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高大全
他本来以为是来走走过场,这种项目,基本上是市里领导拍板决策,他们这些所谓的“相关部门”敲敲边鼓,最多摆摆样子,看看有无好处可占,打打秋风,然后签字画押,哪知自己也要做这种“工作汇报”。幸好这些年在陈哲光的督促下,市里各个部门工作作风颇有改变,各个领导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大,这位领导对于大部分项目,一些数据倒也记得,特别是那些重点项目,因为受到陈哲光关注而重视,即使不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也能随口说个八九不离十。领导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却是一喜,喝了一口茶,缓缓开口。
因为肚里有货,表现得从容自信,把蜀都的文创整体情况娓娓道来,再加上一些具体细节和数据,几个贴切风趣的比喻,一些俏皮调侃,一番话说得形象生动,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官员对着众人点头致意,因为自觉出了风头,态度异常的谦虚,微笑着说有一些数据可能有出入,但我们蜀都市的文创项目,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凌明山满意地点点头,转身问筹委会这边,东郊记忆跟这些项目相比,有什么区别和优势。
负责介绍项目的小伙子瞠目结舌,转头去看段万年一排筹委会人员。
凌明山指着段万年说,我看还是由段总你来亲自介绍情况吧,这样大家能够随时咨询。文稿大家都有,看文稿不能解决问题,也用不着再照本宣科地给我们读一遍,大家又不是不识字!
大家都轻轻笑起来。
但是心里,都隐隐有了压力。
毫无疑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凌明山跟陈哲光有些相同,都不是循规蹈矩之辈,更不是可以糊弄的官,这对于整个项目,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段万年略微尴尬地扶正面前的话筒,说听凌市长的,下面就由我来具体介绍这个项目,也随时接受大家的质询。
凌明山笑道,不是质询,是提问。
他心情很好,并不是因为把段万年顶到前面,——他还不至于在乎这些人的感受,而是因为这种掌控局势的感受,因为他对这个项目的欣赏。
当然,也是因为陈哲光对这个项目的欣赏。
这个项目报上去后,陈哲光一眼就看到了它具有的特殊价值,甚至马上就想拍板做出决策,只是出于上位者的习惯和慎重,批示做进一步的论证,并且安排凌明山来具体负责。
凌明山也因此感激市委书记这个安排。
他来成都这几个月,陈哲光基本上跟他想像的一样,卓尔不群,才能出众,当然,肯定有些隐藏在背后的东西他现在还看不到,但陈哲光表现出来的,反映在工作中的,都让他佩服和欣赏,而且觉得,可以在蜀都这座城市,跟陈哲光配合一起做出成绩,所以,他在庆幸自己选择来蜀都这一正确决定的同时,坚定了放手大干一场的决心。
蜀都现在在全国属于二线城市,陈哲光当然不甘心这座西南重镇一直这样下去,他的大目标是至少拉到1.5线城市的地位,这就需要从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各个方面做出不凡的成绩,进行超越,所以陈哲光从上任市长开始,就全面出动,高歌猛进,也正因如此,很多地方出现了问题,虽然暂时还没有显露或者爆发,在凌明山看来,主要是因为战绩拉得太长,摊子铺得太开,步子迈得太快,需要更多的内容来补充,才能够扎实基础,消弥矛盾,走向辉煌。
有时他想,换了他来做陈哲光那个位子,会不会做得更好一些呢?
他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满于现状,陈哲光可以做一个非常不错的市委书记,面面俱到,但是既然定了这么一个大目标,要与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一较雄长,那就必须采取一些激进的办法,自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那么,他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做为一个副市长,他和市委书记权责有别,出发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考量不同,但是在做大事这一点,他跟陈哲光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他也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意义,希望由此发力,扎扎实实地做成自己的业绩。
这就是他全力以赴,要从这次项目汇报会开始,抓住这个项目。
段万年开始简明扼要地介绍东郊记忆的个性和优势。
跟发改局那位领导一样,段万年也没有被凌明山的这个突然袭击打乱了阵脚。他虽然好几年没有具体做项目了,但几十年的经验和能力不会因此垮塌多少,而且因为过于重视这个项目,他几乎事必亲躬,所以面对一些专家和领导的提问游刃有余,侃侃而谈,连叶山河一旁听着,都很佩服,同时,在心里觉得这真是一个好项目,超级好的项目。
唯一可惜的是,这个项目不是由他来操作。
实际上,他也很可能无法操作这样的项目。
因为他没有段万年的人际关系和各种资源,也因为他并不擅长这种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跟太多的人和事打交道的项目。
正在沉思,突听得凌明山说道:
“叶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叶山河怔了一下,反应过来“叶总”就是自己,凌明山这是在点他的将。
他有些愕然地抬起头,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
叶山河转头去看段万年,段万年一脸无辜:这不是事先安排的会议议程。
凌明山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主,只要他坐上桌,就只能按照他的套路打。
叶山河苦笑:他没有想到会发言,所以根本没有准备。
当然,他也不慌张。
他只是奇怪,他们这个筹委会,这么多人,挨着来也轮不着他这个毫无疑问的小股东,凌明山为什么要对他青眼有加?是因为晶体管厂吗?
他坐直了身子,扶了一下刚刚送过来的话筒,调整角度,——这是老掉牙,却实用的小动作,既可以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又能够借这短暂的几秒组织思路和语言。
叶山河缓缓说道:
“我想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一下我关于这个项目的一点想法。”
“是关于项目定位。真的是一点,一点想法。”
“这点想法,简单概括就是三个字:高、大、全。”
凌明山的眉头皱了皱,段万年转过了头,座位另外一边的章义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了一些,以便看见叶山河。
“高,是指项目的起点要高,立意要高,目标要高。我目前简单想到的,东郊记忆这个文创项目要真正的做成一个文化项目,要在其中真正灌注蜀都、西川的人文精神,它是一座雕塑,一座丰碑,一部史诗,一个凝固的蜀都、西川的文化高地,一个变化、流动、开放、发展的文化平台。”
“大,不仅是指它的占地面积大,总的投资大,更重要的是,东郊记忆不能简单地做为一个地方性的,区域性的项目,而是要把它做大,它不仅是一个新的蜀都文化地标,也是一个西川的文化地标,更要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进一步著名,最后世界知名和著名的文化地标。所以,我们参与这个项目的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同时,光荣和梦想也是巨大的。”
“全,是指它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我们在有倾向性的灌注有代表性的蜀都和西川文化项目进去后,要面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开放,要吸引全国顶尖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引领潮流的文创项目进来,甚至,我们要面向全世界开放,吸引全世界有代表性的文创项目,让世界在这里看见世界。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东郊记将来要比肩北京的798,巴黎的塞纳河,罗马的角斗场,英国的伦敦西区,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要有高大全的目光来制订我们的战略。”
“或者,有的朋友会提问,现在是一个产业细分时代,讲究的是少而精,专注于一点,提这个‘全’是不是恰当?我个人认为,这个‘全’和‘精’并不冲突。因为,我们在说东郊记忆是一个文创项目的时候,已经把它‘精’确定位于文化产业,它不是小商业批发基地,也不是皮草城和时装商场,它已经‘精’了,但精并不就是少,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精中有全,精中有大,开放性的精,只要跟文化产业相关的,我们都欢迎。音乐进来,我们可以打造全国性的音乐基地;绘画进来了,我们会建造世界级的展览馆和画廊;做玉石的可不可以进来?当然可以,守着三星堆,我们可以打造世界级的古玉文化窗口;还有餐饮、演艺、动漫等等,我们只是在它专注于文化产业这一点上,做大做全,高屋建瓴。”
凌明山带头鼓掌。
他赞了一句:“让世界在这里看见世界,这句可以成为东郊记忆的宣传口号。”
所有人都跟着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