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微服 - 奉天靖难 - 好吧我错了名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奉天靖难 >

第26章微服

王府后殿的书房内,朱权正在奋笔疾书,他的桌案之上已经有了几封书信。

这几封书信之中除了一封是准备送往金陵的之外,其余的几封乃是写给辽王、庆王、谷王和代王的。

除了给金陵的信件上内容完全不同之外,朱权写给几个兄弟的书信上内容都差不多。

如果在外人看到这些书信,恐怕要大骇了。

这些书信之上,朱权联络几位边王,希望能够几位边王一起随他向金陵上表,除了对朱标之死致哀之外,最重要的是暗示朱标的地位应当由朱标一脉继承。

写好之后,朱权将手中的狼毫笔架在了笔架上,然后对着小成子说道:

“小成子,这几封信派快马送出去,另外通知胡长吏,请他午时五刻到王府西边的遵义门会合!”

“诺,殿下!”

...........................................

一个人影急匆匆走进燕王府书房之中,看周围燕王府侍卫对其视而不见的态度,显然此人乃是燕王府中老人了。

此人走进书房之中后,丝毫不言语而是默默的将一份资料递到了朱棣的面前。

接过此人递来的文件,朱棣眉头一皱然后便上下看了起来。

在朱棣翻动文件的过程之中,那个人影一直恭敬的站在朱棣的身边丝毫不言语。

此人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脸型呈方,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其脸上的两道剑眉格外的神俊。

“马和,你做的很好,暂且下去吧,对了,金陵方面,这段时间要加强渗透特别注意对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监视,另外派人去西北,给蓝大将军传达一下我的善意!”

“诺!”

若是朱权在场的话,听到这个年轻人的姓名恐怕恐怕便要大吃一惊了。

马和,生于1371年,昆明人,蓝玉平云南之战后,看中其天资聪慧,因此将其掠至南京而后阉割送入燕王府中伺候。

时年马和只有十一岁。

到了燕王府中之后,凭借其聪慧,逐渐获得了燕王府上下的看重,其后更是获得了朱棣的青睐。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去年,朱棣下令马和负责燕王府的情报机构,这对于二十一岁的马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燕王府的情报机构系统不仅没有出现疏漏,相反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增长,这让朱棣对他更是看重。

马和离开之后,朱棣拿着手中的几张纸紧紧的捏着久久不曾放下。

这几张纸虽然很薄,但是对于朱棣来说,这却是承载了他的雄心。

若是让洪武帝见到这些纸张的话,恐怕连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个四儿子居然已经在尽量埋下了这么多的暗子。

虽然说朱棣无法像洪武帝一般通过锦衣卫监视全国,但是他的情报机构在金陵却也是渗透的相当之深。

眼下的情况是朱标病逝,大明皇储之位空悬,而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的人又不止一个。

若从朱标一系来说的话,那么朱允炆和朱允熥拥有同样的资格,两者之间各有所长。

朱允炆在文官势力方面占优,但是朱允熥却拥有着军方的支持。

朱允熥的背后是蓝玉,而蓝玉却是在徐达、常遇春死后,大明将帅第一人,其势力遍布大明上下。

甚至这种军方势力,就连在大明北方边王之中堪称第一的朱棣都无法匹敌。

而如果不从朱标一系来选择的话,那么便是秦王、晋王两位嫡皇子,但是这两位皇子此前曾有不少的过失,而朱棣虽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却是孝慈高皇后抚养长大的,因此也算有半个嫡子名分。

从候选人来看,有能力竞争皇储宝座的有五人,但是实际上从朱棣和道衍一番谋划之后,朱棣便熄了争一时长短的心思。

毕竟这个时候太早跳上桌面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朱棣还将会因此成为各方势力的眼中钉。

而此前,朱棣授意自己一方的人马全力支持秦王,目的也正是在此。

当然,朱棣是清楚秦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机会,真正有可能登上皇储之位的其实还是朱标的两个儿子。

但是朱棣的目的正是通过此举让洪武帝以及东宫之中的一干人等知晓,自己并没有登上那个位置的野心,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少人放心。

朱允熥虽然背后的势力较强,但是却并非绝对的,相反,拥有文官势力支持的朱允炆恰恰是朱棣担心的存在。

............................................

大宁宁王府西门遵义门处,胡宁已经等候在了这里。

胡宁知道朱权此行何为,不过他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千户一案之中牵扯的东西已是越来越多。

若是不快刀斩乱麻尽快将此事决断的话,那么军心动摇是板上钉钉的,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整个大宁都司的军心。

“胡长吏,久等了吧!”

就在胡宁心中想着谭刚一案可能的种种后果之时,朱权已然来到了遵义门处。

此次出行,朱权特意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身上并没有身穿亲王的礼服,而是一袭普通的青衣。

另外跟在朱权身后的护卫也仅仅只有三人。

看到这一幕,胡宁眉头一皱便开口劝谏道:

“殿下,纵然您想要微服出访,但是护卫是否有些薄弱了?大宁归化未久,城内杂胡不在少数,白龙鱼服实非君子所为!”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朱权也了解了胡宁并非是一个古板的人,因此对于这位长吏,朱权还是颇为喜欢的。

因此,听完胡宁的劝谏之后,朱权脸上并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只是微笑着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