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庙堂暗流谁人青云
日子总算消停了许多,苛青阳现在暂时只需要留意一下各县工作纪要就好,其余事都已经按照年度计划划分下去了。 自上任整一年以来,他为了一方稳定四处奔走,如今总算是见到了端州一府些许生机了,百废待兴的各行各业也都陆续繁荣了起来,这里本来就是北陵往昔最为繁华的地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次茶案之后屯溪的茶贸生意暂歇一季之后逐步开始好转,四大家族联手供给西北边贸茶路,一时间从西北到端州的往来客商不断,颇有鼎盛之势。
现在苛青阳唯一值得关注得是墨余和漳河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两个地方实在缺乏特殊的定位,需要自己在新政的背景下给找个出路,这确实是需要头疼的地方。不过地方积弱已久,就这两个县令这敷衍塞责的毛病,估计想要换样估计也要漫长周期去做了。
除此之外各县工作都各自运作,不需要府尊大人操心了!这段时间在刑狱和讼状官司上也暂时平稳,除了在逃的哥俩依旧没有找到之外,大部分工作都由通判陆大人接手了。
这下子反倒是让苛青阳清闲了许多,现在除了规划后续新政执行外,他也终于有时间给两位先生汇报一下地方的相关情况了。结合这一年来的所思所虑,他提笔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详细叙述了自己在端州任上所面临的处境,希望两位先生给予指点。
写完后他终于有了一段较长的闲暇时光,偶尔看看书,陪着妻子和妹妹逛逛街面什么的,这也算是一种亲民吧,现在溧阳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知府大人是个特别体贴夫人的性子,夫人走到哪里都跟着,这下倒是成就了另外一段民间的美谈!
苛青阳的信抵达京城的时候,两位大贤依旧在筹谋着新政细要。除了上朝议事之外,多半的时间都沉浸在小院中整理条陈,包括新政法令的修改以及体制变动下的增删工作。
现在这基本上都是以青竹先生所在的翰林院兼修为主,所以由两位智囊坐镇,其余细化的编撰工作则指挥给年轻人们,这里面就包括了一个两位老人家都极度认可的人,就是苛青阳的同科魁首马鸿儒。
苛青阳固然圣眷优隆,但别忘了这位状元郎才是骑马游街的人,他的待遇一点都没有比苛青阳差,甚至可以说更好,翰林侍读兼修撰,也是从五品的职衔,而且他在圣上跟前,半步中书的待遇,这可比苛青阳的起点高多了,而现在这位平步青云的状元郎还颇受两位先生的眷顾,给新政出谋划策!
马鸿儒来这座御赐小院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很清楚这是天子赐给苛青阳夫妇的。
这一次站在门口许久,他抬头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此地皆为京城权贵,虽然他现在的身份足够令人艳羡,但在这里依旧无法真正站稳脚跟,看起来自己还是要多努力才行!
去年他一时风光以为自己会是新政执掌的不二人选,谁能想到半路杀出一个苛青阳,这让他披红游街的光芒都被分出去了一大半,这多多少少都让他有点不太舒服。
不过现如今自己的位置比苛青阳可是强多了,只要自己不出意外的话,中书入阁不在话下。现在天子力推新政,换句话说他们年轻人的机会要比那些暗沉迂腐的老派清流多得多,这一次自己又是奉命协助两位先生起草施要的,一定要抓住机会!
递了拜帖,马鸿儒一身白衣立于儒门之下,这第二天也不知道是谁就传开了,说是翰林院学士门槛高得连状元也得等着之类的。
两位先生早就清楚这其中伎俩,不过是玩弄些不入流的手段,想要借着舆论来抨击新政罢了!索性不理会这种言论。
虽然天子宣布新政执行,但实际上仍需相当长一段时间去酝酿实质,比如最先核准的“岁核官迁制”,但凡考核内容环节过于空泛或有漏洞都会被反扑甚至是破局,绝不能小瞧这群人的力量,所以新制迟迟未出他们反倒慌了手脚,毕竟无从着手啊!
这才有了到处造谣的歇斯底里,宛若困兽之斗!如今新政未展就如此模样,可想牵扯多方之事绝不可能少,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两个老头。
现在北陵朝堂从上至下都只是貌似均衡的一种平静,但经过了户部尚书的事后所有人都知道,天子绝不可能允许这种均衡存在过长时间,他要做事就要换人,换他能掌控的人,而换人必然会牵扯现在这些老家伙们的地位,这就注定了一定会有一场大风波在酝酿。
现在这位天子可不是个糊涂的人啊,相反他在这年纪就能够知道帝王之权威来源于何处以及如何加以使用,光是这份胆略和眼光就不得了了。
亲政执掌前先把两位前朝重臣请回来稳住局势,这两位大儒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另外也是前朝的文胆智囊,这一招就很厉害了!而他亲近边军主帅苛察父子的必要举措,说明整个军权被他捆绑在了一起,如此一来几乎一下子就将对比弱势的亲政局面反转过来了。
现在朝政中很多事务的处理也会用中旨绕过中书省,如今的中书内阁几乎无法权衡帝王的野心了,所以才有那些老家伙们暗自串谋的暗流涌动。
以几大尚书为首的朝议中心,最近频频借机发难想要扼制天子独断,但现在他们感觉力不从心。因为新政实制尚未铺排,现在这种隔靴挠痒的抗议也不过徒添天子对他们的厌恶罢了!
两位先生在时隔近月之后终于又收到了来自端州的信,拆开看过后两位老人家唯一的感觉就是事有可为!
青阳这孩子上任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够稳住整个端州一府的颓势,这并不容易!现在不仅民生恢复了根基,而且他在一府之下威望渐显,这对于后面的改革是有绝对好处了。青竹先生看完信后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孩子还真是有他年轻时的模样,实心务事、雷厉风行!
文白先生突然提起一个话题:“老家伙,你觉得他和马鸿儒相比如何?”
青竹先生一时居然愣住了,“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马鸿儒锐意,而青阳更稳重一些,我不希望他们俩比,而希望他们俩能够是同路中人,各自成为皇上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