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三顾茅庐 - 民间传说与故事 - 碎山的黄色闪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民间传说与故事 >

第12章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出自中国历史的一个著名典故,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诚邀其出山辅佐自己建立蜀汉政权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后来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加以丰富和演绎,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经典情节。

东汉末年,风云变幻,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心怀重振汉室的雄心壮志,但却屡次战败,面临困境。此时,他急需一位智慧过人、能助其成就大业的谋士。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南阳有个名叫诸葛亮的奇才,隐居在隆中一带的草庐里,人称“卧龙”。刘备听闻后,决定亲自前往拜访这位传奇人物。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他怀着满满的诚意,带着关羽、张飞两位猛将,一同前往隆中的茅庐。一路上,刘备心情激动,期待着能够见到这位传闻中的智者。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后,刘备轻轻敲了敲门,但里面并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一个书童出来告诉他们,诸葛亮已经出门云游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刘备听了之后感到十分失望,但还是坚持让书童把自己的书信转交给诸葛亮,并告诉他自己会再来拜访。信中,刘备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表示对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深感敬佩,并诚恳地请求他出山相助。写完信后,刘备又在信封上写下了“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几个字,希望能引起诸葛亮的注意。最后,刘备一行人带着遗憾离开了隆中。虽然这次没有见到诸葛亮,但刘备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决定以后再找机会前来拜访。

没过多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一同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这次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隆冬时节,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地上的积雪也很深。三人艰难地走到诸葛亮家门前,却发现门庭紧闭。刘备上前敲门,一个童子出来告诉他们:“先生今日不在家,被朋友邀请走了。”

刘备感到有些失望,但还是问起诸葛亮何时回来。童子回答说不知道。张飞不耐烦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先回去吧!”刘备无奈地摇摇头,然后给童子留了封信,请他转交诸葛亮,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对天下大事的看法。最后,刘备还表示会再来拜访。

随后,三人离开诸葛亮家,返回途中遇到了一位骑驴的人。此人容貌英俊,气质不凡。刘备赶忙下马向他行礼,询问他是否认识诸葛亮。那人自我介绍道:“我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刘备高兴地与他交谈起来。

崔州平得知刘备的来意后,劝诫他不要太过心急,认为汉朝已经衰落,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辉煌。但刘备坚持要找到诸葛亮,帮助他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两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于是刘备告别了崔州平,继续踏上归途。

第三次,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一同前往隆中。他们满怀期待,希望能够见到这位传说中的智者。当他们到达诸葛亮的草庐时,发现门紧闭着。询问后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心中有些焦急,但他深知诸葛亮的重要性,于是决定耐心等待。关羽和张飞有些不耐烦,建议刘备直接叫醒诸葛亮,但刘备坚决反对,表示不能打扰诸葛亮的休息。就这样,三人静静地站在门外,恭敬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西斜,而诸葛亮仍然没有醒来的迹象。刘备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一丝不满或抱怨。终于,诸葛亮伸了个懒腰,从床上坐起来。他一眼就看到了门口的刘备等人,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刘备赶紧上前,向诸葛亮行礼,并表达了自己的敬意。诸葛亮深受感动,他知道刘备为了见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经过一番交谈,诸葛亮表示愿意出山辅佐刘备。刘备听后欣喜若狂,感激涕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局势,指出曹操势力强大,孙权占据江东,而刘备需要寻找一个立足之地。他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最终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刘备对诸葛亮的见解深感钦佩,认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知音。于是,他邀请诸葛亮担任军师,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诸葛亮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从此开始了他与刘备的合作之旅。这段故事展示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智慧谋略。正是因为刘备的坚持不懈,才使得诸葛亮最终出山相助,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三顾茅庐”的故事,不仅是对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诸葛亮卓越才华和韬略的认可。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诚心诚意地反复邀请某人,以及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