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重生之难忘一刻 - 林新LX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

此时正值七月下旬,所以天黑的慢点,已经是七点多了,天却没有一点要暗下来的意思,但是大华村横卧在山沟里,三面环山,所以这个时候气温就已经很低了。可是陈天歌怎么也没想明白包括他父亲陈德贵在内的中年人、老头们都喜欢在这时候穿着秋季的厚衣服,气温说低是低了点,但还没有低到这个份上。

出了家门,在房子东面从慢坡上下去就是那条临河。临河并不宽,但确实隔开了村子,这个时候自来水还没铺到大华村,大华村的村民吃水还是要从临河里取水。岸边上还有一口井,陈天歌记得他小时候没少从这口井里挑水,摇摇晃晃的从底下挑着水上来,结果两桶水没人家一桶水多。

稀里哗啦的水声不断地传到陈天歌的耳朵里,他环看四周,大批的农田一片连着一片,青葱的玉米秸秆无穷连接汇成绿色的海洋,碧波荡漾向东方无边去,香甜的气息透过胸膛冲破云天漫延几千里。陈天歌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感受到乡野之间给他带了一种无比自在的解脱,已经全身心的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他已经拘泥于城市太久了。

他又蹲下来,捧了一捧河水,水在手中如空无一物,若不是清凉的感觉能够使他分辨;他一饮而尽,不知怎么回事,眼泪汇成七月份的雨一滴滴地落在水面上,泛起涟漪,一圈又一圈。这水是如此的甘甜,如此的沁人心脾,如此的纯净,仿佛洗涤了心底的杂物,使内心回归了平静,不去惹得一处尘埃。

空谷幽风,万籁俱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他从未觉得自己真正拥有过什么,即使年少有为,即使腰缠万贯,也没有任何人是对他真心以待,没有一片平和之地是属于他的。此刻他才真正认识到,任何事物从来都不属于他,而自己的心却是属于大自然的,是这片土地的。

他沿着河岸顺流而下,走了一段路之后,鞋和裤腿都湿了,黄胶鞋上也全是湿泥,也没能耐住蚊子的炮火,便在桥底下又上去了。

在桥头有几户人家的孩子在玩,其中个子比较高的,看着比较大的那个男孩是陈天歌的堂弟,他大伯家的独生子陈叔度,今年十五岁。他爸是陈德贵的大哥,陈德宝,也是这山沟沟里唯一小学的校长兼老师,可以说这里上过学、认识字的都是他的学生。陈天歌当然也是他一手栽培的,当年就是他力排众议,不随大流,不让陈天歌跟其他学生一样上完小学就不上了,极力推荐他考学,县里村里两头跑,这才能让陈天歌去县里上中学,之后考上大学。就连“天歌”这个名字,都是他取的,他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了。

跟着陈叔度玩的有村支书刘川水的孙子东旺,黄有根家的小发,和常年跟男娃们玩在一起的女娃崇秋。话说陈天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他堂弟陈叔度了,自从他发家后一直就想着让他弟弟来公司里干活,怎么样也能安排个主管,但无论怎么好说歹说,全家人谁劝都没有用,说什么也不去公司。陈天歌是真的想帮他一把,可是谁的帮助到他这都成了“嗟来之食”。

他们耍得正欢,见陈天歌来了,异口同声地喊出:“天歌哥来了!”。陈叔度除外,他把脸一扭,全当没看见他。

天歌哥!天歌哥!他们亲切热情地喊着,其中的东旺说:“天歌哥,听说你要去上大学去了,是吗?我听俺爷说省里还给了你一千块钱嘞!”

“我的天,一千块,俺这辈子连张一百的还没见过嘞。”崇秋说。

“你才多大,‘这辈子’都用上了,我没个七八十岁都不敢这样说。”陈天歌摸了摸崇秋的头。

“你别看俺小,是个女娃娃,可是俺明年就要出去打工去挣钱啦。”

“说得对,俺几个商量着明年十六岁就出去打工,去城里。其实俺今年虚岁就满十六了,但俺爷说啥都不同意,说的要让天歌哥你先出去后才放心让俺出去打工。”东旺在一旁说。

陈叔度听到他们给陈天歌说他们密谋外出打工的事,怕他坏事,给他急坏了,给东旺使眼色,拉小发的衣襟。

“那你们上学怎么办?你们都出去打工了那学还上吗?”

“俺想着明年就毕业了,俺笨,学不会,不如天歌哥聪明,就光五年级,俺这都蹲(留)好几个了。就想着还不如出去找点活干。”

“小发,你呢?你跟他们想法是一样的?”

“嗯,天歌哥。”

“你们出去能干什么工作?没有学历是找不好工作的。”陈天歌还在试图规劝他们几个。

“能挣钱就行了,俺什么都能干,就算是去工地搬砖筛沙也没事,俺从小都干过。”

东旺,小发都应声点头。

这番话是崇秋这个女娃说的,她如此年龄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很是让陈天歌惊讶,也觉得自己确实是小瞧他们了,但陈天歌的想法不变:不上学就没出路。

陈天歌看着这群弟弟妹妹们,他怎么也想到他们竟然会有这种想法,而且非常成熟,还得到了家里的支持。看来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远不如出去打工一天挣十几块重要,可问题是他们出去了能干什么?没有文化知识就只能给人家出大力。他们的口吻如此的一致,看来是有一个头在签领着他们,鼓动着他们,不然不可能在动机上出奇地相同,恐怕这个头就是他的弟弟陈叔度。

“是谁劝你们不要上学出去打工的?我不信你们的想法就能不约而同的想到一块去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板着脸的陈叔度,肯定没错,就是他在里面煽动。也许对他们来说打工是一门出路,但只有上学才是唯一真正走出大山的方法,从未来回来的陈天歌太明白以后的社会是什么样了,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让他们不去上学的?”

“谁不让他们上学去了,他们想上就让他们上呗,去县里上高中,去外头上大学,把家里的钱都花光,花的一分都没有!”

“你说谁呢?”

“家里为了供你,俺爸的工资一半都给你交学费了!还有俺二叔家,你看看都穷成什么样了?你要是上出来还好,你要是没上出来呢?”

“我上学怎么了?我考上大学了,将来能进国企,将来能当官,就能把你们都接出去,也给你们谋一份像样的差事不好吗?我上学有什么问题吗?”

“当你的狗腿子去吧!有本事你别花家里的钱!你自己挣钱你自己上学,别用俺爸的工资给你交学费。你出去上学就了不起了?连家里的话都不会说了,学人家说官话,真当自己吃上公粮了?谁把你养这么大的?是这来!你再上两年学,连自己家在哪来都忘了吧?”

陈叔度在那里大声嚷嚷,恨不得让全村的人都能听见他说的话,陈天歌当然很生气,愤愤地盯着他,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咱都走!”陈叔度手一挥,领着他的一帮伙伴向村外走去。

陈天歌气的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们虽然只是堂兄弟但从小在一起玩耍比亲兄弟还亲,他的话就像用纸在心上割了一刀。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不是他大伯把工资都给他交学费让他去县里上高中,也许自己真的就只能像他弟说的那样出去打工了,如果不是自己花了家里大部分的钱上学,现在可能会让他弟过得好一点,在以后他弟对他怨言这么大,从这里也能看出点端倪出来。

天黑下来了,像一道黑幕缓缓地放下,陈天歌趴在桥栏杆上,听着临河细细地淌水,心里是五味杂陈,感觉自己脱离农村生活太久了,已经和他弟他们说不到一块去了,他们才是真正掌握农村实际情况的人,比自己更懂生活,更了解生活的苦。

陈天歌看着远方,那里黑洞洞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他知道如果想让村里的人走出去,走出大山,就必须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如果全村有一半的学子跟他一样能至少有个中专以上的文凭就好了,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学历,在于生活水平不高,生产力不够,人甚至不能果腹,哪还有啥心思上学,所以急需改善的,是人的经济水平,物质生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