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37) - 一本书读完人类的历史 - 崔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一章《一本书读完特种作战的历史》(37)

“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行动——美军空袭卡扎菲营帐

“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与利比亚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爆发的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形式的特种作战,也是美国海、空军自越南战争后组织实施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虽说其持续时间很短暂,然而其组织之严密,行动之突然,空袭之巧妙,展示了“空中闪击”这一未来特种作战新样式的特点。卡扎菲惹怒美国

1969年8月1日,利比亚上尉军官卡扎菲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持亲美立场的“联合王国”,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担任国家元首。

▲里根总统

卡扎菲执政初期施行既反苏又反美的政策,后逐渐演变为靠苏反美。卡扎菲执政前,美在利比亚有6家石油公司;拥有价值70亿美元的租借地,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美与利比亚签署过多项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定;美在利比亚设有军事基地,驻有6000名军事人员。卡扎菲执政后先后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空军基地,废除了同美签订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限制美国舰船在利比亚领海的行动,最终在1982年与美断交。与此同时,利比亚又从苏联购买了多达100亿美元的军火,向苏联提供了5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成为苏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1982年以后,国际上连续发生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1984年4月美驻贝鲁特大使馆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死亡63人;1985年6月,恐怖分子劫持了美环球航空公司817次航班客机;1985年12月27日,罗马和维也纳机场遭到武装分子袭击,19人(包括5名美国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上述事件发生后,卡扎菲不是表示“支持”就是表示“祝贺”,甚至公然宣称,“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训练”。利比亚“顽童”般频繁的反美举动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犯”、“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为了维护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霸权,维护“汤姆大叔的威严”,同时也为了整个对苏战略的需要,即排挤苏联,称霸地中海,美国不能不教训这个不安分的卡扎菲。1985年2月28日,里根授命驻地中海的第6舰队处于高度战斗状态,扬言对利比亚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美军广泛利用侦察卫星和空中侦察机对利比亚进行军事侦察,并派出现场特工人员观察与核对利比亚各重要军事目标的位置,搜集有关资料。美对利比亚的战争一触即发。

“草原烈火”行动

1986年3月22日,美宣布,以“珊瑚海号”、“萨拉托加号”、“美国号”三个航母编成的特混舰队将于3月23日到4月1日在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并声称,演习期间,美军将飞跃锡尔特湾,进入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线”。与此同时,利比亚加紧在国内进行紧急动员,征召预备役,宣布全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美国的航母编队

3月24日清晨,美开始对利比亚进行代号为“草原烈火”的第一次空袭,美三艘舰艇进入“死亡线”。当日下午2时52分,利比亚从锡尔特镇发射两枚萨姆-5导弹,由于美军施放电子干扰,一枚导弹空中自毁,另一枚坠入大海。而后利比亚又向美发射两枚萨姆-5导弹,仍未击中美机。晚9时20分,美军开始了行动。一架a-6舰载攻击机向利一艘导弹巡逻艇发射“鱼叉”式导弹,使该艇当即沉没。晚10时许,从“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的舰载机向锡尔特镇的萨姆-5导弹基地发射两枚“哈姆”式远程抗辐射导弹,使该基地瘫痪。11时许,美攻击机对一艘向美舰接近的利导弹巡逻艇发射两枚“鱼叉”式导弹,重创该艇。25日凌晨1时15分,美“约克城号”导弹巡洋舰又对正向其接近的利一艘导弹巡逻艇发射2枚“鱼叉”式导弹,该艇毁亡。1时54分,美舰载机再次对修复待发的萨姆-5导弹基地进行了攻击,使该基地再次瘫痪。8时许,美军又击沉利一艘导弹巡逻艇。17时美军撤离,第一次袭击结束。此次战斗中,美舰在“死亡线”以南停留75个小时,美舰载机共起飞1546架次,其中越过“死亡线”188架次。整个冲突中美军机舰无一损失。利比亚被击毁导弹巡逻艇4艘,锡尔特镇2个萨姆-5导弹防空基地的主要设施全部被摧毁,死亡约150人。

▲舰载攻击机

利比亚遭受美军第一次空袭以后,国际上又发生了两起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4月2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客机在从罗马飞往波恩的途中发生爆炸,炸死4名美国乘客。4月5日,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被炸,死伤56人,其中44名美国军人被炸伤,一名美国士兵被炸死。事后,美情报部门证实这些事件均为卡扎菲直接指使所为。

“黄金峡谷”行动

这两起恐怖事件使得美国特别恼怒。里根认为,这是对美国不宣而战的战争。当即决定对利比亚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并指令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详细作战方案。9日,里根原则上批准了作战方案,即“黄金峡谷”行动计划。

1986年4月15日凌晨,美军对地处北非的利比亚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空中袭击,整个空袭共持续18分钟,摧毁了黎波里、班加西附近的5个军事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这次空袭作战,行动之突然、战术之巧妙、组织之严密、效果之理想,令世人瞩目。

为了实施此次作战计划,美军调集了空军、海军中的大量兵力,包括第6舰队的32艘舰船,内有两艘航空母舰和海、空军的150余架飞机。美国第6舰队司令凯乐索中将担任战区总指挥。当时的美国空军最高长官、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将军也坐镇英国空军基地。

▲美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4月14日晚19时左右,美军战术航空兵驻英国空军基地的f-111战斗机分别从英国的拉肯希思、赫福德和费尔福德、米尔登霍尔等4个机场起飞。其中战斗轰炸机24架、电子干扰机5架。战斗机起飞前的23分钟,两天前从美国本土紧急转场至英国的美国战略空军的30架大型空中加油机已提前起飞,部署在航线上准备为战斗机加油。原先美军准备借道法国或西班牙领空飞至地中海,这样单程约为2400余千米,后因法、西两国未予准许,只得绕道大西洋南下,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这样单程航线要飞5200余千米。完成集结,进入攻击后再沿原途返航,往返航程就会达到11000余千米。这样的长途奔袭在世界空袭史上实属罕见。往返航线上设立了6个空中加油站。空中加油极其危险,特别是在空袭前进行的4次空中加油都是在夜间无线电完全静默条件下进行的,战斗机飞行员只能依靠加油机机腹下的那枚小小的红色信号灯一点点接近加油机,伸出加油管路接通油路,每次每架飞机加油4分钟,加油8吨。此时,飞机还在飞行状态中,要相互协调,保持高度,保持速度,保持航向,稍有不慎即会双机坠毁。加油完毕,飞机飞向下一个空中加油点。当时有人曾说“美军在此次行动中的空中加油是一种令人目眩不已的空中芭蕾舞。”

4月15日凌晨1时,长途奔袭而至的美空军f-111飞机和ef-111电子干扰机飞临地中海上空,与先期起飞的近百余架海军航空兵的各类飞机完成空中协调,准备突击。凌晨1点56分,第一波攻击开始。美国空军的ef-111电子干扰机和美国海军的ea-6b电子干扰机首先对利比亚海岸线附近的岸基雷达、无线电、指挥体系进行了强烈的电子干扰。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的a-7攻击机和f/a-18战斗攻击机对利比亚沿岸的5个雷达站和5个地空导弹阵地实施了猛烈的攻击,先挖掉利军的“眼睛”,剪掉利军的“舌头”,为主力部队突击创造有利条件。此时,利比亚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已陷入一片混乱状态,出现了通信中断、雷达迷茫、武器失控、情报闭塞、指挥不灵的局面。凌晨2时整,美空军f-111战斗机和海军a-6攻击机按计划突袭了黎波里和班加西市的5个重要的军事目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全部袭击于2时14分结束,共持续18分钟。美军投弹100余吨,摧毁利比亚5座雷达站、5个地空导弹阵地和5个预定的大型目标,炸死炸伤700余人。其中,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一个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被炸伤,卡扎菲本人也被炸伤。美军一架f-111战斗机被盲目射击的高炮击中,坠毁于地中海,两名空勤阵亡,其余飞机都按计划安全返回机场或航母着陆。

▲利比亚海岸

▲f-111战斗机

美军的这次“黄金峡谷”作战计划,从计划制定、兵力调遣,以及完成空袭作战,前前后后只用了5天的时间,效率极高。空袭中,不仅动用的空军、海军兵力兵器多、种类多,组织指挥复杂,协调行动难度大,而且又是在漆黑的夜晚,大量使用精密制导武器,取得了理想的作战效果,同时也将空中作战的多机种合作战样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据外刊报道,f-111飞机的飞行员是在出击前“一分钟”接到任务的。虽然“一分钟”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从美军选定f-111、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在美国布置任务到机群出击,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由海军第6舰队担负的战场指挥,组织严密,动作协调,基本上未出现大的漏洞。特别是美战术空军f-111的飞行员长途奔袭达1万余千米,空中飞行13~14小时,表现了极好的飞行耐力与战斗力。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军空袭利比亚是一次“外科手术式”的长途奔袭。行动本身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这种“割上一刀就跑”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愈演愈烈,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空中闪击”的特点

“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与利比亚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爆发的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形式的特种作战,也是美国海、空军自越南战争后组织实施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联合作战,虽说其持续时间很短暂,然而其组织之严密,行动之突然,空袭之巧妙,展示了“空中闪击”这一未来特种作战新样式的某些特点。

多种机型联合行动。自从飞机用于轰炸以来,空袭大多是集中使用同一机型。轰炸机群主要依靠自身的攻击系统选择目标、实施轰炸。侦察机或出现于轰炸之前,或出现于空袭之后,伴随掩护的机群大多起“护送一程”的作用,空袭的整体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随着航空兵器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功能的适合执行不同任务的专业机种。因此,在空中作战中形成了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地位不同的多机种空中作战群体。这一空中作战群体是个组织严密、联系紧密、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一体化作战系统。美军这次空袭,就是多机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利比亚实施整体突击的一个成功例子。它的整个空袭兵力可划分为几个不同功能的系统:由侦察机、预警机组成的预警指挥与控制系统;由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机组成的“软”、“硬”压制系统;由携带大量精确制导炸弹的多种攻击机组成的突击系统;由各种战斗机组成的,主要负责掩护攻击机作战行动的掩护系统;由空中加油机、空中救援机等组成的负责战勤保障的保障系统。这些系统在协同上可谓天衣无缝,其总体合力必将大大高于传统单一机种的作战威力。

▲美国a-7攻击机

精确打击要害目标。以往的战争,都强调以对方的指挥系统为空袭的主要突击目标。这是因为指挥系统是部队的“神经中枢”。然而,当时由于航空兵器和情报侦察手段性能的限制,往往难以如愿以偿。而现在,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间谍卫星、遥控传感器、无人驾驶飞机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等的广泛使用,攻击机可以不进入对方防空区域,或在对方的防空雷达视距以外,甚至不进入对方领空就能对目标实施攻击。从而,给对方判别敌情意图和组织有效的防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首先,出发基地远。参加空袭的33架飞机中,18架f-111战斗轰炸机从英国的空军基地起飞,绕道大西洋,由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15架a-6和a-7喷气式攻击机来自停泊在地中海中部的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基地远离攻击目标,使对方难以判断空袭的时机、机型、飞机数量诸要素,增大了空袭的突然性,也有利于提高空袭兵器的生存力。其次,攻击距离远。美军吸取了越南战争和黎巴嫩战争的教训,改变了过去飞抵目标区上空俯冲投弹的传统战术,采取新的攻击战术,即主要依靠空中预警系统和舰队的系统准确地发现、识别、跟踪目标,并在远距离或在雷达视距以外发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命中摧毁目标。如1986年3月24日,美两架a-6型攻击机巧妙地向距离30千米以外的一艘利比亚巡逻艇发射了两枚“鱼叉”空对舰导弹和“石眼”式集束炸弹,攻击距离恰好在利巡逻艇的雷达视距之外,使其在尚未发现来犯之敌的情况下,就遭受了“长拳”的重击,结果只能是落人防不胜防的境地。

电子干扰软硬兼施。电子战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作战效能同时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的一种作战样式,它一般不直接对敌方人员和武器装备造成杀伤,但它却能使敌方无线电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制导兵器失控、指挥失灵、协同失调。同时,这种电磁领域的斗争不仅贯穿战争的始终,而且往往“兵马未动,电子先行”。美军这次作战就运用了这种战术,在攻击前先以18架电子战飞机对利比亚实施强干扰,接着以战斗攻击机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利比亚防空雷达站,然后再用攻击战斗机发射精确制导炸弹对5个重要目标进行攻击。这次袭击行动中可以看出其对软硬武器的灵活运用:以电子侦察,充分掌握突击目标的信息,并进行详细研究;以电子干扰,全面瘫痪对方的通信联络,使其指挥通信中断:以反辐射导弹彻底摧毁防空雷达站,使对方防空导弹致盲;最后,使航空兵器能对指挥机关这样的点状目标实施几乎是准确无误的突袭。而这次美军对利比亚的5个目标的袭击,其中两个设有卡扎菲的指挥所,一个设有利比亚的ci中心。这充分说明在未来空袭中,拥有高技术武器的一方,试图对敌方指挥系统等有限要害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突击,将其在瞬间内摧毁、破坏或歼灭,从而迅速达成打击对方的政治目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远程奔袭直捣纵深。第一、二代作战飞机作战半径约为400千米,通常只能在对方战术纵深或浅近战役纵深活动。歼击轰炸航空兵以突击浅近纵深的目标为主,远程轰炸机则突击大纵深和便于往返的目标区。美军空袭利比亚时装备的新型飞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飞机相比,最大飞行速度增加了3~5倍,作战半径增加了2~3倍,第三代歼击轰炸机最大作战半径已达1000千米以上,载弹量增加了2~10倍。飞机性能的增强,缩短了空袭行动所需的时间,并得以超越地域限制,突击对方全纵深。充分展现了未来空袭作战的显著特点。

“超视”重击防不胜防。随着导弹、巡航导弹射程增大,机载武器的攻击距离不断增大。未来空袭作战,将以中、远距离攻击为主,以精确制导炸弹打击预定目标,确保顺利达成预期目的。由此可见,电子战已发展成了一种有效的“战斗力”,并成了空袭作战中确保飞机生存和实施精确打击的必不可少的软杀伤手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