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暗流
而对于朱允炆以及东宫一干人等来说,眼下洪武帝将会给朱标赐予什么样的谥号成为了他们最为关心的焦点。
“黄师傅,这件事情由我上奏真的好吗?”
现在的朱允炆可不是一个什么都朦朦胧胧的少年,朱允炆知道谥号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在自己的父亲死后,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的角色。
要知道朱标在病重之时便使尽了全部的力量将朱允炆推到了前台,而后在洪武帝的照应下,更是让朱允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事。
但是即便如此,朱允炆想要替代其父在东宫的位置,那么就不得不面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熥。
古往今来,若要继承家业,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何谓名正言顺自然是嫡庶有分、长幼有序。
朱标共有两位妃子,其中太子妃乃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只不过后来因生朱允熥难产而死。
而朱允炆尽管在朱雄英死后乃是皇太子的长子,但是其却是由次妃吕氏所生。
因此换而言之,朱允熥乃是嫡子,而朱允炆却是庶子。
“殿下,太子殿下的谥号一事必须由您来代为上奏!
从来都是子为父请谥号,若是此事由旁人率先提及,难免会影响到殿下您在朝野上下的威望!”
听到黄子澄这么说,朱允炆的神情慢慢坚定了下来。
谥号一事事关史书对朱标的盖棺定论,同时更事关东宫上下日后何去何从。
朱允熥纵然是嫡子,但是因为其母常氏生他难产之子,因此又被冠以”不祥之子“的名号。
当然,这个名号是否是有人故意制造的尚且不提。
但是在朱雄英、马皇后、朱标陆续逝世之后,洪武帝心中却是在这个谣言之下生出了一丝隐晦之心。
再加上朱允炆在朱标病重之中展现出来的仁孝以及朱标死后对众兄弟的长兄风范,则更加让朱允炆受到洪武帝的看重。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朱标的努力。
在朱标病重之时,朱标便数次向洪武帝上奏,其奏章内不提别的,除了谢恩之外,便是叙述朱允炆的至纯仁孝,可见朱标的心中是倾向与朱允炆的。
随后,在黄子澄便让几个东宫太监端来了文房四宝送到了朱允炆面前的小案之上。
一身麻孝的朱允炆就跪在朱标的灵位之前摊开宣纸,然后俯首用功。
请谥号的讲究有很多种,首先作为请谥号的奏折上要书写请谥号之人生前有何等功过,其次要提及请谥号之人生前的美德,最后还要将作为人子的哀痛表达出来。
写着写着,朱允炆不由的潸然泪下。
朱标是一个好太子,而对于朱允炆来说,朱标更是一个好父亲。
对朱允炆,朱标从来没有表现的像洪武帝对其一般的严厉,对朱允炆,朱标完全可以用宠溺二字来形容。
看到朱允炆俯首案上,朱允熥的嘴角不为人所察的露出了一个冷笑。
现年已经十五岁的朱允熥并不是一个小孩子,更何况,从他长大之后,他的两位国公舅舅乃至于那位大将军舅姥爷都非常关心朱允熥,再加上一些常遇春生前的老部下的关注,因此朱允熥对很多事情都是清楚的。
对于那个“不祥之子”的名号,虽然朱允熥并不知道出处,但是料想和黄子澄这些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自然是全身心的支持朱允炆的。
朱允熥知道请谥号的奏章的重要性,毕竟礼法上,请谥号应该是由继承人来书写。
但是朱允熥也知道,现在并不是和朱允炆争这些的时候。
毕竟眼下朱标刚刚逝世不久,要是因为奏章一事,他和朱允炆在东宫之中闹起来,那么不管有理没理,他的那位皇爷爷恐怕都会将板子重重的打到他的身上。
因此对于眼前的一切,朱允熥一直都是冷眼旁观。
这封请谥号的奏章足足写了两个小时,当朱允炆在奏章结尾写上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更是已经摇摇欲坠。
看到朱允炆的情况不妙,黄子澄连忙不顾朱允炆的反对,让东宫太监们将朱允炆扶回侧殿之中休息。
朱允炆离开之后,黄子澄立马叫来了一个东宫属官,然后命其尽快将奏章送到御前。
朱允炆没有注意到,黄子澄更没有注意到,当他们离开朱标灵堂的之后,朱允熥也悄悄的离开了。
“小安子,这里有封两封信,你立即送往宫外开国公府和凉国公府,在开国公府上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悲凉,告诉舅舅,就说黄子澄那帮人现在已经彻底站在了我的对立面,而且他们还正在准备对我下手,以帮助朱允炆坐稳位置,求舅舅一定要救救我!
至于凉国公府那里,你只需看到凉国公夫人之后说我非常想念舅姥爷和她,请夫人有空一定要来东宫看我,另外暗示一句说不得过上一段时间,我再也见不到舅姥爷即可!”
朱允熥的脸上一片狠厉之色,虽是少年,但是此刻若是见了朱允熥这幅表情,恐怕没人会将朱允熥当做寻常少年来看待。
“黄子澄、朱允炆,我才是嫡子,我绝对不会让你们的奸计得逞的!”
说着,朱允熥紧紧的握住了拳头。
当洪武帝接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已经快要到亥时了,从朱标逝世之后,洪武帝往往会在御书房之中待到很晚,甚至大多数时候都睡在了御书房之中。
当洪武帝看清这封奏章上的内容之时,本已苍老的面容顿时变得有些凄凉之意。
早在朱标的头七之后,洪武帝的脑海之中便想到了关于自己这位太子的谥号问题。
而当看到这封奏章之后,特别是当他看到朱允炆在奏章后半段的哀切之语之后,洪武帝下定了决心。
“懿文.....懿文,就懿文吧!”
国朝的谥号有着严格的规定,亲王为一字,郡王和大臣们皆为两字。
而其中大臣们的谥号会根据其文武的区别授予,例如文官谥号的第一字则为“文”,武官谥号第一字则为“武”。
但是作为太子,其谥号自然不能与亲王、大臣们混为一谈,自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