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城市之光
“陈书记让我接晶体管厂,又要让鲁伯雄他们继续参与经营管理,让我提条件,我请陈书记关注一下蜀都饭店,他答应了,这是晶体管项目一个意外收获。有了市委书记的介入,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有序公平地竞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昨天才刚刚成立项目部,让他们先搜集资料,下周一准备正式启动,再做方案。”叶山河说。他没有说出自己通过胡志远向钟守信透露陈哲光关注蜀都饭店项目。
“那还是老规矩,你办事,我们放心。”许蓉笑。
“蜀都饭店可以暂不讨论,但是两位大哥大姐,不如说说对于现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看法?”叶山河热切地看着许蓉和段万年。
“你心里没底?”许蓉问。“我说了我去对付钟守信。”
“不是他,也不是……”
“那是?”
叶山河沉吟一下,说:“资本总是涌入利润高的行业,房产行业这十多年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很多人都看好这个行业,跃跃欲试或者大举进入,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年,这个行业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同时,房地产行业周期长,资金量大,山河广场这样的项目,现在看到成绩,可是去年前年,差点把我弄崩溃。所以我觉得山河广场是一个特例,一是运气好,二是前期工作到位,比如重九这样的企业支持,缓解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否则很难如此顺利,我个人觉得,做房地产项目,有时就像是豪赌……”
“刚刚才批评了你,要有野心,千万不要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段万年插话。
“看来段哥是看好这个行业了?我的感受是,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规范,会越来越讲究规模效应,你看吧,最早是修楼,接着是盘,接着是小区,是广场,是城市综合体,以后可能要造城了,我看了北上广那边,包括一些特殊的地方,真的有房地产企业在造城,这就需要更加庞大的资金实力,当那些恐龙级的资金流向这个行业后,在这些超级企业面前,我们这种小的房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会不断被压缩,上去很难,下去又没利润……”
“还是一个字:怕。”段万年指着他宣布。
“我还正想也组建一个房地产企业,进军这个行业,小叶你这样一说,我也……”许蓉苦笑。
“许姐我不是故意吓你啊,这真是我最近的想法。现在房地产行业,我个人感觉实在是太热了,大家一拥而上,几乎成了一个全民游戏,我怕哪天政府出台一个什么一刀切政策或者下决心调控,就可能立刻雪崩。常将有时思无时。”
“理论解释不了的实践,只能用“奇迹”一词来概括。房地产行业现在的确是一个奇迹,老叶你没有问问你那个叔叔,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意见是什么?”段万年说。
“他研究的领域不在这里。好像是什么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大部分是纯理念,不涉及具体行业。”叶山河说。
“不可能。”段万年否定,“研究中国现在的经济,任何人都不可能绕过房地产行业。”
“他们那些经济学家,说的话跟火车站摆地摊算命差不多,模棱两可,随你去猜,反正最后跟结果对照,总有它有理的地方。”许蓉说。
“许姐,我可是丑话说到前头,你要进军房地产行业,我不反对也没有资格反对,但是不思进先思退……”叶山河说。
“重要还是看具体项目吧。哪怕大势再好,也会有项目做死的。城南好多城市综合体现在都奄奄一息。”段万年说。
“所以我说山河广场是个特殊呢。地理位置好,又意外得到了很多支持。”叶山河说。
“萨缪尔逊说,人类有一种本能-——把成功列在自己名下,而将失败归咎于他人。特别是政府。老叶好样的,没有因为做成了一个项目而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这个行业遍地黄金,还是保持着敬畏心理。相反呢,很多人,比如那些所谓的股神,这一宝押中了就自诩料事如神,破财时就大骂政府放任暗箱操作,其实,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入地进行市场研究,其实,中国的股票市场能不能称其为市场都是问题。”段万年笑。
“那么,政府调控真的会来吗?”许蓉问。
“许总啊,你怎么问出这样的废话呢?你还是堂堂蜀都商界的大姐大。”段万年冷笑,得意地说:“任何经济政策都不会永恒不变,经济手段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迥然不同,甚至相反。比如以前政府希望老百姓多存钱,平抑需求,现在中国政府和发达国家政府一样,希望老百姓多多花钱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的调控肯定会来的,许总你应该问什么时候来,调控的力度有多大,这样看起来比较专业一些的问题。”
“就你能!干了。”许蓉举杯。
说话间两人第二杯酒下肚,各自一瓶酒都下了一半。现在又各自斟上第三杯。
“为什么刚才我说老叶以前可能走得更远,是有道理的,不说那些虚的,光看现在做的事。”段万年又把话题绕到叶山河身上,“我这几年基本没有做事,我前天决定要做东郊记忆,让投资部统计一下,盘盘家底,吓了我一大跳,万年集团居然投了好几十将近百个项目……”
叶山河和许蓉一起插话:“厉害。”“比我还多。”
“许总你不同,你是经营管理,我是投资。你的每一个项目,基本上都在亲自管理,就像蜀都百货,还要亲自上阵肉搏。我不同,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没有一个项目可以说属于自己。”
“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啊。只要投资盈利就行。现在这种纯投资的公司的很多啊。”叶山河说。
“马上你就知道了。”段万年苦笑,“我称赞老叶,就是老叶做事能够沉下心来,比如纺织品公司,一坚持就是七年,差点打个抗战了。山河房产,这一路走来,差不多都是亲历亲为。许总,老叶,你们说,到了我们这个地步,要有个质的飞跃,或者说量级的财富增加,怎么办?”
许蓉和叶山河互看一眼,没有说话。
“上市。虽然上市不是唯一的办法,但是是目前比较好的办法。我那些乌七八糟的项目根本就拿不出手,要上市也是别人主导,想摊薄就摊薄,想排挤就排挤,老叶呢,纺织品公司现在是牛气冲天,只要坚持两三年这样的势头,财务报表好看,上市分秒搞定,而目前看来,这两三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国际冲突,纺织品公司轻而易举可以维持这种势头。还有山河房产,虽然目前不显不显水,但这一路走来的项目,个个业绩亮眼,就算目前还不够上市,倘若有的大公司想上市,想借你的流水,卖个壳都要上亿吧。还有正在做的晶体管厂,不要看它体量小,但它很特别,专业性强,而且可以扯上军工,做好了可是热门,现在明白了吗?”
“明白了。谢段哥替山河集团规划未来战略。就按这个做了。”叶山河故作诚惶诚恐地表情。
“是这个道理。我也想了一下,我这边还只有蜀都百货可以做一个题材,但百货行业烂大街,放到全国,根本排不上号。”许蓉举杯,“老段想得深远。”
三人都喝了一大口。
今晚似乎心情凑到一块了。叶山河这边,晶体管厂的事,总算尘埃落定,虽然不很满意,但了了一桩事,后面可以慢慢磨;许蓉是身心轻松,二十多天的紧张焦虑一扫而空,那种一睁开眼就知道今天又要亏上几百万的日子总算过去了;段万年是松驰的弦再次绷紧,有一种“大匠于今有活”的充实。他这几年放任自己,实在是因为没有让他动心的项目,再加上老手颓唐,索性什么也不做,可是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个商人。
“既然老叶说到了规划,我就再唠叨一句。”段万年呵呵笑:“我建议,你抽时间去读个中央党校,名额我来帮你申请。”
“啊,我?中央党校?”叶山河吃惊地张大了嘴。
“现在时兴这个。俗一点的说法是,读这个书能顺利实现唯利是图的商场网络和无所不能的官场网络无缝对接。前天的聚会你看见了吧?那是私下偷偷摸摸组织的,上不得台面,而这个读书,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实话说吧,老叶,为了你将来的生意,为了将来的飞黄腾达,你需要结交更多,更高层次的官员,就这么简单。”段万年理直气壮地说。
“我不同意。”叶山河认真地反驳,“我认为这是一种腐败。我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生意。同时,段哥,我建议你以后结交官员也要甄别。”
“老叶你这么清白好像你就不结交官员似的,张红卫放哪?”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有些官员,怎么说呢,直接说吧,我感觉有些官员,比较危险……”
“你是指前天的聚会?”段万年插话问。
“暂时没有具体所指,只是一个概念。”
“放心老叶,你段哥也是老江湖了。我站得拢,也走得开。当然,我还是佩服老叶你有些时候稳得过分。”
“东郊记忆怎么一回事?现在该说说你了。”许蓉不想他们在这个话题上无用地争论下来,转移话题。
“我准备申请把那一片厂区都拿下来,包括老叶他们的晶体管厂在内,做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请一流的设计师来设计规划,按功能有机划分区域,任何跟文化相关的项目都可以进来,办公、基地、服务、展示等等,也就是一个跟艺术家村,三国文化体验区类似的大文创基地,里面加入一些文化基因……目前考虑的是怀旧,但是它在蜀都,在西川都将是体量最大,将来也很难有人超过。现在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构想,等完善后会给你们两位股东送方案的。”段万年洋洋自得地说。
“这个投资规模大吧?我一下还看不透。”许蓉问。
“主要还是看政府采取哪种方式参与,我这边先计划募集10亿的资金,当然,这是前期,项目启动以后再分期分批投入,里面还有一个调整与升级的问题,反正比较复杂。”
许蓉看着兴高采烈的段万年,跟叶山河有了一样的判断:这个项目段万年看来是认真的了。
她站起身,走到窗口,向东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