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解决(五)
叶山河打量着眼前这位西川最高权力人物。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站在省委书记身旁。
以前有过两次开会,他曾在台下远远地仰望,而现在,他甚至能够看清楚张红旗脸上的皱纹和夹克上磨损。
这是一张典型的北方人的脸,狭小眼睛,方方的脸孔,头有些秃,像钟表一样平淡的表情。这样的容貌,在中国各地的火车站,会天天看见万万千千,不会令人一见难忘,但是,因为他的身份,因为每天出现在几千万张电视屏幕,变得跟明星一样印象深刻。
他看人的时候,若有所思,显得有些雾气和没有焦点,但是当他真正觉得需要专注的时候,他的眼睛就会微微睁大,眼睛幽深、邃远,眼光可以刹那间变得锐利无比,一直洞穿你的身体,给人以强烈的威压。
他讲话不喜欢用稿子,——这省了张红卫很多功夫,但是极有条理,虽然用词时常会冒出些俚语乡言;做事喜欢专断,一旦决定,就不许更改,——所以当年呼应中央国企改制,他说干就干,而且下了死命令,必须成功,不许失败,最后成全了叶山河。
他喜欢跑基层,喜欢调研,信奉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行走在各个地市州之间,考虑到西川有二十多个地市州,地域广大,前几年交通又不方便,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工作时间安排。
他对于各种新思想,新方法并不排斥,但行动上倾向于谨慎,有时候为了不犯错误,宁可错失机会。
总体来说,张红旗还是属于传统,保守那类官员,比如表现在衣着上,长年夹克,带动很长一段时间,夹克成为西川官场的标配。比如他不讲究饮食,认为最好吃的就是面条,所以他到西川各地视察时,经常把省委食堂那个最会下面条的厨师带上。
带厨师还不算最古怪的。比这更令西川官场侧目的是他喜欢弹钢琴,经常吃过饭后,他会为在座食客演奏,博取掌声,因为觉得下面市县准备的钢琴不好,他不习惯,所以他下去的时候还要带上他的钢琴。
所以西川官场有很多关于钢琴的故事。
比如他在市县巡察,他的专车后面专门有一辆车带着他的专用钢琴,曾经因为藏区路烂,两名负责在车上用人体固定和保护钢琴的警卫,被钢琴撞得骨裂。
比如他在鹅城,因为吃饭县委定点宾馆鹅城宾馆二楼,楼梯太窄,电梯也进不去,为了把钢琴抬上二楼,鹅城方面把宾馆二楼的落地玻窗打烂,用吊车把钢琴吊上去。
比如他第一次去雅州,张红卫事先给对方安排,让对方准备几个舞蹈演员,按照他指定的钢琴典排练好一个舞蹈。张红卫语焉不详,任务层层安排下去,被召集的几个舞蹈演员听说要陪伴省委书记,心思各异,差点闹出一些小纠纷,也差点给张红旗惹来一个好色的名声。实际上只不过张红旗偶然弹奏那个曲子时,感叹希望有人伴舞。
张红旗很多人说他念情,是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中国男人,比如他的司机从来没有换过,对,还有叶山河心目中并不合格的秘书张红卫也从一开始跟到现在,他还把他的警卫破格提拔到正团级,这都很让人感慨。
同时,又有很多人说他薄恩忘义,最具有典型性的故事是他把他一位从老家来的堂兄,安排专人送回家乡,亲自打电话给当地政府,安排专人盯着他,不许他再来西川找他。
他在西川为官一届多,就没有一个家乡的人来西川招摇,这一点,跟沾在陈哲光身上的“哈尔滨帮”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都是省委书记的奇闻轶事,私下广为流传,叶山河也听过很多,但是,叶山河认为,这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一个领导着八千万人口,面积全国排前五的大省的政治人物,评价他首先要看他的施政纲领和领导才能,吃饭穿衣弹弹钢琴,那都是细枝末节,可以忽略。总的来说,叶山河认为张红旗是称职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西川这个西部大省,能够拖着笨重庞大的身躯,努力追赶东部沿海省份,在各个方面都交出了不算亮丽,但是合格的答案,西川省,也越来越成为全国经济版块中的重要组成,这一点,连陆承轩也认识到了。
“叶董事长,有好几年不见了吧?倒是江总经理见过两三次。”张红旗收回目光,看着叶山河和江林微笑着说,分别跟他们握手。
然后又跟后面的傅宏星他们一一握手,江林一边介绍他们在纺织品公司的职务。
“有几次省里开会,要求纺织公司的负责人,我怕万一需要汇报工作,我一无所知,所以都是江总去的。”叶山河尴尬地赔笑解释。
“董事长完全放权,权责分开,是好事,但是做为董事长,对企业什么都不懂,那也不行。”
“谢谢书记批评。”叶山河表情真诚的说。
“你让我想一个故事,就是两年,将近三年前,七月吧,总理南下到无锡国棉一厂视察,让董事长李光明讲讲纺织工业怎么了。”张红旗沉思着缓缓说道,“李光明是个老纺织,——这就是刚才我们说到董事长应该也要懂纺织。李光明问总理:‘总理,你让我讲真话还是让我讲假话?’”
“总理说:‘当然讲真话,怎么能讲假话。’李光明说:‘今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当时看了这个报道,我马上就想到你们,很想第一时间给你们打电话问问情况,结果问了红卫,他说你们虽然也很艰难,但还是按部就班的正常运转,他在那里替你们打包票,说有叶董事长的支持,有江总经理调度,能够渡过难关,果然,你们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六年多,差一点又是一个八年抗战了,不容易啊。”
省委书记慨叹道。
众人纷纷点头。
叶山河心里也是感慨莫名。
他理解张红旗的感慨,山河纺织品公司如果当时没有挺过去,很多人都会想到当年虽然是黄副省长分管主持,但最终同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来兼并西川省赫赫有名的国营大厂川棉一厂,是省委书记张红旗拍板同意了的,这些人毫不迟疑就会把这笔账算到张红旗身上,以后任何时候提起,都是张红旗的败笔,成为张红旗一生之羞。所以山河纺织品公司不仅渡过难关,而且形势喜人,自然也会成为张红旗当年敢于破除陈规陋习,大胆开拓的经典案例。张红旗的感慨是真心的。
张红旗说的那个时间点,差不多也是山河集团最艰苦的时期。山河广场修建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施工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给叶山河打电话催要施工款,甚至会到叶山河的办公室,威胁虽然没有,软磨却是家常便饭,而纺织品公司这边原料款也不断拖欠,公司负债快到极限,全靠着叶山河的信誉,靠着许蓉和段万年不时无偿借款,还有晏行长的支持,再加上宋长生绞尽脑汁的运作,拆东墙被西墙,一个盖子遮住了好几口锅,熬到了山河广场封顶,熬到开盘。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纺织品公司会那样迅速地扭亏为盈,一下子就由无底洞变成了印钞机。
“张书记,先到我们的纺纱车间看看?”叶山河问。
“行,边看边聊。今天时间紧,只能在你们这里待四十分钟。”
一行人按照事先的安排走向厂房。
今天要视察的三个点,是早跟张红卫沟通过,报给省委办公厅同意了的,一个是纺纱,这是纺织品公司所有产品的第一道工序,然后是印花车间和成衣公司。成衣公司稍有点远,特地准备了电动摆渡车。每个点的时间都是预算十分钟,应该能够控制在四十分钟之内。
叶山河早就分析过张红旗今天这个视察,象征意义多过实际意义。
省委书记不可能对一个企业有什么具体的指示,也不需要了解它如何运作,尤其是他已经决定调离,他来山河纺织品公司走一走,只是想让中巴车上一群媒体照照相,做做报道,记录一下,同时也以点代面地让一省人民看看,他张红旗对西川省,也是做过实事,有所贡献的。
专门有人在车间门口给大家发放口罩。
进了车间,江林挨近省委书记身边开始解说,首先介绍整个纺织品公司的现在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位置,具有哪些自己独特优势,言简意赅。
他跟叶山河简单沟通过,两人都认为,这种时候,说数字反而没有意思。比如说具有多少万枚纱绽,多少头气流纺,省委书记和他的随从们都得不到一个直观的感受,反不如抛开这些,说些他们习惯的“套话”。
然后江林开始讲解车间的流程。
从下订单、原棉检验、配棉、拌花、清花、梳棉、并条、精纱、细纱、络筒、品质检验、交单一一介绍,强调其中最重要的是品质检验,品质检验不仅是纺纱车间,也是全厂最核心、要求最高的部分,公司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这上面。
但是省委书记关注的重点不同,他赞扬了车间的宽敞明亮,装备空调,每个生产区之间、每台设备之间都有间隔,舒适贴心,工作环境一看就比以前提升了很多,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都应该感到幸福,信心十足。
省委书记还敏锐地发现,偌大的车间里充盈着机器工作的“沙沙声”,可是工人却显得很稀疏,这就是现代化流水作业的高效和强大。
江林恰到好处地表示钦佩,解释说现在山河纺织品公司只有三千多人,但是产能是以前五千多工人的川棉一厂的好几倍,而且还不仅仅是产能,包括产品也拓展和增加了,他们现在还有成衣公司,服装设计公司等等。
张红旗连赞了两个好。
电视台的记者拍下了这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