天象,古书记载“其星陨如雨,或如斗,或如砂石,寥廓壮丽,光耀千古”,此乃天神下凡之征兆。天神每隔千年探查一次凡间,化身为巫蛊之士或云游道人,其状各异,但皆是仙风道骨,行出于众,其所居之地,神灵异怪极多,皆常人生而未见之物。

天神化为人形后,虽极少入世,但依然能凭其通天之手腕摆弄世间风云,其手腕无人知晓,即便少数几个知道的也似约定好一般绝不对外言说,直至将这秘密带入土中。

一日,天朗气清,一云游老僧上泰山朝圣,只见老和尚气喘如牛,面黄如土。原来他早已在山中盘桓数日,不巧迷了路,却发现无论如何都走不出去,仿佛陷入迷宫阵法,身边干粮已尽,只好一遍遍寻觅道路,当他来到一棵歪脖树下时,忽然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正是自己原来走过的地方,怎么又绕回来了?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一道白光闪过,刺得老和尚眯起眼来,等他再睁眼时,面前赫然出现了一位灰衣素袍的老者,老者面容清癯,肤若凝华,白净面皮全无髭须,昂然而立,严肃的脸下一秒便露出了和蔼笑容,道:“敢问长老去往何方,行何事?”

老和尚一怔,立马合掌答道:“老衲乃一介游方僧人,因心愿未了而四处游历。”

“哦?是何心愿?可否说来听听?”老者身体前倾,饶有兴趣的样子,但眼里却好像早已知晓一切。

“说来惭愧,老衲少时曾以李太白为榜样,发誓要遍览华夏河山,写出千古之作,但因琐事一拖再拖,直至桑榆之年才动身启程,阿弥陀佛,惭愧惭愧!”

老者点了点头,笑声舒朗道:“未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啊!”

老和尚听后似触动了心结,不由得内心暗叹“知己”二字,忽想起自己还未问对方姓名,便带了几分自责道:“敢问施主贵姓?”

“免贵,教我‘牙方道人’就好了!”

说完,牙方道人袍袖一挥,一桌满汉全席摆在了老和尚面前,秘制烤鸭,五香花肉,炭烧羊排,肥鹅蒸饺等人间佳肴应有尽有,老和尚虽饥饿难耐,修行却是颇深,看到这满盘珍馐竟不为所动,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出家人见不得杀生,罪过罪过!”

“长老再仔细看看,这桌上皆是素食,何来杀生一说?”

老和尚睁眼再看时,发现刚才的那些牲畜皆已不见,转而变成蔬菜果品一类,才陡然发现,眼前的老者绝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

饱食过后,二人相伴而行,品茗阔论,谈山赏水,一仁一智,竟不知时光为何物也。

老和尚的修行虽不浅,但在牙方道人面前却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学识的浅薄,自此以后经常与牙方道人切磋学习,精进佛法。

一日,老和尚独自坐在悬崖边叹气,牙方道人过来询问原因。原来,老和尚少时师从五老峰少林寺,练就了一身佛门功法,其中尤以般若伏魔神功最精,此种功法分三层境界,第一为“心法”,第二为“天地”,第三为“众生”,古往今来修行至第二层的人已寥寥无几,更遑论第三层境界,老和尚凭借出众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修到了第二层,但久久不能突破第三层,因此叹气。

“以我所知,这第三层非经历九幽血狱,腥风血雨不能练成,你身在佛门,没有经历过这些,自是不能领悟感发了。”

“望先生指点!”

“这世间总有人会经历这些风雨,若是将此法教给那些人,也许就有望练成!”

“望先生赐教,老衲自知此生已不能达此境界,但佛门重在普度众生,若是能帮助有缘人升格造化,便也不虚此行了。”

“好!在长安城内有一子唤陆长鸣,此子出身贫苦,自幼失怙,天生六指,第六指上戴一枚玉戒,其性情乖张顽劣,时常行出于众,但良知未泯,还可渡化,他因前几个月杀人一案即将被执行斩首,你可前去搭救!”

“等等!您是指长安的那场梅花桩惨案吗?听说一少年狠下毒手杀害了同行的六七个伙伴,还将其眼珠挖出吃掉,简直。。。。。。阿弥陀佛!”老和尚难掩激荡难平之色,只好一遍遍拨转手中佛珠,似在为那些亡魂超度。

牙方道人仰天叹了口气,但依旧面无表情道:“我知道,让你们佛门中人行此事无异于强人所难,可那孩子还罪不至死,他还有未完成的使命。”

老和尚微微一怔:“是何使命?”

牙方道人便在老和尚身边耳语几句,秘授机宜。

老和尚听完后琢磨了一下,更觉不对劲,便问道:“您究竟是谁?怎会知道如此多。。。。。。”

话未问完,牙方道人脚下已腾起一团云雾,一个弹指间那仙袂飘飘的身影便化作了空气。

“真是遇到神仙了啊!”老和尚如高山仰止般望着半空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