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春江水暖 - 商藏 - 庹政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商藏 >

第三百零一章春江水暖

没有任何词能够形容叶山河此时此刻的震惊心情。他先把这五个字代表的意义放在一边,思考杨陌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

他梳理了一下他和杨陌的交往。

以前就不说了,在陈哲光那个国企改制的现场办公会,他一时心血来潮,主动出击,向杨陌兜售了陆承轩,杨陌稳稳地接住,转变了对叶山河的态度,由此建立了超过正常工作关系的联系。

然后这几个月内,有很少几次接触。

一次是在邓总欢迎某位北京要人的冷餐会,杨陌主动走过来招呼他,结果也仅仅招呼一句,就沉默地站在他旁边。叶山河由此明白和理解了杨陌的矜持和孤高,他当时既想远离那些这座城市的强人,又不想过于突出,只好站在稍觉顺眼的叶山河旁边遮掩。

一次是叶山豪到蜀都,陈哲光为了表示态度,专门起来敬一杯酒,叶山河他们在包间门口迎接陈哲光一行,但是杨陌把陈哲光送进包间,转身去跟司机他们吃连台。

实际上,在来的路上,杨陌跟叶山河联系,就让叶山河只安排陈哲光一个人的座位。这又让叶山河了解了这个年轻人知进退,守规矩,这是难得的谨慎。

一次是陆承轩悄然到蜀都,杨陌打电话通知他去陈哲光的办公室,在电话中只传达通知,只字不提原因,滴水不漏,这让叶山河既恼火,又佩服,他甚至认为,光是从秘书这个工作的本身来考核,杨陌毫无疑问比张红卫更称职。

因为明确认识到这个年轻人的理性和精明,叶山河打消了进一步跟杨陌加深关系的想法,——或者,他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至到后来,杨陌突然介绍司马杰到东郊记忆来出任副总。

而且,这不是普通的一次人事招呼,背后牵涉着巨大的利益。

司马杰自己经营一家广告公司,规模在蜀都跟山河集团旗下的山河广告差不多,他加盟东郊记忆,不是来打工,而是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在东郊记忆中占股1.5%,成为股东进入董事会,更重要的是,杨陌要求段万年安排司马杰负责后勤装修和广告宣传这一块。

东郊记忆这个项目因为确定了尽量保持原来工业遗址这个根本战略,所以建筑上没有大的工程,工程集中在装修上,整个东郊记忆资金投入大部分也在这里。当然,广告也会有大量资金投入。

司马杰直接就奔着这两块肥肉而来。

这让叶山河对杨陌刮目相看。不是轻视而是换了种眼光。

他分析杨陌为什么突然伸手拿钱了呢?而且是向并不亲密的段万年开口。

杨陌肯定是因为觉得段万年值得信任。这是最基本的原因。

然后,是因为觉得他现在秘书的位置站稳了,跟陈哲光的关系牢靠了,可以伸手拿钱了?

或者是杨陌的胃口就是这么大,觉得这一块肥肉已经值得他伸手?

最后就是叶山河和段万年那天在高峰寺智通那里喝茶,杨陌打电话来给段万年“告密”,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有人举报段万年,一件事是让叶山河放弃蜀都饭店竞拍。

叶山河“从善如流”,立刻决定叫停这个准备了几个月,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包括徐朵朵受伤的项目。

后来,他隐隐听说陈哲光有意把蜀都饭店也打造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综合体,所以不感冒叶山河那个讲究品位的设计方案,而是中意旌州一位做百货的商家来接盘蜀都饭店。

但是后来,蜀都饭店竞拍如期进行,交纳了保证金的人有好几家,现场竟然没有一家举牌,蜀都饭店这个项目竟然流拍,所有的人都大呼看不懂。

叶山河自然也觉得诡异,但他既然放弃这个项目,就懒得再管,甚至还隐隐庆幸自己及早抽身,没有趟这趟显然的浑水,也因此觉得他对杨陌的判断还是靠谱,值得信任。

他也想过,可能这是杨陌投桃报李,回馈段万年接纳了司马杰,所以暂时压下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放弃进一步的行动,比如表示感激。

像他们这个层面的人,尤其是处于某种微妙关系的时候,过与不及都不好,都讲究一个“度”的把握,甚至一个招呼,一个电话,一个饭局都要谨慎,基本上大家更讲究缘分,水到渠成。

但是现在,杨陌再次主动打来电话,直接打给叶山河,透露这么一个信息,这个行动本身又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毫无疑问,杨陌希望跟叶山河建立某种隐密而牢固的关系,像以前张红卫跟叶山河一样。

虽然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不同。一种是感情,一种是利益。

这个结论让叶山河隐隐有些得意起来。

他忍不住想起也是在那个冷餐会上,受到强烈刺激的他冷冷地对段万年说:“如果他觉得你是个重要人物,他应该走过来而不是招手叫你过去,同样的道理,如果我需要走上去跟他结交,我认为没有必要。”

是的,在他跟这位市委书记秘书微妙的较量中,最终他占到了某种上风。不是他走向杨陌,而是杨陌走向他。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突然之间,这首很早以前读过的宋词集的开卷词闪现在他的脑海,是你走向世界,还是世界走向你,是你适应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你,这可能是每一个强人都经常思索也经常遭遇的问题。

那么,杨陌是认可他了,同时,觉得他比很多看起来实力雄厚的强人更值得他交往,那么,他又希望从叶山河这里拿到什么呢?

如果,他希望像从段万年那里拿到那样一个肥差,叶山河倒是不在乎经济利益,但会考虑政治风险,那么,到时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叶山河发了一会呆,没有答案。

然后,他打电话给段万年,约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一个小时后,他们在米兰咖啡外面露天的座位坐到了一起。

段万年在电话中听出了叶山河语气的凝重,问需不需要他回东郊记忆办公室等他或者去叶山河的公司,叶山河说不需要,他过去找他,就在他们那里,换个座位坐坐就行。

真正重大的事情,叶山河有一种奇怪的癖好,不喜欢在一个庄重的场合谈,而是喜欢去轻松休闲,甚至周围有闲人的场所谈,比如以前喜欢和张德超他们在听涛舫谈事,陪晓可吃冷饮的时候讨论,或者,这样可以分心,发散思维。

“出什么事了?”段万年看叶山河严肃的表情,好笑地问。

“你到这里干什么?”叶山河问。

在重要的正事之前,叶山河喜欢说些废话,恍若小说家的“荡开一笔”。

“我过来谈事啊。他们想在铁像寺水街那里打造一个餐饮娱乐一条街,因地制宜地加入文化的元素。我现在在做东郊记忆,手里自然会集中大把这方面的相关资源,他们有求于我。”段万年又是骄傲又是无奈地说。

一旦回到商人的正常生活,过去那种闲云野鹤,自由自在就不复存在,段万年的心情也是相当复杂,一时还有些不适。

“大公无私?愚公移山?你不集中资源做你的东郊记忆,还到处卖好?”叶山河不以为然地讥笑。

“这不冲突的,兄弟。”段万年笑,“这座城市够大,而且还会发展得越来越大,足够容得下无数的英雄驰骋。”

叶山河默然。

他们经常把一些话挂在嘴边,习以为常,其实就这么忽略了它的真正意义,很少认真思索。比如这句“还会发展越来越大”,谁都知道肯定是正确无比,也是一种趋势,就没有认真想过它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给每个人,尤其是商人带来什么,而商人,应该在其中做点什么,尤其是抢先做点什么。

“该说你的事了。”段万年觉察到了叶山河的心事重重,不知怎的,他也有些紧张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