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与谋论证平抑之事 - 谋定山河之缘起故旧 - 嗜文老鬼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与谋论证平抑之事

苛青阳夫妻俩似乎和这座御赐小院完全没有关系,虽然名义上的主人依然是他们,但这里已经是两位老人家长久的居所。  当年夫妻俩新婚燕尔即赴上任,就连来都没来过此地。

这是他们第一次造访这个名义上的“家”,门前翠柳挂轻风,燕去秋来再回首,没想到当初匆匆而去,如今已经近五年的时光飞逝。

苛青阳还在和百灵调侃,这怎么回个家好像去访友一样,还要递拜帖啊!

百灵笑他不顾家,要不是这样不会连门口的仆人都不认识老爷。

不一会儿功夫,文伯派的管家才出来迎接,见是二公子和夫人,这才被请进去奉茶。

临近晌午时光两位先生都还没回,看来天子越发依赖了,只是两个孙辈都觉得这样下去会不会让两位老先生有负担。

苛青阳特意问了了下人,两位先生最近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入宫了,但今天不知何故,早早就被陛下派人来请去。

百灵已经下厨炖燕窝去了,只剩下苛青阳一人呆在厅上,他闲来无事看见先生的书房里满满当当得都是书,一时感慨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先生们这个年纪都好学如初,自己凭什么懈怠?

余光突然瞅见书架上一本《岁赋总述》,他拿起来看了一下,书皮已然陈旧有迹,显然先生们时时翻动,摊开第一卷第一句就是国岁府库乃势强根本,庙堂所谋之要。

苛青阳看着颇应所请事,饶有兴趣的翻看起来。

从这本书的论述中看,税赋得民之丰韵,汇国之总蓄,以备不足及调相关,乃治国术之精华。凡国强赋则社稷成安,凡国弱赋则天下难稳,此要为庙堂运转所愿。

看到这里苛青阳心领神会,为政一方之后,他深知财货运转存续之事才是整个强国繁荣的必要,民本为基,但单单固本无法形成全面的强盛,所以他才会想在端州一府以治水之计,权各方均衡,构筑新的地方税赋根源,尤其是墨余、漳河这样缺陷明显的地方。

以强补弱固然有用,但缺在长远,故而只有强财货之府库才能真正使之周全,这才是国富民强!

对照着书上所涉之论,苛青阳越看越入迷,一时之间在书架前站了许久,根本没有留意到身后两位老人家已经回来了,而且正默默看着他。

百灵这边做好了燕窝炖羹,听到下人说两位爷爷已经回来了,正让人端着东西过来。

结果就看到一幅奇趣的画面,两位老人家一脸笑意站在自己丈夫身后也不说话,自己那位夫君手里捧着这一本书在不断翻动。

她知道自己夫君这是又看书着迷了,摇了摇头正要喊他,结果被两位老爷子示意百灵不要打扰。百灵只好让人把燕窝羹放下,自己又下厨做饭去了,由得这两老一少折腾。

小院外不知何时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秋雨破凉入屋,文白先生还是心疼孙女婿,怕他站着看书冷了。

从屋内拿来了一件披风,给他披在了肩膀上,这下总算是把成书虫的苛青阳惊动了。

“先生们回来了,弟子唐突,看入迷了!”苛青阳一脸的尴尬。

“呵呵,无妨,如何?可有所得?”

见青竹先生问及,苛青阳点了点头,“新政之要必在强赋,条陈所述尽有所得!”

“嗯,为官一任看问题通透了许多呀,行,确实担得起皇上的赞誉了!这样我们两个老头子也放心让你去一展拳脚了!”

听到两位先生的语气,似乎是自己的任命已经下来了!

果不其然,苛青阳从两位先生的口中得知,自己已经被皇上任命为行权两省布政使,行权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官称,意思为暂代。

“皇上的意思本来是要直接任命的,但我们两个老头子还是觉得你太过年轻,一任地方三年就调任如此权位,此事反而容易引起多方议论,另外你大哥刚刚联姻郡主未免风口之上,行权事乃是合适的选择。”

苛青阳并未在意这个,此刻他心内记挂得反而是那件纠结的怪事。

“两位先生,当下有一事比弟子之任命更为紧要,原本今日弟子是要递陈有司的,但所虑再三觉得还是先问过先生意见为稳妥,所以今日才登门。”

“何事如此焦虑?慢慢说!”

苛青阳从袖口中拿出那封奏陈递给两位先生,“此中紧要,弟子想两位先生必有警觉!”

见弟子郑重,便急忙接过奏本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果然也都骤起戒心,“怎么会贵了这么多?这事确实要命,如果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新政稳定大局的,而且朝廷之上多水深之人鼓弄抨击不在话下。”

青竹先生言及多亏是青阳发现了,要不然这事闹僵起来,威力可不比当初曹国舅事小。

“弟子也是偶然发现的,不过……”苛青阳又想起离任端州前的蛛丝马迹。

“不过什么?但说无妨!”

“弟子在端州离任前,似乎也发现了物价抬升的迹象,但后查无实证相关,也只能作罢!在营私案前一段时间,溧阳的物产也曾高企过一段时间,弟子彼时只觉得是大灾之后的情况,因此并未留意!现如今看来此事已然非轻,就连京城都有所波及!”

“那当时是否有其他异样?”

苛青阳摇了摇头,“弟子曾让秦捕头督查是否有人强买强卖,又或者囤货居奇事,但都没有发现!”

“如此说来,这事情确有蹊跷。前日户部尚书方与老夫谈及过国府营收事,言及多地皆有盈余。如果物价如此高企,怎么会一点都不知道迹象?”

“青阳说得没错,此事古怪必然在于底层,而非庙堂之上。既然能够影响如此巨大,定然和钱货两项相关,既然各地营收正常,而物产又无亏欠,项及之弊只能是人为。”

“弟子担心的正是这个,万一是朝堂之上有叵测之人预谋此事,意在破坏新政格局那不得不防!只是近日帅府所牵事多,弟子还是想请先生代为启奏圣上。”

“嗯,这时候你出头确实不好,那就由老夫出面就好!如今你要行治于两省事,思虑必慎,今日你能这么想是对的!”

“难怪你刚才对这本书着迷了,不过爷爷得提醒你一句,凡事寻解之道,在书亦不在书,尽信不如无书!如今的北陵庙堂,一本书是盛不下了,还得看情况!”

“是,弟子谨遵两位先生教诲!”

两位先生商议了一下,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呈报,还要虑及平抑事,否则恐圣上难安。此事难点在于治本难于治标,治本需得时间查实根源,然据青阳所说,物价高企已余年有加,此事恐怕拖不得!

文白先生的意见是,先着有司制平抑物价谋划,再暗中查访缘由,如此可标本兼之。

青竹先生也觉得如此稳妥,毕竟这件事干系重大,需要细致一些去定义。

但几人商定章程,外面居然已经快要天黑了,百灵的晚饭都已经做好,夫妻二人又同两位老人家用了饭才回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