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愁结百转
第204章愁结百转
骊歌坐在门口,用枯枝勾勒着天下势力分布图,推测着赵国和戎狄的进攻路线。现在大姜南北两面开战,按说赵国应该也没实力再开辟第三战场了。可是,骊歌从事秘谍工作多年,赵国有多少兵马他清楚,以如今的情况看,他们应该还隐藏了一部分兵力。
枯枝在江州顿住,如果赵国要开辟第三战场,那么中间地带的江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来,防守薄弱。二来,此处靠京畿重地较近,只怕江州一旦城破,千秋城立马会比西汉的甘泉宫还危险。
那么,江州的兵马粮草万万不能动,朝廷也是这个意思。可是想想平云王一家与朝廷面和心不合的情况,骊歌又再次头疼。
“骊歌,你帮我把蒜剥了吧。”金城心事重重地在骊歌身边坐了,将手中的篮子递给他。
骊歌接过刚要剥,可是看到篮子里的情况后愕然道:“丫头,你让我剥什么?”那篮子里放的居然是一堆蒜皮。
金城幽幽转过头看了一眼,也吓了一大跳,有点尴尬:“那个,我来时……”原来这丫头买菜时听人们议论如今的局势,忧心忡忡,回来的路上她一边把玩着蒜一边走路,结果不成想,这丫头把蒜皮留在了篮子里,蒜瓣让她给扔了——估计哪个爱吃蒜的人可以跟着捡一路蒜了。
“怎么了?”骊歌关切地问。
金城摇摇头,黯然道:“骊歌,你说我们是不是太自私了?”
骊歌张开手臂拥住她,轻轻道:“别想那么多了,这仗迟早要打的。”
晚间骊歌打发小峰去睡了,挑亮灯芯,在桌前坐下,看向趴在桌上的金城。
许久,金城抬起头来,脸上被压出了红印子,在昏黄的烛光下格外诱人:“骊歌,我后悔了。”
骊歌为金城倒茶的手一顿,勉强笑道:“说说,怎么忽然有这种想法了?”
金城拢了拢散乱的发丝,道:“今天我上街买菜,看见街上有好多流民,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真的好可怜。我还听见大家都在骂劫走我的人。他们说,大姜如今这样,都是那个人害的。”说到此,金城顿了顿,若有若无地瞟了骊歌一眼,接着道,“可是你我都知道,那个所谓的掳人者根本就不存在啊!骊歌,我好害怕,我怕有一天大姜会因我而覆灭,我怕有一天到了地下,我都没脸见祖宗。骊歌,我后悔了……”
骊歌没有说话,拍了拍她的手,就送她回房睡觉去了。
关上门,骊歌却毫无睡意,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楚郡王府,三皇子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人:“到手的东西你弄丢了?”
任子卿垂头丧气地站在原地,嗫嚅地辩白道:“当时我就把它夹在书里了,谁想到……这天杀的贼,偷到我头上来了!”
三皇子脑中急急思索半晌,问道:“你还丢其他东西了吗?”
任子卿郁闷道:“有啊,我箱子里的银子,书籍都被偷走了许多。”
“哦?还是个雅盗。”三皇子狭长的眼中射出一抹精光,冷笑道。偷东西的多了,可是偷任子卿拿来解闷的书就有点让人不理解了。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理解,兴许人家家里有要读书的,偷书的人却不识字。
三皇子修长的手指轻敲桌面,闭着眼思索一阵,才问:“你那书里,除了那张借据,没夹什么要命的东西吧?”
任子卿闷声道:“我倒想啊,可是那里面有我家乡佃户收成的账本。我要夹错了地方,我爹会杀了我的。”
“账本?”三皇子紧张地问,“你那里面记的东西都合法吗?”
任子卿迷惑地抬头:“自家田亩的收成,有什么合不合法的?”
三皇子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那里面有什么见不得东西,比如偷税漏税,强占田地等。他已经在梁王那里狠狠栽了一跤,他不能再输了。
很快他的思路又回到借据上,这张借据见不得光,虽说负债人是蒋方禄,但是他这个债主也怕曝光。原因很简单,在这敏感时期,他无法解释米粮的来源。他不像陈扬,人家之前是商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陈扬不怕别人知道他有钱。可是他不同,他一个居京的皇子,又没有固定的大片封地,他哪来的银钱米粮?
如果真是盗贼他倒不怕,他怕的是这张借据落在未央宫的手里。虽说,骊歌带着金城私奔令太子受了连累,皇上近来不太待见他,但是储君终究是储君,只要不是真正碰了皇帝的逆鳞,他这个太子之位就坐得稳稳地。
陈胤琪瞧得清楚,太子并不是像表面上那样谦恭礼让,恪守儒义。兄友弟恭,于皇家而言从来只是一句笑话。
任子卿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妥,轻轻问道:“还要找吗?”
陈胤琪瞟他一眼,懒散道:“船到桥头自然直,那东西又不能当饭吃。等吧,拿到它的人迟早会与我们联系的。”
“那现在……”任子卿试探地问道。
“现在?”三皇子似是想到了什么,冷笑道,“现在么,我们就看一出兄弟相斗的闹剧。哦,对了,让江州那边警醒点,别松了防务。”
“闹剧?”任子卿费解。
三皇子好整以暇地剔着指甲道:“某些人早就知道这宫里潜伏的力量,可是他却偏偏不说,指望着我们两虎相争,他挺的未央宫得利。今日,我便要他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