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兴建工厂
有了十处宅子以及五百亩地,武大又可以尽情折腾了。好在棉花已经从唐朝开始普及了,现在并不需要引进什么,虽说棉花产量还不太高,但是对于一个新起步的纺织厂,供应量还是远远足够的。
随即武大一家人就开始招募人手,高薪召集木匠,工匠,大肆收购木材,仅仅两个月之后,木材就因为供不应求涨上了一倍的价格。武大见状立即叫停了收购工作。
同一时间,由于有模型机的存在,加上工匠们的不断模仿,研究,终于能做出来真正的纺织机了。当第一批纺织机出世以后,武大并没有拿去直接生产。
第一,由于棉花收购量还不够,第二,由于天气渐冷,棉花又是易燃品,所以不适合烧暖气大量开工。所以依旧搁置了一段时间,继而不断地收购棉花。
一时间,商人不断从各地涌入,陆陆续续从各地运来了高质量的棉花。而且紧邻草原,武大也收购了许多羊毛。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天气变暖了。
经过几个月不间断地折腾,终于造出来第二批纺织机。这次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几乎没有丝毫瑕疵,运行过程中也不容易卡壳了。而且纺织机足足有几百台。不光够用了,连外销都不是问题。
不过这种东西目前还不是外销的时候,首先还是满足于内需为好。
同时,由于潘金莲喜欢买地,半年以来,武大安排她去整个燕云转了转,在幽州以外的顺州,儒州、蓟州,涿州、宿州、云州等地都买了不少地。
好在是价格都便宜,也没花多少钱。这些都成了以后的工业革命根据地。由于新州以及附近一带山路崎岖,都被放弃了。
要想富,最起码的交通环境要好。武大也没闲着,由于系统的存在,可以便携地运输一批批的纺织机。另一块空间石也给了扈三娘,二人兵分两路,将纺线机和织布机都运到了整个燕云十六州。
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三月份。这里气候已经变暖,由于去年大肆收购棉花,羊毛的一系列动作,整个燕云十六州开始种植棉花。
粮食的产量也没影响。毕竟棉花所需的环境不太苛刻,缺水条件下也能生长的不错。所以一些质量不太好的土地都被人种满了棉花。
这下,武大就不用担心突然断了原材料了。而且,也不怕商人囤积居奇。毕竟自己的储备量不小,而且再过几个月铁路通车以后,还能到开封一带运送原材料过来。
朝廷的权贵世家门阀依旧是守住粮食赚钱,所以武大折腾棉花什么的基本上顺风顺水,没什么干扰可言。
期间据说又闹水患,又是闹地龙(地震)的,灾民无数。商人也好,世家门阀也罢,都大量囤积粮食,涨价十余倍。昧着良心挣黑心钱。
赵佶也曾大肆整治无良商家。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个粮铺的粮价格都基本没变,只不过都没货。逃荒的难民只能从“黄牛”手里购买一些高价的粮食,勉强度过难关。还好,朝廷也不是无所作为,之前大肆推广土豆,以及后期进口了番薯,产量都不少,价格比米面便宜十来倍。赶上灾情的时候,推广到市场上,也救了很多民众,没造成大量百姓饿死。
这东西储存难度不小,基本上种一年就得一年内吃掉,一旦长芽就产生毒素,造成食用者腹泻甚至死亡,不像粮食一样晒干可以存几年。所以也就断绝了商人囤积的念头。
几次灾害过后,朝廷的救灾成就远超从前,百姓们都不在怨天尤人,而是开始庆幸生活在这么一个太平盛世里,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于是人们对朝廷的印象更好了。
朝廷的所为,一时间竟拯救万民于水火,倒是形成了一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场景。宋徽宗的人气一时间暴涨,国运史无前例的强大。
武大也有些诧异,虽说这些东西是他开始推广的,但是后来没怎么管,除了自己种了点自给自足之外,基本就是放任不管了。
所以土豆的推广功绩归功于赵佶这个当朝天子,一点也没偏袒。也确实是赵佶用他的方法推向了全国,土豆刚刚出世三年,就能推向全国。这已经不是壮举这么简单了,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也许,他作为帝王,也有什么奇遇。武大反正是这样想的。两个穿越者,回到古代没干别的,都来种田了。
世界很大,少了谁也不会不转。但是世界又很小,那些有着丰功伟绩的人,文化上的历史名人都不会被后人忘记。
毕竟这是解决了民生的重要手段。像张骞出使西域,还有后世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多少特产。不光是丰富人们的餐桌,而是引进新的植物,给人们多了一些生存的空间。
现在虽然是国富民强,可都是站在前人的劳动成果下而成长的。长期的社会安定造成了人口爆炸,引进的多种农作物则是支撑人口增长的根基。
……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武大的工厂开始招人了。
幽州城万人空巷,第一个纺织厂招工了。
模仿后世的开业一般,武大请了专业团队表演杂技,舞狮子的,歌舞表演等等,在幽州城开展起来,犹如庙会一般热闹。
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借助一系列操作,吸引了大批看热闹的人,而且避开了春种,人确实很多。
仅仅三天时间,纺织厂和纺线厂就招了近千人。下游的成衣作坊则是不同,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招募的人比较少,只有几十人。但是上手难度不大,加上都是标准化的管理,所以可复制性很强。
一个星期之后,借助幽州的成功案例,武大依次又去了云州、蓟州等地。各地也都被安排了人,工厂也都招工了。
虽说其他地区的人不如这里多,但是支出也确实少很多。而且,这种流水线的工作,基本上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一批老人之后,慢慢地再进新人,能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生产线。
时间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所有的厂房都开始正常生产了。棉花,羊毛等原材料,也快速消耗起来。
武大与潘金莲早已经观察了自己厂房生产的布料,比市面上的棉布略微粗糙一点点,但是效率却高上几十倍。
也就是一个人能顶上原来几十人的工作量。产品差点,没事,纺织机迟早还会升级的,很快就能超越之前的手工。而且造价成本低了很多,用不了多久就能上市,彻底将衣服的价格打下来,弄成白菜价。
目前的价格只能是低于原来的价格一半,毕竟前期投入研发的钱还得靠这会儿快速赚回来。随着供应量越来越大,迟早会因为自由的市场将价格压下来。
到时候新升级的优质布料,羊毛衫什么的也照样能卖上好价格。市场的潜力总是无限的,商品总有高中低档。
最简单的纺织已经展开了,武大又将目光转到了塑料。太难太复杂的工艺先不考虑。还是从衣食住行方向考虑。塑料最基本的运用还是在衣食住行上面。
天气热了,武大脱掉厚厚的鞋子,一股男人味散发了出来。武大深吸一口气:“是时候造一批凉鞋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