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6) - 一本书读完人类的历史 - 崔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四章《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6)

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时间是从1750年到1820年。

古典音乐的发展,在巴哈时代的末期,便进入了“古典乐派时期”,所以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1750年那一年作为起点。此外,因为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显示出浪漫式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贝多芬晚期的1820年做为终点。

古典乐派时期,虽然出现的时间极其短暂,但是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就让我们去重温那一抹历史的亮色吧!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最伟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人类艺术史的精彩作品,直至现在,古典主义时期,也是人类回顾往昔历史的重点关注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这段历史上的一抹亮色。

古典主义的定义

西方音乐史中的古典主义时期,通常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的这一段时期。“古典”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典范,即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视为经典,而加以崇拜、模仿。所以古典主义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传统;二是追求艺术作品的思想明确和清晰、表现形式完美和典雅。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相继进入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就在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爆发了一场“启蒙主义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精神的解放运动。“启蒙主义运动”的思想家们反对宗教观念和封建专治制,推崇理性、自然、科学,提倡平等、自由、博爱。在启蒙运动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音乐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音乐思想、音乐风格、体裁形式以及公众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8世纪以来,音乐逐渐走出宫廷和教堂,音乐艺术的欣赏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新兴中产阶级涌向商业售票的剧场和音乐厅。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乐谱及各类音乐书刊得到大规模印刷开始流入普通民众手中。又因为乐器制造业的繁荣,提琴、钢琴等乐器开始成为广大市民群体的娱乐工具。音乐家也从原来的经济上依赖于贵族和教会的“艺仆”地位,走向社会,成为独立的自由音乐家。

▲钢琴

在公众的音乐活动日益活跃、音乐艺术的欣赏者不断向普通市民下移的情况下,巴洛克时期的许多音乐思想、音乐体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大众化、世俗化的音乐艺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表现在: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欣赏的群体越来越小,而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内容的,并以各同民族语言演唱的喜歌剧应运而生;被广大公众认为“深奥”的复调音乐风格的主流地位逐渐被明晰、愉悦、动人的丰调音乐风格取代;同时巴洛克时期盛行的通奏低音的写作和演奏方式也被取消,作曲家对整个乐谱的各个声部给出明确的标记;音乐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开始向器乐方向转移,一些新型器乐体裁,如弦乐四重奏、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得到快速发展。

创作活动与创作思想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活动、创作思想十分活跃。在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出现了许多音乐家群体,比如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等。其中尤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艺术成就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音乐特征,他们的代表作曲家是著名的音乐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时期器乐的发展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声乐艺术占主导地位,到了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获得独立发展,古典主义时期,器乐音乐进入了繁荣时代。巴洛克时期的一些重要的器乐体裁,如奏鸣曲、协奏曲、组曲等在古典主义时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中,三重奏鸣曲占主导地位,到了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特别是为古钢琴和钢琴创作的独奏奏鸣曲发展成主要的奏鸣曲体裁。而最具古典主义时期特征的新的器乐体裁是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一种室内音乐形式。它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的弦乐四重奏形式。这四件乐器可以构成四个声部,它既可表现复调音乐的风格,又能尽显主调音乐的魅力,是体现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最初弦乐四重奏主要是宫廷中为少数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在进入启蒙时代后开始走向世俗,成为音乐厅的小型器乐演奏形式,后来,弦乐四重奏也成为音乐家创作的重要器乐体裁之一。

海顿(1732—1809)被认为是最终确立弦乐四重奏的作曲家。他共创作了80多首弦乐四重奏曲,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小夜曲》是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793—1799年间创作的14首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达到了室内乐创作的顶峰,这些作品包括《云雀》《皇帝》《太阳》和《俄罗斯》等。另外,莫扎特(1756—1791)创作了弦乐四重奏23首。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基础上,贝多芬(1770—1827)晚期创作了16首弦乐四重奏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每首都堪称精品力作。

▲海顿

交响曲的产生

“交响曲”一词来自希腊语,原为“声音齐响”之意。在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一词被用来命名一种新的大型管弦乐套曲形式的音乐体裁。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序曲。歌剧序曲往往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是采用快—慢—快结构谱写的管弦乐曲。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一些音乐家将这些序曲直接应用到音乐会的演出,有的音乐家还按序曲的结构形式改编及创作管弦乐套曲用于演出,并将这些套曲称为交响曲。这一后,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洛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的主要器乐体裁。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国纷纷建起了自己的管弦乐队。交响曲创作和演出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这三个地区的音乐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他们对交响曲的发展和最终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曼海姆乐派

在早期探索交响曲创作中,以捷克音乐家斯塔米茨(1717—1757)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斯塔米茨首次在初期意大利交响曲的三乐章套曲结构中增加了一个快板终曲乐章,形成了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四乐章结构,并在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快板中增加了一个抒情性的第二主题,用来与活跃、积极的动力性第一主题进行对比,从而基本上建立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为后来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交响曲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斯塔米茨领导的曼海姆管弦乐队规模不断扩大,在1756年,达到56人的编制,他们出色的演奏享誉整个欧洲。在演出中,他们能演奏出从极弱到极强的各层次的力度表情,尤以大幅度渐强及突发强音的演奏著称。当时有一位音乐评论家称赞曼海姆管弦乐队道:“他们的强音好像是雷鸣,他们的渐强好像是瀑布,他们的渐弱好像是小溪潺潺流向远处,他们的弱音好像春天的微风。”这种音响效果演奏的交响曲,征服和吸引了欧洲广大听众。

2.柏林乐派

柏林乐派是18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北部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巴赫的儿子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他的主要作品形式是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及室内乐、交响曲。

柏林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是强调交响曲中的感情表达,其音乐作品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

▲交响乐演奏现场

3.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当时音乐生活十分活跃的维也纳地区形成的一个乐派,代表音乐家为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他一生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海顿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成功实践,最终确立起古典交响曲的典型结构形式。具体来说,古典交响曲为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音乐充满活力和信心,由两个对立的主题对比展开。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音乐体现矛盾冲突之后的休整。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采用明快的舞曲风格的回旋曲式,音乐体现内容或矛盾的结果。

▲贝多芬塑像

莫扎特共创作了41首交响曲。他后期的优秀交响曲作品,在奏鸣曲的两个主题的对比、和声、调性的新颖安排、强烈的戏剧性及情感揭示的深度等方面都超过了海顿。

贝多芬创作有9首交响曲。他的作品比海顿和莫扎特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贝多芬作品的产生,往往要经过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他创作构思一部作品时,从捕捉到一个乐思到形成理想的成熟作品,需要反复推敲、修改、提升,因此时间很长。但贝多芬的作品同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相比,内涵更深刻,结构更复杂,布局更具哲理性,表现更为宏大震撼,整个作品更富创造精神。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达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巅峰。

海顿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常打破常规,他的音乐作品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

海顿生平

海顿于1732年出生在奥匈边境一个名叫罗劳村庄的车轮匠家庭。

海顿从小就从父母亲那里接触了奥地利民间音乐,5岁时,他被堂兄弟弗朗克带到海英堡家中,接受了音乐基础教育。8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圣司蒂芬教堂的唱诗班,充当童声女高音歌手,同时在这里接受十年的传统音乐教育。

到17岁变声时,海顿被唱诗班除名,从此生活无着落,有时参加民间乐队的演奏活动,有时充任私人教师教授小提琴或古钢琴以维持生计。这段艰辛的生活,使他磨炼了勤奋刻苦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后来他为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波波拉担当钢琴伴奏,借机学习了作曲理论,并结识了著名音乐家格鲁克,使他受到莫大的激励。

1755年,海顿在孚伦贝尔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期间,创作了第一批四重奏曲作品12首。1759年,经孚伦贝尔格介绍,他受聘为波希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的乐长,在那里写下了第一首交响曲。

1761年开始,29岁的海顿,在匈牙利爱森施塔特的埃斯特哈齐王子的管弦乐团,度过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这个拥有30人编制的乐团,为海顿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海顿曾任指挥、作曲,并在1766年担任了乐长工作。虽然乐长仍是奴仆,但海顿的艺术生涯却因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格鲁克

海顿人生的第一阶段

在海顿人生的第一阶段中,即1761年至1770年,海顿创作了d大调第31《号角交响曲》等三十几首交响曲,十几首四重奏曲及小型乐队用的嬉游曲,此外他还创作了歌剧。他这一阶段的作品,大多是生活风俗性的音乐,他的创作还没完全摆脱旧的影响。

海顿人生的第二阶段

在海顿人生的第二阶段中,即1771年至1780年,海顿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作品中出现了和以前不同的新内容。他着意摆脱器乐曲偏重娱乐件的倾向,创作出富于戏剧性和深刻表现个人激情的抒情性音乐。在这阶段,海顿常常采用具有伤感情调的小调式,表现哀怨情绪。如悼念一位英雄之死的e小调第44《悼念交响曲》,f小调第45《告别交响曲》和f小调第49《受难交响曲》等。

▲海顿全身塑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