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陶响球
“光是这些翡翠就能卖出天价,我怎么觉得这间墓室不是大爆炸时期死去的方士之墓。”师姐说道:“那些人死后不可能这么昂贵的陪葬,这些可都是天价翡翠了。”“有没有这么夸张?”老鬼咽了一口口水:“不是说出家人都清心寡欲的吗?怎么还会有这么贵重的佛珠?”
“民间有多少香客,这些香客当中,不都是富商权贵,进献这样的挂珠给大师也不出奇啊,真是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这样的发现,盒子里是什么??”虎头问道。
“你自己看吧。”我把盒子送到他面前,他接过去看了一眼,脸色也变了。
“这不是舍利子吗?”
盒子里面躺着三颗舍利子,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
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经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像佛陀涅盘后,所烧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
在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且兴建宝塔,以让百姓瞻仰、礼拜。
这三颗舍利子,碧绿色,有如鸡蛋般大小,就像是绿宝石一样,如此高级别的舍利子必须是得道高僧火化下留下来的,不止珍贵,更令人心生敬意!
封爷双手合什,嘴里念念有词,原来不止摸金一派规矩颇多,观山太保也是一样,此时,老鬼突然拉开佛台下面的抽屉,随即狂喜不已:“封爷,您看。”
那里面摆着好几本册子,观山太保盗墓不求明器,不求药,重在古籍,现在看到古籍自然是欣喜若狂,老鬼喜归喜,下手谨慎,先戴上手套才把里面的五本古籍取出来。
事情紧急,现在也来不及细翻,封爷让他先收好,随即再看四周,这边好像就供着这佛像,别的倒也没有其它。
“囤元宝,供舍利子,藏古籍,这地方还有什么?”大哥环顾四周,咬牙说道:“还有古家具,这地方就像是有人准备长期居住下去一样,那人呢?”
“隔了这么多年,肯定死了吧?”老鬼打着哈哈说道。
我和师姐对视一眼,想到了忌无,肯定这两个字还是收回去比较好,古往今来秘术颇多,见识过阴人与忌无、七邪后,我已经习惯不说太肯定的话。
“哥,你看,这是什么球?”萧羽突然从地上捡起一个圆球状的东西,好奇地问道。
球一般,外面上有着树叶一般的灰白色纹路,小巧得很,倒是可以一只手拿在手心中,虎头一愣:“这是陶响球!”
“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和现在的婴儿手摇铃是同样原理,古人的概念到如今依然还在用,真是神奇。”封爷笑着说道:“难道这里曾经有过孩子?”
我打个寒蝉,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异感觉,此时,师姐又看到墙上还有一具风筝:“怕是让封爷说中了,这里还有给孩子准备的物件。”
风筝大家都挺熟悉,每年三月三,在各大公园、广场上面,各式各样的风筝争奇斗艳外,还会一较高下,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远,可这具风筝与常见的并不一样。
风筝这东西在中国流传已久,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墨翟猛得一听上去似乎很陌生,但要说起他另外一个名字,就一目了然了,他就是——墨子。
墨子除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家,更是一名优秀的机械制造家,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
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所以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理论家,实践家,他的学识并不仅仅停留在文化层面。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风筝制作大师,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这一具风筝已经败坏到一定程度,主体架构是后天修复而成的,但相当巨大,比起一般的风筝足足大上两倍,风筝底部有一竹哨弓弦。
封爷看到这弦,兴奋地往前一步:“给我看看。”
他如此激动,师姐把风筝交到他手上:“小心,有点沉。”
封爷拿到风筝,如获至宝一般反复打量,终于长吁出一口气:“有后天修复的痕迹,但不是复制口,以当时风筝的材质,要一直保存千年,不太可能,修复也在所难免。”
什么,千年?萧羽脱口而出道:“您说这风筝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没错,一是从风筝所使用的材质来看,这些用现代的精密仪器就可以检测出来,二来,是这风筝下面的竹哨弓弦,据我所知,汉代有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曾经利用风筝做到一些事情。”
“莫非是指韩信?”我对历史倒也有一些了解。
“没错,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并且利用风筝做测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