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致富经验:改变思路,你也可以成为有钱人
要致富就要有点“狠”劲儿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以快制胜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奋斗的过程,富人总是分秒必争,快一步可能上天堂,慢一步或许下地狱。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快自己的速度:工作、应酬、处理各种麻烦事……穷人则只会跟着时间跑,未起程已被远远甩在后面,只能望着富人的身影哀叹。真正获得财富的人永远跑在时间的前面,速度越快,财富越多。
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富士康公司有这样的速度条令:48小时完成产品设计,24小时试制出样品,6个星期量产新机种。这些都是全球it业创纪录的速度。
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及其子公司富士康是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大鳄。富士康接下p80订单的时候,出货时间是两个月,后来进一步提速,一个半月就能生产出一个新机种;而其他公司一般需要4个月。速度的提升不仅能使产品赶上市场节拍,还大大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巨大效益。1998年,康柏这样的公司,存货最多8周,富士康的客户只要存一个星期就够了。
2002年富士康最重要的产品之一——游戏机持续热卖,一名曾参与游戏机产品谈判过程,现已离开富士康的员工讲了一个案例:有一次,他们和s公司的采购部门及市场营销部门开会,会议刚开始,鸿海的员工才发现s公司采购部门提供的规格是错误的,若是立刻指出错误,会让s公司的采购部门在营销部门主管面前丢脸,对鸿海争取订单毫无帮助。于是,这位员工不但马上道歉,而且承诺第二天马上准备好新的设计图,因为他知道鸿海的设计团队可以24小时赶工。富士康的见机行事、灵活调整,让客户满意地宣布散会。
富士康昆山的“i/o”连接器部门在1999年以后成立了“加速加工中心”,帮助客户处理急件、零星修改件、夜间急件,像cable模具方面,从设计、开模、试模到送样都提供24小时项目形式支持。
鸿海副总经理游象富指出,一定要比你的对手快一步。郭台铭也引用思科执行长钱伯斯的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大的打败小的,只有快的打败慢的!”现在的考验更为残酷。过去pc还有一定规格,现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完全由消费者的喜好决定,比的完全是速度。他还常提到“速度快的人赚钱,速度慢的人卖库存”。富士康在速度上永远比对手快一步,速度优势也成为它制胜的关键原因。
富士康的成功应归功于郭台铭倡导的“速度战略”。商场竞争激烈,在同样优秀的对手面前,强化质量固然重要,但在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比拼速度才是制胜的绝招。顺境时,比别人快一步即抢占赢利先机;逆境时,克服困难的速度快一步,就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怎么办?速度取胜。如果郭台铭忽视速度的重要性,只强调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虽可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却势必会被质量同样出色但速度更快的他人赶超。现代社会,谁能快人一步,谁就能变得富有。
低价收购“榨”出高利润
做生意怎样才能赚钱,这是每个生意人都想知道的事情。有的人凭借诚信打天下,以信为本,赢得人心,最终取得事业的大发展;有的人凭借卓越的个人才能,“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最终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有的人,独辟蹊径,在市场一片萧条之际,将别人不要的东西低价收入囊中,反其道行之也大获成功。
这个人就是李嘉诚。1966年底,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开始出现一线曙光,地价楼价开始回升。银行经过一年多“休养生息”,元气渐渐恢复,有能力重新资助地产业,地产商也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此时,“文革”开始,闹得香港也人心惶惶。很多富翁纷纷逃离香港,触发了自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钱人居多,他们纷纷低价出售物业,新落成的楼宇无人问津,整个房地产市场卖多买少,有价无市。地产、建筑商们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李嘉诚正在建筑中的楼房也被迫停工,因为那时就是建成了也没人会买。如果按照当时的房地产价格来算,李嘉诚简直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这时,已经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断听广播、看报纸,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李嘉诚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此垮掉,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内地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在投资者普遍失去信心的时候,李嘉诚坚信:“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香港不会完。”
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在观塘、柴湾、黄竹坑买地建楼,取名“长德”、“长华”、“长汇”等,全部作收租用途。朋友们知道后,都为他担心,纷纷劝他不要做傻事。李嘉诚毫不动摇,他说:“我看准了不会亏本才敢买,男子汉大丈夫还怕风险?怕就别干实业这一行!”
大规模移民潮虽渐息,而移居海外的业主,仍急于把未脱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厂房贱价卖出去。李嘉诚认为这是拓展的大好时机,他把塑胶赢利和物业收入积攒下来。他将买下的旧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产低潮,建筑费低廉的良机,在地盘上兴建物业。
李嘉诚又一次成功了。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回升,李嘉诚从中获得了200%的高利润!到1976年,李嘉诚公司的净产值达到5亿多港元,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房地产公司。
有人说李嘉诚是赌场豪客,孤注一掷,侥幸取胜。只有李嘉诚自己清楚他的惊人之举是否含有赌博成分。他是这场地产灾难中的大赢家,但绝非投机家。在起伏不定的商海中,他有着独特的眼光与不一般的智慧,才会独树一帜。低价收购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低”不是永远的低,而是以暂时的“低价”换取将来的高额回报。逆市而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走不寻常的财富路,只有大胆地将别人遗弃的收为己有,并利用自己的商业手段巧妙地将之转化为财富,你才会成为富有的人。
“势利”未必小人
做生意的人都梦想成为富翁,但刚开始往往势单力薄,怎么办?拼命抵抗还是另寻他路?最好的办法是“借势”。中国有个成语叫“势利小人”,用来贬低贪财好利之人,表示对其的不齿。但在做生意中却要反其道而行,“势利”未必小人,不“势利”才不会有大出息,懂得“借势”才会有大发展。
清朝商人胡雪岩就是个借势造利的人。他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他的很多生意都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胡雪岩有自己的一套商业理念:“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所取的“势”主要有四股,他说:“权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势要到了,还不够,还有洋场的势力。”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来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借势取势理论。官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一方面,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会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分散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形成走向的过程。这也是积攒财富的经历。
胡雪岩首先借助的是官势,这也是他发家的资本。
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商业保护人,胡雪岩把筹码放在左宗棠身上。左宗棠在位之时,胡雪岩为他筹粮筹饷,购置枪支弹药,购买西式大炮,购运机器,兴办船厂,筹借洋款。这些事耗去了他很多精力,但是胡雪岩乐此不疲。第一,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是商事,可以从中赢利;第二,是因为左宗棠必须有这些东西,才能安心平捻剿回,兴办洋务,成就功名大业。左宗棠事业日隆,声名日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巩固,胡雪岩就愈加踏实。他之所以仰赖官府,就是为了减少风险。现在有了左宗棠做后盾,有了朝廷赏戴的红顶、赏穿的黄褂,天下人莫不视胡雪岩为天下一等一的商人,莫不视胡雪岩的阜康招牌为一等一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万的巨款,也可以非常硬气地与洋人抗衡。
胡雪岩借的另一股势是江湖势力。胡雪岩借取江湖势力是从结交尤五开始的。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接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胡雪岩让他采取“民折官办”的办法,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交差。通过关系,找到了松江漕帮管事的曹运袁。此时漕帮势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的,有待利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处处受人抬举;忽视了这股势力,一不小心就会受阻。而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项差事不无裨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王有龄也不至于遭受损失,损害名声。所以和尤五打交道时,胡雪岩不但处处留心照顾到松江漕帮的利益,加上胡雪岩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说话特别注意分寸,给尤五的印象是,此人值得信任。有了这个印象,“民折官办”购粮一事办得很顺利,尤五也把他尊为门外兄长,凡事请教。后来表明,尤五这股江湖势力给胡雪岩提供了很大方便。
凡此种种,胡雪岩还借商场势、洋人势等,使自己的生意逐步做大做强,最终成为巨商。胡雪岩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他能洞悉时局和人心,能巧妙地将他人为己所用。就像《辛德勒名单》里的辛德勒一样,他通过拉拢军方高官,最终获得了一笔又一笔的大宗生意,使自己成为那个时代少见的有钱人。
生意场上,初期的探寻总是很困难的,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智慧、名望甚至社会关系使自己的事业有所发展,以后的路才会愈来愈顺畅,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赢得先机,并最终奠定成功的基调。
亦敌亦友,生意场上没有对手只有利益
一分利益一分天下,商人追求利润,竞争自然不可避免。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机会,在发展中得到支持,成了每个生意人冥思苦想的难题。面对竞争,剑拔弩张还是温和应对;对手是敌人还是朋友,都需仔细斟酌。但凡巨富之人必有大智慧和独到见解,不然何以能聚亿万财富于一身?面对商场争夺,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手腕。
这里有一个关于九龙仓的故事: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它是九龙货仓有限公司的产业。历史悠久,资产雄厚,可以说,谁拥有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
李嘉诚非常看好这块宝地,他认为九龙仓是一块蒙尘的宝玉,只要细心呵护,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光彩。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不动声色地收购九龙仓股票,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意欲控股九龙仓进入董事局。但不料九龙仓股被职业炒家炒高,九龙仓老板不甘示弱,组织反收购。与此同时,船王包玉刚也加入到收购行列。包玉刚是何方神圣?他可是大有来头,据1977年吉普逊船舶经纪公司的记录,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船运载重总量1347万吨;他拥有50艘油轮,一艘油轮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座大厦。包玉刚的加入,使得一时间强手角逐,硝烟四起。这逼得九龙仓向汇丰银行求救,于是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周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考虑到日后长实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就趁机卖了一个人情给汇丰银行,鸣金收兵,不再收购。
李嘉诚权衡得失,决定把球踢给包玉刚。1978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李嘉诚密会包玉刚,提出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包玉刚略一思索,不禁感叹:这真是只有李嘉诚这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的绝妙主意!包玉刚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位比自己年纪小但精明过人的地产界新贵。
李嘉诚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从包玉刚这方面来说,他一次就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了九龙仓的1000万股股票,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仓。而从李嘉诚这一方面来说,他把自己的九龙仓股票直接脱手给包玉刚,一下子可以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于是两个同样精明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对于双方来说都划算的协议: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三亿元,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在此番商战中,李嘉诚是最大的赢家。
曾有记者询问李嘉诚与包玉刚、汇丰银行合作成功的奥秘,李嘉诚表示:首先要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李嘉诚是一个信奉“商者无域,相容共生”哲学的人。他认为商场上,没有绝对的竞争也没有绝对的合作。只强调对抗忽视合作,双方利益都可能受到损害;只强调合作缺乏竞争,自己的利益也得不到维护。所以,要想最终在商场获胜,就要灵活处理好你与竞争伙伴的关系,“亦敌亦友”不失为上策。
攻其一点,在对方最弱处下“锥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中,这都是一条铁律。“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知彼”就是分析对手的特点,找出他的薄弱环节。
任何人都有其弱点,和人竞争就要找到其弱点并攻击。只要我们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弱点,胜利就属于我们。
2003年,淘宝网进入个人网上购物(c2c)市场。当时,易趣(易趣网后来和全球最大的c2c网站ebay合作)在中国c2c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那时没人看好淘宝,它被预言将在18个月内夭折。但3年后,淘宝将易趣打得一败涂地,成为中国c2c之王,它的主要成功秘诀是在提升客户价值上下苦工。
“是用户的抱怨启发了我们。一些易趣用户抱怨说:在易趣沟通实在太困难了,仅通过上网浏览,很难确定对方货物质量是优是劣。”淘宝总裁孙彤宇回忆道,“这给了我们启发,用户需要,淘宝网就从这里入手,一定能找到易趣的死门。”于是,淘宝准备了两大利器,分别针对易趣的软肋。
利器一:交易免费,服务至上。
淘宝打出免费大旗,直取易趣的核心弱点。这吸引了大量的易趣卖家在淘宝上开店,卖家的心态是,反正免费,不妨试试,结果淘宝很快招揽了大量卖家。卖家节省的交易费用可以直接让利给买家,使得淘宝上的产品价格低于易趣,又吸引了买家。
有人会问,淘宝之前的雅宝也是免费的,都是“宝”,输赢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其实,免费只是一个能看到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看不到的服务。以前的雅宝,只是个纯粹的商品信息交流平台,假货、骗子难以识别,网上购物风险很大。而易趣由于收费,使不法分子行骗的成本提高,骗子大多是小本经营,无利可图自然就撤,因此易趣的信息质量比雅宝高得多,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买家,市场也越做越大。然而,淘宝推出以后,不仅交易免费,还雇佣了很多员工控制商品信息质量。有人曾测试过,放错分类的商品12小时之内就会被归入正确目录,而虚假商品信息往往不出6小时就被删掉。
利器二:支付安全,无后顾之忧。
免费为淘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淘宝又重金打造了另一个撒手锏——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体系——支付宝。易趣网创始人谭海音认为,信用体系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命门所在。这个认识完全正确,但可惜的是,后来易趣的信用体系做得比淘宝晚,也比淘宝差。支付宝的操作流程是:网上购买商品后买家付款给支付宝,买家收到货物觉得满意,确认收货后支付宝才放款到卖家的银行卡号。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买家最担心的卖家诚信和支付安全问题。2004年,支付宝处理的交易量以平均每月64%的幅度增长。自淘宝网推出支付宝之后,易趣在中国网络拍卖市场占有的份额持续下滑,易趣率先进入中国网络拍卖市场的领先优势也在不断缩小。除了免费策略外,淘宝的使用方便性、信息可靠性、支付安全性都属于提升客户价值的措施,提升客户价值的回报是客户不断从易趣转到淘宝,短短三年,易趣70%的市场份额被淘宝夺走。
在淘宝和易趣的pk案例中,淘宝之所以胜出,就在于孙彤宇看准了易趣的弱点——客户满意度,在其最薄弱处下锥子。
事实证明,在对手的“软肋”上痛下杀手,能获得比正面迎击好千倍的效果。要想找到对手的致命弱点或软肋所在,就要摸清他的底细,将其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