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意外物价朝堂格局
从吏部打听完消息出来,苛青阳并未直接回府,而是沿着前街一路闲逛,他如今难得悠闲时光,也想多看看这京城繁华。 想起当初和百灵在这一带相知的日子,苛青阳总觉得自己的路确实比寻常人走得更顺遂一些,虽然在端州事忙,但看起来似乎都是应有之义。
他突然想通了为什么刚才马鸿儒会如此生分,想必是和自己的顺遂有关吧!这人啊,都巴不得人坏,却见不得人好。
苛青阳无奈得摇了摇头,不至于吧,自己也不是光靠荫庇上来的主,何至如此?
沿吏部值房不远处的前街,环内廷河周边都是一些买卖家,这会儿时候尚早,所有吆喝声和买卖声零星显脆,苛青阳就着这街边挑了一家小吃,迎客的小二倒是热情,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拿上来了店里的几碟招牌。
苛青阳起筷子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错,还是京城老味,不过就在他抬眼的功夫,突然瞅见了店家挂在墙上的一块显眼的招牌,对照着东西他不禁吓了一跳,这一笼包子怎么贵了这么多?
“小二哥,你过来一下!”
“客官,可是有何不妥吗?”小二听见招呼立马过来跟前。
“我记得之前这一笼包子是卖得二十文钱吧,如今怎么这么贵了?居然都快翻了一倍了!是物料贵了吗?还是你们店里的招牌就如此贵?”
“您问这事啊,这也不是单单我们家这样,您沿着这前门街问问,早就都是这个价了!您许是久未回京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价格了,听掌柜得说最近还得涨嘞!”
店小二也不瞒着,直言如今的京城物价水涨船高,也不知是何故,光是经营的物料都已经各自翻了好几番。
“那这户部有司没有来查问过吗?”
“当官的?您这不是玩笑呢嘛,大人们哪有时间管我们小老百姓的营生啊!”小二看着苛青阳摇了摇头,像是在看什么不懂世故的人一样。
“那东西这么贵,生意可还行?”
“唉,能怎么办呢?总不能不吃不喝吧,老百姓也只能忍着了,最后也就是买不起就不买,吃不起就不吃呗!”
一句话倒是把苛青阳继续问下的话头全都堵死了,问完之后拿起筷子又尝了尝东西,这家东西还不错,这么贵的物料还能不缺斤短两,难能可贵了!
可是为什么突然物价会贵起来呢?他想起离任端州前,似乎那里也有了些苗头,这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想到这里他吃不下了,买了单直奔两位老师的住处去了,可是碰巧两位老人家似乎都进宫去了。
苛青阳回头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劲,于是他索性沿着前门街全部将情况都问了一遍。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整个京城的物价在短短三个月之间暴涨了近两倍有余。
苛青阳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按道理说,如今天下太平,并无战乱或者大灾,而且近两年各地物产增收明显,不可能会出现物价应时割裂的情况,可现在这种暴涨背后必然是有深刻原因的,京城汇各地所供尚且如此,那各地方呢?这不是个小事了!”
普市物价关系民生甚多,一地孕养皆于此相关,一旦各地物价飞涨,则民生必乱。
这事必须要好好查一查,否则新政之下还如何固本强源?
虑及此处苛青阳急匆匆得便回府,研磨提笔写了一封奏章,但写完之后他又有点犹豫了。
现在他是候补官员,换句话说他现在没有上书天子的权利,甚至连递送有司都不行。况且自己虽然亲自调查了情况,但并未有殷实的证据支撑,这样莫说皇上不信,恐怕这份奏陈连有司衙门都不会重视的。
而此时苛青阳还有一层顾虑,如今大哥婚事在即,朝堂之上本就议论不少,万一他再捅出个篓子,这对父亲和大哥都不好。
想了想,他又把奏章放下了,心里犯难:“要不,还是等两位先生入宫回来再商量一下吧!”
在苛青阳回来的这段时间,和两位先生的交流中知道了这几年来北陵朝堂之上的变化,清流派和新政派的斗争似乎一直都在持续,大抵上以六部对分为基础,吏、户、礼、兵、刑、工,人事各有渗透,现在除了吏部为青竹先生所执外,其余各部对于新政的态度都非常模糊,只能用表面上的按部就班来形容,暗地里的较量从未停止。
万一自己这一份奏章又打乱了朝局均势,到时候反倒不能查清楚了,此刻他不得不慎重。
正在书房犹豫的功夫,百灵已经和母亲买完东西回府,见到他一个人愣愣得坐在书房里发呆,以为是他在吏部值房听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青阳,你怎么啦?你不是去吏部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没事,没有消息我便回府了,你和母亲今天逛得怎么样?东西都置办全了吗?”
“差不多了吧,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皇家的婚礼这么复杂,太多流程需要留意了。比我们当初辛苦多了,母亲这几日让文伯按照礼部呈单准备了大部分东西,但绸缎彩绣和玉器礼单必须要挑最好的,让城南的苏家承采了,今天是去看样去的,这些东西我也不懂,只能跟着母亲去见见世面!”
见妻子似乎是累着了,青阳给百灵倒了杯茶,“娘子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
百灵拍了拍肩背,“也无甚辛苦,就是多走了些路。我刚才看你发呆,还以为你的任职出了什么状况呢?”
青阳想了想,还是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和妻子说了。
百灵听完之后,觉得青阳思虑的有道理,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大哥的婚事,如果这一封奏章影响了,那是说不过去了,不如等爷爷和青竹先生回来再说。
青阳点了点头。
“阿义已经把燕窝买回来了,你一会儿要去见爷爷,我和你一起去吧,顺便给两位老人家炖煮一下,那个小院里总是少些烟火气。”
“好,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这几年的磨合夫妻二人的心意反倒是越来越和了,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