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宫里建了一个道观
第236章宫里建了一个道观九阴的想法跟裴敏儿一提,两人一拍即合。
要拒绝吐蕃求亲,总归要不能伤面子。
拒绝别人是需要实力的,比如,别人被拒绝后不高兴,随便派些兵去两国交界抢点财物,马匹,包括人什么的,或者夺上一两座城池,并不守,也守不住,只是要驳驳你的面子时,告诉你别人不高兴了。
你要么可以打回去,要么就压根不许他不高兴。。
大齐目前的国力,九州之内是兵锋所向披靡,但对于戈壁沙漠外,来去无规律的这些胡人,还是颇有些头疼。
就比如总有蚊子打你主意,一会咬一个包,一会又换个地方咬一个包,你就是用刀,用剑,却使不上力。隔靴搔痒,既不能重手出击,又频频被骚扰,很不爽。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没有理由不高兴。
没有出兵理由时,大齐的威严还是足以震一震这些蕃胡。
而且,吐蕃求亲,也是结盟的一个示好,很没面子的拒绝,有点伸手打笑脸人的意思,失了大国风范。
这样,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
但长平公主的岁数不能成为理由,今年小,明年小,总有长大的一天吧。
再说,看中长平公主,肯定不是看中她现在的未张开的姿容,也是看出了帝后对她的无比宠爱。
这样的结盟,一定让吐蕃占很大的便宜。赢取了长平,如果有人攻打吐蕃,那就是打长平啊!帝后怎么舍得自己的亲亲闺女担惊受怕。吐蕃的算计很是厉害。
不过,他们没算出,李稚跟太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太宗的女儿不少,李稚的女儿不多。最主要的,是关后也就这一个女儿。
九阴不想让这个妹妹也成为政权的交易筹码,他觉得,让长平公主出家,就是很好的办法。
在听到消息的一瞬间,他就想起了媛娘。
媛娘也是用出家躲避出嫁。
那么,小长平也可以。
人家有志出家,总不能强求吧。
那么,过几年,大家都淡忘了这个提亲,长平自然可以再重返凡俗。
既然时光可以让大家忘了孙无忌如何冤杀李恪,自然时过境迁,一切都可以忘掉。
裴敏儿很赞同避亲的主意。
她又告诉九阴,荣国夫人,就是关后的母亲,长平的外祖母,两年前去世,因为荣国夫人在长平小时候常常照顾她,长平总去荣国夫人家里玩,祖孙俩感情很不错。因此,长平提出为了纪念外祖母出家时,关后也就答应了。
这在大齐很普遍。
一来,是为故去的老人祈福,二来,也为小一辈积福。
大齐对于修行,并不像后世那样一入佛门深似海,轻易不得还俗。比如关后还俗,也并没有人纠结。
而心疼长平的李稚和关后,只是给她安了个名,当做小孩子玩笑并没当真。宫里宫外知道的并不多。
有了这个名义,稍微将出家做的更像一点,吐蕃自然无话可说。
李稚刚听说李仁今日就来谢恩,还有些奇怪,本来要免了,被贴身的宦侍提醒说许是急着有事。因此等听了李仁说了一通出家的好处后,有些莫名其妙。要让他退下时,李仁忽然道,“今日没看见长平公主。听说公主已经出家,修行还是在观里好。”
李稚皱了皱眉,这小子,颠来倒去说了这么多,竟说到长平出家一事。管得有点宽,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帝王的耐性必须好,他听完了淡淡的说,“长平那么小,去观里修行多有不便。”便准备打发李仁。
李仁转身谢恩要走,又回头笑道,“正是不方便。要是在太极宫给妹妹建一座道观,可是又方便了圣人的思念之情,又不违背天子敬重神仙的意思。要有这个观,可不就万事大吉了。”说完恭恭敬敬的退出殿内,才转身离去。
关后这时走出来,身上一袭貂裘护着,她是极怕冷的人。
看着李仁的背影,若有所思道,“倒是个好孩子。”
李稚道,“所以给了他刺史,让他历练历练,将来没准可堪大用。”
“三郎头还疼吗?”
“今日好些。只是长平的事,想的我脑瓜仁疼。你考虑的怎样了?”
关后笑了,“可是你的头风厉害了,人家专门来给你送主意,你倒听不懂。”
李稚疑惑看看她。
“这个孩子,不就给咱递了主意吗?”
“朕真是有些不明白。你说说。”
“以假作真。长平不是有个道号吗?我看,这两天就在宫里修建一座新观。让她正式出家。”
李稚这才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个傻孩子只管说什么出家好,正是为了提醒朕。倒没有想到这里,如此一来,吐蕃之事可解。”
“对啊,只是还是要挑一家女儿许了他们。不然倒像咱们嫌弃他们似的。”关后点头笑道。
她本来也想到拿之前长平出家的事做借口,但因为从未当真,这事也就不好做什么文章了。等听到在宫里修道观,才发现,这可真是一个好主意。道观都建了,谁说不是正式出家呢?这道观,吐蕃怎么知道何时建好的呢?
御驾回銮时,宫里修建的太平观已经好了,不过是个小观,两三件房子,一个小院。
并不是真要日日住了修行,因此不在乎建的如何好,但要尽快。
长平公主回宫后,就入住太平观,正式出家。观里还安排了几个师傅陪她。
李稚便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推掉了吐蕃的和亲,另外将宫里十来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宫人赐给了吐蕃的可汗,再加了许多丝绸、粮食,并大赞吐蕃忠心无二,是大齐忠实的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