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接二连三途遇老兵 - 谋定山河之缘起故旧 - 嗜文老鬼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187章接二连三途遇老兵

事情就是这一样,一旦被某件事耽搁下来,那就是一步迟步步迟!这边处理完这惹事精的刺史儿子之后,众人还需要等待烈军的日渐好转,中间细想想也没出什么事情,就是老将军每日正常的作息而已。  要说吃食,倒是有一件事,那就是那一日酒楼似乎特别热闹,大家都在等着一年一度的封灶菜,据说是翠雅居的传统,每年临近年关时节会有一道免费的封灶菜提供,因为临近年关前一个月要供灶王爷造势,寓意民间烟火鼎盛,这道菜恰好就在那一天。

不过这事应该不至于出问题啊,整个酒家的人都品尝了那道菜品,因为它是放在店门口的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炖的,热气腾腾,现煮现盛的,名字叫余韵呈祥,其实就是鱼汤。

大家伙都喝了,那道菜只是彩头,老将军的汤也是一样的。

除此以外,那几日并无什么奇特事情发生。

安静了几日,烈军总算是恢复了不少,老将军思乡心切,见老伙计总算是好了,心里也是着急着上路,于是也没再耽搁就启程出发了。

幽州抵庐阳其实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跟之前苛青阳他们一样北上直抵京城之后再折回,但这条官道非常耗时,回到庐阳约莫要一月有余的路程了。

原本就耽搁了些许时日,老将军临时决定走另外一条道,现在回想起来,要是当时直接走官道的话,或许接下来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了。

另一条则走得是山道,斜下通州、槽口泽,转北荡山再行对接端州折北抵达庐阳,此路山水好在路程可缩短约一半左右,只是期间多为崎岖山路,如今大雪的天气不知前途如何!

一行人换了行程原本也并不奇怪,对于边军而言,这样的跋山涉岭只是小事,特别是这群亲卫,哪个不是跟着将军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过的,这显然难不倒他们。

既然决定了择另而行,加上烈军尚且刚刚恢复脚力,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快,幽州达通州一路要经过近五六个两州县府境内,还有一段水陆转行。

这刚离开幽州城没多久,沿途上就见到不少从要塞上换防下来的一众老兵,这些人自然都认得老将军,特别是烈军这么好认。

一路上都是行礼致意的老兵们,着实让老将军的心里难受,这些老兄弟有的已经和他的年岁差不多了,不少还历经战场而致伤残,拖着简单的行礼和一身的伤痕累累,翻山越岭回家,只是如今家是否安在乎?想必他们心里也没底。

老将军一时叹息:这光阴蹉跎,如梦幻泡影,铁打的边军,流水的兵,人生能得几番熬!

彼时尚不知朝廷仍有恩恤,故而老将军这一路之上都和这些老兵多有接触,起码遇到都会问上一问,家在何处?可还有妻儿老小?家书是否尚且通常?

这些老兵们大多数对于这样的问候,心里都没底回答,只能默然得摇摇头,这场景着实令人心伤。

莫说是老将军,就是这些随行的亲卫们,哪一个不是这般啊?也不知道自己荣退调防时的模样会不会也如此晚景凄凉!

老将军把大半的随行银两都分散出去了,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从规模轮换来说,这次调防就是实际上的撤换,单单是老营就退下来了近四五万人,这些人分散各地遣回,安置的路费他们显然是不舍得在路途之上花掉的。

可如今是大雪窝冬的天气,他们很多人身上的袄子都还是早些年发放的,有些经过战火的洗礼都已经破烂不堪了,有些人干脆就没有,身上只有薄薄的两层单衣,忍着寒凉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真正到家!

四海归聚,四散东西,回首望山远,情近乡更怯,这五六万人恐怕在路上都难挨过,于是老将军每逢过一地地方,都会和县衙打招呼,让他们提前熬煮些许姜水,以备过路的老兵御寒,此为军务不得拖延。

如此才有少许心安,自己也能放心回家!

烈军不愧是神驹,出了幽州府没两日已经完全恢复了脚程,身后亲卫的马儿已经渐渐赶不上了。

每到一地都是老将军先行抵达,而后他们才能跟上,有时甚至尚需等候一番,随从们都知道老将军一方面想赶着归家,另一方面着实不忍再看见这沿途之上老兵的场景。

那一日正巧也是老将军先到的地方县城,此地名为临川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此地正是从西北面向东南的第一个涉湖转行渡口,从此地向南十余里乃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湖,名为临泽。

想要从此处越县而行,必过渡口别无它路,这些日子由于多有老兵行渡拥挤,所以速度很慢,有些等不及的甚至已经去尝试看看上游何处结冰较厚想要徒步而过了。

只是这样的风险就大得多了,一不小心就会彻底葬身湖底!

行渡的老人家见这几位身着不凡,知道不是那些兵,但也不好让他们先过,都是先来后到。这口渡船一日上下也就约莫数十人,虽然也不都是从这里走,但老将军们一行也足足有十数人,还有马儿也要算上,这无论如何都是一天的载量了!

还好此地尚有一可露宿的小村庄,不至于因为错过渡船而无处可去,整个归程最大的蹊跷就发生在这个渡河边的小村子里,这件事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会遇上这样一件蹊跷无比的事!

一行人因为耽搁,只好借着和船家打听宿头,说了这边的小村子,众人便骑着马来到了此处。

虽说近,但此处其实也有一段距离,这个村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约莫有数十户人家,东西串联,以湖获为生。

当日他们抵达的时候已经近晚时分,由于人比较多,好不容易才在村子东头的一户老夫妻家里落了脚,细打听一番才知道这户人家的儿子也入伍参了军,如今也就剩下老两口、儿媳还有一个出生尚不足满月的孩子。

这件事情也是赶巧了,当日就是孩子的满月生辰,渔民人家碰上喜事不易,家里又来了这么些客人,老两口便热情的安排饭菜,也说了周房倒是有一间,只能委屈客人在那里住下,屋内还有媳妇和孙子着实是不方便!

老将军觉得本就是叨扰,只要有处歇着就行,毕竟天亮就要走了!既然碰上孩子的周诞,那无论如何都要表示一下,身上大部分的钱都沿途四散了,只有那一方宝玉的玉佩是当年大帅赐予的,一直随身携带便摘下送给了孩子。

老人家一家受宠若惊一直推脱,直说受不得客人这么贵重的礼物,可老将军一身豪爽从不计较此等物外,恰好觉得和孩子有缘便坚持让收下。

老人家也见到了这位老者似乎并非凡人,并起意让给孩子起个名字,于是老将军让随从拿来纸笔,挥洒分毫便落下了“轻洛”二字,随口更是说道:“轻絮见山川,洛水仍归去,一朝功名就,赤子应记否!”

希望孩子将来多有作为于这北陵山川,不愧此地人杰!

一家人千般叩首,谢过赐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