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 贵女其华 - 三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贵女其华 >

第422章

第422章  这个冬天,京城还有两桩事。一是太子大婚,二是过年大节礼。

头一件,王家只要办得规矩低调便可。王辞华对此最为拿手,头一低,包管谁也发现不了她,就是长公主对她十分自得,恨不能将她绕着京城转一圈,让京城所有的女眷都瞧瞧,长公主的义女是多么贤淑能干。

王辞华很是苦恼,有这样一位疼爱自己,又以自己为荣的义母,在某些时候,真是有些麻烦呢。

至于第二件,王辞华却是想着大办。这是王家将将到京城第一年,王年昼的官运恒通,王家的家运也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而其中也有了一些麻烦,正好能趁着这个时机冲冲霉气。

年节是大事,早几个月前就要准备起来。府里得用的人手渐渐少了,王辞华不得不抓紧起来。

随着大房地位稳固,绣秋已经隐隐成了内宅的管事,大小之事都经由她的手,整日跟着王辞华都是极忙的。

“小姐,今日其余的事办好了。”绣秋拿着册子,一桩事办完就划一道,已经将所有的事儿都划完了。

“得空就与阿青去聚聚,过几日怕是又要往西北去了。”王辞华笑着打趣道,手中也忙起做羹汤冻。这还是从前的办法,将极其浓郁的羹汤冻起来,撞在壶里,待到用饭时,挖上一小块到沸水里,丢下肉干,菌菇等,就是很美味的一餐了。

“小姐就是事儿多,不然呐,咱们主仆也能跟着阿青一起去体会大西北荒漠的壮阔了。”绣秋自然是意有所指,西北能吸引王辞华除了一望无垠的大漠风光,还有令她日夜牵挂的人儿。

两主仆逗笑了几句,绣秋顿了顿,又是叹道:“小姐,翠烟姐姐与我暗示了好几回,她怕是要寻小姐了。”

王辞华闻言,也是轻叹一声,却是道:“你该早几日就知会我,本就是应承了她,自然是要说到做到。王家虽是忙不过来,可她有自己的主意,也不必再强留了她。”王辞华说罢,就令绣秋去请翠烟过来。

少顷,满脸兴奋不安又犹豫的翠烟就跟随绣秋而来。

“坐吧,过了今日,你也不再是王家的下人。”王辞华和善地笑了笑,点破了她的疑虑。早是瞧出她的不安,怕王辞华毁约。

“三小姐的大恩大德……”翠烟简直激动得不能,一张口连戏文里的词都说出来了。

王辞华赶紧打断道:“得了,我也没那么大的恩情,全是你自己的功劳。”她说着挥了挥手,绣秋就将翠烟的卖身契,以及一个包袱拿过来。如今,王老夫人已经说不来话,动不得身子,院中的丫鬟自然全由王辞华安排了。

王辞华当着翠烟的面,将卖身契烧了,笑道:“你从此与王家再无瓜葛。”又将沉甸甸的包袱交由她,里面却是一大包的银子和寻常百姓所穿的衣裳。

翠烟百感交集,本以为是要做一辈子的奴才,连着她的孩儿也要一辈子伺候人,可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她紧紧抱着这个包袱,好像抱着未来的生活。

翠烟又想跪下来谢王辞华,被绣秋拉着了,王辞华笑道:“赶紧出府去,过你想要的生活去吧。”翠烟流着泪,丝毫不留恋地转头。

绣秋也拿了一个小包袱,笑道:“这是妹妹的心意,还请翠烟姐姐收下。”

翠烟擦了擦泪,道:“妹妹,我们以后就见不着了。你跟着一个好主子,我为你高兴。只是有一句话,我还是要说,三小姐是有大志向的人,许一个小小的府邸她还看不在眼里。妹妹跟着这样的主子,也要为自己打算一二才是。”

绣秋笑了笑,又与翠烟抱了抱,两人擦了泪,绣秋才笑道:“我们小姐的心思,我在旁伺候的人,才能了解一二。无论小姐将来如此,她都不会亏待我。瞧瞧小姐对从前那位绣错姐姐,再瞧瞧小姐对你,将来我怎么会过得不好?”

“是我想差了,妹妹,你虽跟着好主子,可你自己也想得明白。将来,你的日子差不了。”翠烟闻言忽然也就明白了,想及自己在府里的种种又感慨万千,只是一切都不会倒回去。她抱着自己的包袱,将来自己的生活全由自己做主了。

绣秋看着翠烟上了马车,一路往江南去了,才转身回府。府里的老人越发少了,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前程去了,可绣秋没有一丝不安和迷茫。正如她所说,只要安心为小姐办差,得到的定然不会失望。

又过去几日,辞院却是忙碌起来,整个王家也是热闹起来。府里不多的下人各个都是脚不沾地的。王辞华站在香院门口,指派着丫鬟将上面的匾额取下。

丫鬟的个头不够高,上了凳子,才换上芬院的匾额,将来这就是芬姨娘所住的院落了。

“院里都收拾干净,芬姨娘是最喜欢整洁干净的,从前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要留下。”王辞华亲自在院里安排。

丫鬟们都齐齐应了,当着三小姐的面干活更卖力了。

出了香院,王辞华便往哥哥王贤良所居住的贤院去,这里本是从未住过人,虽是有丫鬟下人每日打扫,可到底少了人气。王辞华从街上寻来的小物件,在每屋都摆上一个,倒是显得趣致热闹了。

哥哥对住的地方没什么要求,只是下人都用小厮,不要有丫鬟便行。王贤良桃花运太甚,真不想在家中也没女子缠绕了。

而王家主母,王夫人的院落,处在幽静的角落,周围都种满了竹子。进了屋里,还有好几坛水缸,到了季节里面会浮着荷花与水草。

屋里的摆设都是清雅脱俗,屏风也是王辞华亲手绣的,院里的布局都与江南的院落相同。

又忙了几日。王辞华早早在府门口候着了,绣秋劝王辞华在摇椅上歇一歇,她都不愿意。用了早饭,又用了午饭,再用了茶点,终于见几辆青色布帷,上面插着王家旗子的马车缓缓而来。

打头的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位青年,与王辞华有几分相似,容貌的轮廓却格外深邃,身子骨健壮而高挑。

他老远就飞驰而来,利索地下马,王辞华赶紧往前跑了几句。阔别已久,两兄妹终于见面了。

而后是王夫人与芬姨娘,丫鬟在旁边搀着,王夫人却是急忙要见见自己的女儿。她紧紧抱着王辞华的身子,禁不住流泪道:“好孩子,终于见着你了。”

王辞华哽咽起来,几个月的委屈全都付与泪水之中。芬姨娘在旁也是默默拭泪,瞧着王辞华可有瘦了?面色可好?

几人在府门口,就不住流泪,身边的大丫鬟只能赶紧劝着。王辞华怕自己母亲的身子受不住,便是擦了泪,带着笑,道:“母亲,姨娘,哥哥,赶紧进屋去吧。瞧瞧我将家里打理得如何?有什么不妥了,不要骂我。”

几句话间又将几人逗笑了,想着王辞华还是从前活泼的模样。王贤良在旁暗暗松了一口气,府里的情形和王家在京城的情形,王夫人不知,芬姨娘不知,他却是十分清楚的。王辞华所遇凶险,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的。而她还能保持初心不改,是极其难得。王贤良不愿看到自己疼爱的妹妹变成府里一味尔虞我诈,阴谋诡计的妇人。

王夫人的身子弱,赶了几个月的路,早是乏了。她还想拉着王辞华说话,却被王辞华带着进了里屋休息。

王辞华笑道:“母亲,如今我就在你身旁,等休息好了,再与我说话可好?”

王夫人对这个宝贝女儿是怎么看也看不够的,不过她也知晓自己的身子弱,病了反而是女儿的负担,便是笑着点了点头。几个丫鬟赶紧服侍夫人洗漱就寝,争取在新主子跟前有个好印象。

芬姨娘也被王辞华强压着去休息。这位姨娘可以说是服侍了母亲大半生,对自己犹如亲生孩子,王辞华心中很敬重她,也将她当成自己的母亲,自然也不愿见她受累了。芬姨娘很是听王辞华的话,从前听夫人的,现在听小姐的,顺理成章的事儿。

安顿了两位长辈,王辞华转头看向王贤良。后者赶紧摊了摊手,无奈道:“妹妹,我身子好,还不累,现在可是睡不着。”

哥哥终于不像个老学究了,王辞华“噗通”一声,笑道:“哥哥,你想睡也不能睡,这一路的情形,我可得好好问问你。”

王贤良也笑道:“府里的情形,我自然也得问你了。”

缔造王家未来辉煌的两个人。此时,还是此间少年,竟是相携着往京城酒楼去了,打算一尝京城特色的小吃,而那些事关王家未来的对话都和着烤鸭,豆汁儿,焦圈儿和炒肝儿。

“哥哥,看来舅舅是极喜欢你的。你就没想着弃文从武?”王辞华利落地包了一个烤鸭卷儿,递给哥哥。

王贤良接过,一口吞下,闻言无奈道:“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舅舅每日都要训练我,这一路竟没时间读书了。”

王贤良这声舅舅,便说明了成大将军与王贤良的关系之好。寻常庶出的子女,哪里能自在地称呼舅舅,王淑华便是不能的。

“这是好事。”王辞华又是赶紧为哥哥卷了一个,“我原本就觉得哥哥太爱念书了,在长身子的时候,就该多练练,今后才能壮实。哥哥如今就很好,看着威风又儒雅。”她将卷递过去,又顿了顿笑道,“胃口也好。”这一刻钟的时间,大半盘的鸭子都入了王贤良的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