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一次股东大会
徐父收车回来后,徐母跟他说了这个初中同学,尽量平淡的口气掩饰不了真诚的羡慕,徐父完全明白妻子的用心,他们迅速到达如下共识:她的女儿应该跟这个初中同学多多交往;应该让他们的女儿交往更多值得交往的朋友,最好是女生;他们的女儿长大了。是的,他们不得不承认,她们的女儿长大了。
他们必须面对现实,她应该交往朋友,恋爱,找一个他们认可的人结婚。
第二天徐朵朵打电话给徐母,说安同学约她看电影,徐母爽快地答应了,接着,徐朵朵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外出,当然,还是保持着十点左右回家的习惯。徐父徐母表面上放松了对她的约束,但是暗地里,他们变得更加关心,他们经常夜深躺在床上,象谍报人员一样深入地分析女儿最近的动态,表情,穿着,打扮等等。当然,这并无恶意。
安千千如愿以偿地把徐朵朵变成了她的闺蜜,无话不说,安千千有一个英语名字叫annying,喜欢别人叫她安妮,逼着徐朵朵也取了一个英文名字doly(多妮),徐朵朵倒更喜欢直接一些的doer,而且这个词的意思1也不错,但是强不过安千千的好意,只得勉强接受,但是基本没有向外人提起过,更不用说在公司推广。
但是安千千觉得还不够,她要让徐朵朵彻底,完全地跟她捆绑在一起,在纯粹的友谊之外,还要加上现实的利益关系。她邀请徐朵朵加入他们正在筹备的茶艺馆。
徐朵朵坦白地告诉她,她的钱都在母亲那里,同时,她对这事不感兴趣。安千千默然。
不感兴趣好办,以她在大客户经理这个职位上渐渐练成的沟通能力,说服徐朵朵这朵毫无防御能力的温室花朵,不会比折卷一张报纸更难,但是以她对徐朵朵家庭和徐母个人的了解,要从已经牢牢掌握在徐母手中的存款中拿出这么一笔钱来投资,几乎相当于非洲的小国完成登月计划一样困难,她感到无奈,决定等待下一个机会。纯粹出于大客户经理不放弃的职业素养,她还是把她拉进了那个众筹茶艺馆的qq群,虽然,徐朵朵除了刚刚进群礼貌招呼,基本就不发言。
但是周一的上午,徐朵朵突然跟她说希望加入茶艺馆众筹。
安千千在电脑那边发了一分钟的呆:她从哪里来的钱?
她确定以徐朵朵的性格不会为了一个茶艺馆向人借钱,也无法从她母亲那里拿到那笔钱,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她的董事长给她的,这证明了她和叶山河真的存在着某种不正常的关系,-——她完全猜对了。虽然这件事与她无关,安千千还是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愤怒。
现在茶艺馆已经基本确定第一种众筹办法,就是三十个股东,每人十万元。
因为经过漫长而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认识到了,首先,他们无法招集到一千个股东。即使搜罗到一千个股东,那也失去了股东的意义,相反只会给经营带来无所适从的批评。其次,茶艺馆容量有限,肯定无法接纳一千,甚至一百,五十个股东的同时惠顾,而且,当一千个股东参与利润分享时,即使每个月赚上一百万,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只有可怜兮兮的一千元,这毫无意义。
然后,做为首倡者的安千千提出了另外一种合理化利用资源的办法,就是三十名股东,不仅要在前期众筹十万,而且要在装修期间,开业前销售二十张会员卡,会员卡分两千元,五千元,一万元预存金不等,会员卡预存金不能支取撒回,只能在茶艺馆消费,一万元卡可以打七点八折,五千元卡打八点五折,两千元卡打八点八折,因为茶叶的直接成本基本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下,所以茶艺馆也会从中赚钱。
二十张会员卡是每位股东的最低任务,超额销售将有奖励,奖励标准是,超过二十张会员卡最低预存额四万元人民币的部分,百分之五十做为股东的个人奖励。
这些会员,顺其自然会是茶艺馆生意的重要支撑,如果销售顺利的话,同样差不多能够到达一千人众筹的效果,而且能够一开业即回笼很大一部分资金,减少投资风险。
这是将众筹这个概念具体化,接地气的措施。
安千千发起这个倡议的时候,就准备了这个后续的办法,一直耐心地等候着大家争论得差不多了,有些迷茫和疲惫时再抛出来,果然一举得到了几乎所有股东的响应和支持。
这是安千千战斗在金融工作第一线,结合保险销售,金融理财的某些手法设计出来的措施,不算是什么天才的构想,但是新颖诱人,能够击中所有股东的心。
他们最初参与这个众筹,固然有兴趣,想玩,希望借这个平台交朋结友,但是也希望这个投资赚钱,毕竟,每个人实打实地投入十万元真金白银,同时还会投入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这个刺激措施,每个股东第一时间都在计算自己可以找到多少个能够掏出钱来购买会员卡的熟人朋友,同时,都会想象自己优雅淡定地对目标客户说,我搞了一个茶艺馆,你来办张卡吧。
建群的时候,每位受到邀请的股东都经过了初步的筛选,保证有一定的实力和资源,所以这些股东都认识些能够随便消费几千块的朋友,但是用这种方式去发展会员卡,非常体面,正如刚刚热映的《让子弹飞》里姜文那句话:站着都把钱挣了。
当然,做为始作俑者的安千千,更加自信。
她接触的都是以百万千万为基数的客户,他们非常乐意向这位漂亮的大客户经理表示好感,何况她背后还有拥有实权的父母,安千千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她有十足的把握,她要他们去她开的茶艺馆捧场他们都会一口答应。然后她就会马上向他们建议最好办个会员卡,可以打折,这种时候,不管是受到销售催眠还是却不过情面,他们都会乖乖地掏出钱来,换回安千千从坤包里摸出的“最后一张会员卡”,签字画押。
以最小的本钱,撬动最大的项目,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安千千的精心设计。她做过初步的市场分析,在纸上列过目标客户,预计第一批就能够卖出四十张以上的卡,赚取近二十万的纯利润,还拥有一个好听的身份:茶艺馆老板。同时,每天自动走进她办公室的新客户,都有可能成为她的购卡者。
她也考虑过风险,几乎没有。
基本上这些客户都不会在意这点小钱,更不会因此背后说她甚至举报,而且即使为人所知,她就是让他们购买一个会员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行纪委只会盯着那些收受巨额现金或实物的行为,对于一些动辄上万的饭局都不会管,肯定不会过问她这点少少的卡费。
这似乎可以看成,这些客户才是真正众筹者,她是唯一的受益者。
其他众筹的股东,想法基本如此。
迅速的,股东们取得了一致意见,同时强烈要求立刻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虽然目前只有二十余人明确表示参与,但是这些参与的人都等不及了,因为安千千这个立竿见影,快速致富的的办法,他们自信满满的认为二十余位股东已经足够,同时觉得盈利明确,没有必要与人分享。这跟他们当初众筹的精神完全背离。
经过讨论协商,他们决定在这个周二晚上聚会,地点在窄巷子的白夜酒吧,股东中一位诗人刘波电话预订酒吧中那个小小的书吧,时间是晚上八点半。
下班后,安千千和徐朵朵一起吃了麻辣烫,再逛了会街,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另外两位主要的发起人刘波和杨知已经坐在书吧里等候即将到来的各位股东了。
刘波就是提议并预订这儿的诗人。杨知的身份是蜀都飞机厂的工程师。
白夜酒吧是一位全国著名的女诗人开的,以前在玉林路,陈哲光有破有立,在拆城的同时也在建城,打造宽窄巷子这处文化地标的时候,亲自召集蜀都的文化名人,尤其是那些已经下海创业的,鼓励他们集中到宽窄巷子发展,女诗人将酒吧搬迁至此,成为全国诗人一处圣地。
刘波大学时写过诗,进入社会后不安分于一份单调的工作,到处晃荡,卖酒,卖茶,眼红房产行业又进入房产行业,当然他是没有资金的,现在也不像这个行业最初兴起的时候可以玩空手道,他只好仗着脑袋聪明做些推广营销之类的工作,不是像普通的营销代表那样而是注册了一家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卖房子,但听起来高大体面,遇上一般的人还可以装作是开发商摆大老板派头,实际上只是掮客,蜀都本地话所谓的“穿穿”。
杨知倒是实打实的资本家,乡镇企业兴起的时候,他为很多加工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然后自己也投资兴办实体并在效益最好的时候高价转让,接着进军股票,赶上了股票野蛮生长那一段时间,资本翻了十多倍,后来凭着专业的目光,看了航空业,一古脑把的所有资产投入一家泰国航空公司,坐收红利。
古话说饱暖思y欲,杨知闲下来却突然喜欢上了写诗这种高雅的行为,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可以说是痴迷,一天至少要写一首,写完就用短信群发给朋友欣赏,正因如此,迅速跟饭桌上认识的刘诗人成为朋友。
对于这个众筹茶艺馆,刘波可以说是最热心的发起人,他的商业经验早就看出这种经营模式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噱头外,根本不可能赚钱,但有助于把他包装成为一个拥有实业的商人形象,类似叶山河和钟守信嘴里的“男人的衣服”,给他的“穿穿”生意增加可信度。
而杨知,则无可无不可。曾经沧海,这种小江小河小舟小船肯定不入他的法眼,投资十万块钱并不比考虑今晚去哪里吃饭更难一些,唯一能够吸引他的是茶艺馆开业后可以聚集相当多的诗人在一起品茶论诗,有助于他的诗歌创作,所以他是不问缘由的坚定支持者。
安千千和徐朵朵进来的时候,刘波和徐朵朵眼前都是一亮。刘波跟安千千做为发起者已经见过面,但没有见过徐朵朵,杨知则一个也没有见过。虽然,他心思不在这上面,但如此养眼的美女加入成为股东,他突然觉得这个众筹茶艺馆也有点意思起来。
1doer: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