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试探
第216章试探
大齐的散官本来是封给那些功勋大臣来彰显他们的品级的,立国后,一些大臣们渐渐没了实职,也不用他们管事,但跟随高祖太宗开辟功业,这个品级是在的。于是渐渐的,大齐便形成了一套官阶,散官。像范履冰这样先升了级,却没授实职的,便只管领俸禄,却不管事。只是范履冰正年富力强,一个通直郎扔在京里,就跟一滴水入了海,这么多散官,只有等到哪天陛下想起你,或者重臣推荐,才有起复的可能。
可是时间不等人,再等下去,范履冰已经耗不起时间了。
慕容大郎想起的重要事,就是为范履冰谋一个前程。若他掌了大权,肯定不会忘了他今日结交之情。为了还冯家恩情,他的前程越大,这个人情就越重。
最重要的,是慕容大郎想明白了,这个范履冰不是纨绔,而是一个正派人。正派的让人不想跟他交往的正派人。
纨绔的前程,不过是借父辈的光芒,父辈在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父辈不在了,那个功名前程,却是要靠自己去挣得。到了父辈攒下的人品和功劳消费殆尽,犯了事,跟平民百姓是一样的,说不好哪个帝王还拿纨绔来开刀,以显得一碗水端平,你看,连功勋后代都不将面子,犯了事,比老百姓还罚的重些,纨绔好冤枉。
范履冰不是纨绔,而且他有十余年地方官的经历,这些,都是如今朝廷缺乏的人才。只要有背景,怎么提拔都是有理由的。十余年的苦劳,都顶一个子爵的爵位了。
当然,大齐官员这么多,有背景的,有朝廷势力的,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被遗忘掉了,空负一生的抱负。
慕容大郎在范履冰绝望的时候伸出援手,他的未来不管怎样,也都是慕容给他谋来的。说不感激,范履冰是做不到的。唯一担心的,是这个人正派是正派,会不会比较执拗,到了高位,却不念旧情,为了天子忘了亲情友情人情?
嗯,要是这样,可就算了,毕竟要谋事,慕容是要掏出大把银饼子撒出去铺路,没有回报的事,谁会去下注?
拉着范履冰进了密室,两人相对跪坐下来。
“范邠州,遇到一个难题,还请范夫子给我出个计策。”
“什么样的难题?”
“我有一个岭南同乡,以前在大云城很是谈得来,交往甚好。此人学业精进,当日没有晋身之路,家里只是白丁,我家姑父便极力抬举,资助他一切费用。当日考了科举,有了功名。到了长安等着吏部的铨选考试。也是我姑父四处推荐,竭力帮他拿下一个实职,去做一州的参事。
如今我到了京城,赶上在他那个州,我家有个远亲犯事,不过是两家争家产,为了这个竟打起来,出了人命。我这个远亲却是并不知晓,连累进了牢狱。”
抬眼见范履冰脸色如水,波澜不现,依旧是不露于形色的样子。
便继续说道,“如今姑父吩咐我去处置这事,我却是犹豫不决。”说完一脸犹疑。
“犹豫什么呢?”
“范夫子,你说,我是跟他开口不开口呢?”
“既是不知,便是冤枉,自然可以申告。”
“可是,他若是托辞说不管事,不帮这个忙,我可怎么跟姑父那里回话呢?毕竟他去了地方之后,便失去了联络。”
范履冰摸摸下巴几根不多却缥缈的胡须,看着大郎不吭声。
慕容不知何故,伸头打量。范履冰干脆闭了眼,入定了。
“夫子不愿意出主意就算了,做这个样子,大郎可是不高兴了。”
范履冰还是不理。良久,吁了一声道,“你是想问什么,只管直说。这样扭捏作态,可不是你的作派。”
慕容一听,干笑了两声。
“夫子聪明,竟然看出我瞒了你。”
又接着道,“其实我是想问问,这样的事情,若是夫子,可会不会管呢?”
范履冰这才睁开眼,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道,“若是以我的经验,我是不怕麻烦的。做官做事,都越不过人情二字。”想了想,他叹了一口气,“当初我做知县时,人情往来总是免不了的。你那个老乡若是有担当的,必要明白,知一县事,其实,是知一县之人事,一县之银事,只有把人心捋顺了,才能把事情处理顺了。没有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官。只是,法纪纲常不可乱,这个有了,该做什么他就该明白。”
“这么说,夫子的意思是,若是你,你是肯帮忙的?”
“自然是要的。受人之恩,必当相报。”
慕容大郎心里欢喜,接着说道,“夫子这样说,我就去跟他求情去。看看他可是夫子一样知恩图报的好人。啊,对了,夫子,我今日来,还带了一个消息,只是不敢跟夫子讲。”
“哼哼,这才是正题吧,说吧,上次为了替范某出气,慕容大郎花了一笔大钱,范某感激在心。”
“不客气不空气。我这个,也是为了结交那个护国公嘛。跟范夫子没干系的。”
“你是那样想,范某却记得这个人情。刚才要说什么,快讲。再遮遮掩掩,扭扭捏捏,我可就走了。”
“哎哎哎,慕容就讲,就讲。”
近来关后找到李稚,说她特别思念先帝先后,尤其是先后在世时,推行的《女则》,应为大齐女子行为之守则。
李稚对母亲的感情最深厚,千古贤后的名声自然要让后世都知道。关后这样的建议让他感慨不已,也许关后对废后处置的也有悔意,这才想起自己的母亲。
“这个是什么事,跟咱们什么关系,大郎一天该做些正事,别总盯着传闻乱转。”范履冰不快的说。这个大郎,跟他就总不在一个道,他也奇怪,怎么自己就跟他有这个缘分,见着他喜欢,说上两句话,就想打他。
可是慕容大郎接下来讲的话,才让他明白,这个大郎忙的都是正事。
“以思念孙后之名选拔士子编书,以为将来之用,大郎猜,这才是新后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