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尸单疑点随行细节
西北局势借着这大雪沉压,倒是出乎意料得平静下来了,木都也只能是略有试探,如今他们的境遇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冲突,因此虽然北陵硬生生有所折损,但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刻意的安排,这看起来的此消彼长倒是因为这天气硬生生又拉回了僵持的状态。 双方又互相陷入反复刺探的视角,一时间倒是没有苛察担心得那么严重。沈风的迁文在耽搁了不少时日之后终于到达了要塞。
军中的对此倒是没有太大的意外,这件事闹得这么大实际上还是因为穆老将军,而不是因为沈风能力威望不够。
本来此事就是节外生枝,如今圣旨和行职公函已至,从此沈风这边军副帅的名分算是定下来了。不过这件事还有个意外的章节,那位岭南协卫统领司徒凉终究还是借着强化边军职能也被一起调过来,天子也是被那些人弄得实在不厌其烦,虽然当日被驱逐出宫,但这些文官的脾性着实是不够好惹的,硬生生在私底下磨出了这位边军偕同副帅。
如此一来这边军的架构就变成一帅两副,这才才算是把这场调职风波彻底压了下去。
不过这位司徒凉要从岭南出发在这样大雪漫天的天气一路翻山越岭而来也需要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这还是在快马前行和日夜兼程的情况下,苛察见这天气不得好转,转信给司徒凉示意他可以等待开春之后再行任职。
西北事缓,可庐阳这边的苛青阳却依旧头疼,这边的税收虽然紧着雨雪来时几近完成,但清算之后他仍对于账目上的丈量数和实际征收上来的数量颇为失望,因为两者之间钱粮几乎都差了三成左右的收成,这无疑是此次新政初征相对妥协下的成果,虽然不算太差但依然与朝廷的预期相去甚远。
而另一边北陵各府海运、漕运以及的钱粮终于抵达了京城,第一次的海运虽然有些许损失,但无伤大雅。
皇上很满意苛青阳的应对,于是下令自即日起命工部有司着意打造海船以资调用,而这位程不言大人似乎反而因祸得福。
由于今年的税粮及时到仓,户部司官终于让京城的百姓们确定临近年节的物价不会再度飙升,此后疯狂飙升了数月后的那次担忧被抑制下去了。
这次两府税收刨去庐阳留置和抵转各地安恤地方老兵事的份额外,新政之初的税赋定额最终被核实为银八百六十万五千三百六十三多两,粮食近八百万担,足以抵充原本尽显颓势的北陵国府税库。
听到了这个消息,北陵天子刘恒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在金殿之上特意点名表扬苛青阳,下旨将他的行权事职彻底去掉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府布政使。
这边苛青阳对着公文,心情一点都没有好起来,这边程府的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可这老将军的事还堵在胸口出不来气,更何况那位程尚书倒是从自己这件事里得了好处。
算了,一码归一码,苛青阳倒是没打算和这个个老狐狸计较这些。
他现在手里拿着另外一份公文正细细琢磨,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仵作司单”四个大字,这正是那老将军的尸检呈文,这东西不仅要在苛卿的手里,还压在了他的心头上,着实让他不好受。
一个一生战功赫赫的老将军,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不明不白得走,这是苛青阳心里头的执念!
这张单子上所查得的信息其实也不算多,将军所中毒物实为慢性,这种毒物是掺杂在食物之中被服下的,无色无味,人食此毒之后一开始并无异样,直至积攒足够的量之后才会彻底发作,最终毒疮外发而亡。
最为奇怪得是,这种被称为沙糜的毒物只生长于木都草原的极境之地,北陵根本不可能有此物,因为沙糜这种植物虽然毒性奇特,但它不能长期保存,尤其是制作毒药的根须不经过特殊处理得话只能为此三天的活性。
所以老将军的尸单上被仵作认定为敌国所害似乎名正言顺,但只有苛青阳仍对此存疑,因为即使木都一直对老将军有所忌惮,但是跨境投毒这种事情实际上根本不现实。
除了条件上不太可能外,检验中有一件事引起了苛青阳的留意,那就是老将军身边的随从。
这些人一路追随将军从西北要塞回到庐阳,但奇怪得是只有老将军出事了,要知道沿途这些人都是同食同宿的,凶手是怎么做到只针对老将军一人下毒得呢?这需要再行核实。
既然行凶之人熟知沙糜之毒的毒性需要长时间发作,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在老将军从西北要塞离开开始一路尾随或者是有什么特定的投毒方式来保证毒药的及时和有效,这其实是很难办到的,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一个极其精密的策划。
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暗杀行动,木都似乎在明面之上,但两国边境方休不太可能以这种方式来挑衅关系,否则与国不利!
草原人向来精明,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恐怕绝不会去做,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也就是为了刻意挑拨两国事态的那方神秘势力了。
苛青阳感觉到自己深陷一场巨大的风波中,从端州到庐阳这些魅影零碎得在自己身边逐步展现,似乎有意在引导些什么,这些东西的背后究竟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现在自己虽然仍不得而知全面,但他觉得此次将军遇害事恐怕就能够让这些人露出些许端倪来!
目前最重要得是他需要细查老将军自西北荣归的行程所有细节,这些情况恐怕需要细细问过随行的亲卫才行。
实际上这些人自己也都很熟识,都是常年跟在老将军身边的,对于苛青阳也再熟悉不过了,他们不会对自己撒谎。
苛青阳看到这里,放下手中的呈单,嘱咐阿义去将这几位亲随请到衙门来,就说自己有话问他们。
这些人对阿义也很熟识,是自家人总是要好说话一些,知道他是二公子的随从,不用行公文事,这样苛青阳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