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刺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七十九章刺

周一上午。八点五十。叶山河像往常一样到达办公室。

喝了两口徐朵朵泡好的新茶,开始例行的工作。

首先是各个公司负责人和集团重要部门经理过去一周的工作简报,他重点注意了江林,刘小备两人。

江林照例是套话,报告中依然只字未提关于山东棉花供应商的事。刘小备的报告言简意赅,几句话把企划部的工作说完后,直截了当地表示,目前来看,晶体管厂情况复杂,她这个未上任的“总经理”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变小,同时,由于鲁伯雄和工人两方注资入股,山河集团在这次改制中需要的资金和能够掌控的力度都变小,地位不再是决定性的,所以,她觉得可以委派其他的人去做这个总经理,她不想把接下来一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注定无聊的内斗中。当然,她也表示,她肯定会全力关注和支持这个项目,在新的总经理完全接手工作前,她将继续做好前期的工作。

阳谋。

这是叶山河第一感。

这么坦白勇敢地把自私自利的想法说得如此理直气壮,这位企划部经理还真是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叶山河在心里并不反感,相反,他开始认真顺着这位逆鳞的企划部经理思路往下想,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

好钢用在刀刃上,晶体管厂现在搅成一锅粥,-——接下来叶山河自己还要往里再加一把火,注定改制后的新公司会有一场混乱的内斗,既然山河集团已经不在其中担任决定性的角色,那么,继续让刘小备在企划部发挥作用其实是一个明智的安排。再说,接下来的蜀都饭店,肯定会有用得着她的地方。

但是,这会不会显得朝令夕改,让公司上下觉得儿戏?继续让刘小备去晶体管厂可能有些大材小用,但这也是对她的一个锻炼,毕竟,她还从来没有独挡一面过。

叶山河沉吟着,一时没有得出结论,准备先放一下,再回过头来考虑。

意外的是杨迁的工作报告。

杨迁在报告中说,他最近有一个想法,为了进一步落实以前搞的精细考核,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追求效果,节约工期,他决定对下面每一个项目经理进行更加严格的考核,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字,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经济责任,不仅跟奖金挂钩,而且要把工资的百分之七十用来浮动,当然,如果项目完成得好,对于项目经理,也要实施一定的奖励。

这个报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不同寻常之处,不是叶山河,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叶山河第一眼就看出了杨迁隐藏在这个看似普通报告背后隐藏着的真实意图:项目负责人制。

什么进一步严格考核,什么工资百分之七十浮云,都是烟幕,真实的目的是要对项目经理进行奖励。

杨迁是听说了上周五他宣布的合伙人制度,有样学样地在装修公司模仿推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觉得刘小备和路明生现在成为跟他一样的合伙人心怀不虞?还是张德超跟他说了什么?

突然之间,叶山河反应过来,他这几天忙晕了头,竟然忘记问问张德超跟杨迁见面的情况,可是,张德超为什么没有主动跟他说呢?

还有,杨迁写这个报告,应该想得到叶山河能够看出他的真实意图,可是,他还是要这样写,还是要玩这种欲盖弥彰的小聪明,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叶山河纠结起来。段万年指导他不用理会张德超他们的感受,段万年不是他,所以能够超然地说这样的话,可是叶山河到底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他把页面关掉,身体靠在柔软地椅背上默默沉思。

一会,他坐直身子,开始阅读徐朵朵给他整理的文件。

首先是投资部送来的投资报告。

因为上周事多,叶山河一直没有跟高阳交流关于上周的三个项目,这一周,高阳只推了两个项目,其中有一个还是上周推荐过的,就是来自西川大学,叶山河的校友,沈丁丁的那个网站项目。

叶山河笑,高阳还真是不抛弃不放弃。他决定找一个恰当的机会问一下这位投资部经理,到底他是真的看好这个项目,还是他个人跟沈丁丁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如果是真看好,他倒要认真请教一下。他不会因为高阳跟沈丁丁有什么特殊关系而带上任何偏见,互联网第一波泡沫过去之后,大潮正在卷土重来,他不应该冷眼旁观。

然后是一封匿名信。

来自同一个人。跟上周一样的信封,字迹,方式。里面写着叶山河亲拆。

叶山河有点厌恶地拆开信,他不喜欢这种沟通的方式,无论它里面有什么内容。

所以,他在“我为企业献一计”中,特别要求了必须实名。

匿名的话很容易演变成互相检举,互相攻击,这跟他的初衷相背。同时,实名提出意见,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责任感,更加用心,甚至可以甄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

但是这个人不依不挠地继续这样,他也没有办法。

这一次,没有什么新的,耸人听闻的举报,而是一个简单,古怪的要求,就是叶山河如果觉得他的举报有意思,想跟他面对面沟通的话,可以在山河集团网页上刊登一个集团办公室招聘广告,他就会站出来,跟叶山河联系。

叶山河心里又好气又好笑,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啊?他把它暂时放在一边,跟刘小备的工作报告,高阳的投资报告一样,都要好好想一想。

最后一叠文档,是企划部整理的,关于“我为企业献一计”的综述和一些特殊的意见,叶山河掂量了一下,似乎有超过百页。

刘小备现在有点神出鬼没,上次晶体管厂,开会之前,她居然连应该了解的资料都没有看,而这个“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周末才截止,可是周一这份报告就送到了他的案头,他给刘小备的要求是周二或者周三,充分考虑了这份工作的工作量。

他喝了口茶,这应该是一桩稍显漫长且艰苦的工作,看起来今天上午未必能够完成。

首先是综述。

看起来是刘小备的手笔,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集团员工参与了这个活动,可见这个活动受欢迎的程度。综述对这个活动高度赞扬,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战术层面,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凝集人心,暴露问题,找到方法,发现人才。

然后是从几千份建议中选出了近三百份具有代表性,有价值,有可操作性的意见进行归纳分类,分成三大项十七个小项,打印了二十多页。

最后是几份特别有意义的意见,刘小备把它们完整地打印出来。

叶山河看最底部那一份,足足有几万字,这不是献一计,应该算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方针吧?他在心里苦笑,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想起历朝历代的政治,总是要开言路,又怕广开言路,可能多少有点这方面的意思。倘若人人如此操作,首先他这董事长就得累死。

但是刘小备在综述里,特别强调了这一份建言,说很有参考价值,希望董事长认真阅读全文。

写这份几万字建言的人名叫王佩,是纺织品公司印染公司一位车间主任,叶山河看了看刘小备提供的资料,扫了一眼那份端正的证件相片,在心里梳理了一下,没有这个巾帼英雄的印象,也不记得这个名字。

但是,从这几万字的份量和刘小备的推荐来看,这似乎有点可能又是一个江林?

这么几万字关于纺织品公司各个方面的思考,不是这么几天能够匆促拿得出来的,那就是说,这个人早有居心,正好借了这么一个理由,光明正大地呈献到董事长案前,那么,她的用意也很明显了,甚至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她明显是对江林和目前纺织品公司管理团队有不同意见,有巨大的分歧,否则,她完全可以向江林建言,她的想法通过江林就能够在纺织品公司内部消化了,没有必要拿到集团公司这里来。她肯定有企图。

这个行为不同于零打碎敲的普通员工真正意义上的献一计,而是类似于官场上的逾级汇报,用许蓉的话来说是“打翻天印”,段万年会比喻为“企求幸进”,一句话,这个人有野心,希望取江林而代之。

但是,她现在仅仅只是印染公司的一个车间主任,距离江林这个位置,相差遥远。当然,也不排除有这几年江林对她刻意打压的可能。

叶山河扫了一下她的简历,在她的社会有关系里,刘小备用红笔划出她和川棉一厂原厂长的特殊关系,这让叶山河恍然大悟,似乎也从某个方面解释了她这样做的正当性,但是,叶山河还是有些耿耿于怀,毕竟现在文明社会,又是商场职场,不是恩怨情仇的江湖,不需要什么无间道卧底,要守法律讲商业规则,王佩这样做,多少让他觉得另类,难以接受。

突然间,叶山河反应过来,他为什么对一个女子可能的“复仇”竟然没有同情,那是因为另外一个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