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优化
王建,男,25岁,家住秦河市青山县三河乡西岭沟村,初中文化,现秦河市红耀玻璃厂工作,普通工人,月薪2700元,未婚。
要说这个年纪还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在大城市也许不算啥,可放在王建的老家农村,简直要把他的父母急出病来。要知道,左邻右舍的同龄人,家里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就为这事,王建的老妈是整天的打电话催。
都这个年纪了,要说王建心里一点都不着急那是瞎说,可每个月就那点工资,再除去房租水电吃饭,还能剩几个钱?养自己都困难,何谈养老婆?再有,结了婚还要生孩子吧?说心里话,王建还没有做好当父亲的的思想准备,挣钱少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该死的王翡,出门怎么不被车给撞死,黑心资本家!”王建心里嘀咕一句。
王翡是红耀玻璃厂的老板,为人异常尖酸刻薄,对工人动辄训斥,甚至辱骂。如果仅仅这些毛病,王建到不至于暗地里诅咒他。这些当老板的,哪个不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哪个不是觉得工人都该给他们当牛做马?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王建早就看清了形势,虽然不甘,却也无奈。
今天王建之所以诅咒他的老板,最关键的是因为,这个厂子已经两个月没有开支了。
厂子是真的没钱吗?王建不这么看,这几天正是公司最忙的时候,一车车的货接连运走,哪车货不值个十几万?一车货的钱就够给全厂的工人开支了,何况光这个月已经走了十多车的货,又怎么会没有钱?
王建早就不想在这个厂子干了,但现在却还不是辞职的好时机。他手里满打满算还有500块钱,如果辞职,厂子压着的这两个月工资就真的没时候了,记得先前有人辞职,这都过了五个多月了,剩下的工资还没给开清呢。
如果不辞职,虽然也压工资,但以前最多没超过一个整月的,现在已经压了两个月了,也快到时候了。王翡前些天信誓旦旦地保证,五天之内一定把压着的工资全都开清。
姑且信他这回吧。
今天是礼拜日,王建特意请了一天假,今天人才市场有招聘会,王建打算去看看,等玻璃厂的工资一结清,他就辞职。
他在人才市场里饶了半天,却没有发现一个令他心动的职位,心里不禁有些沮丧,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从人才市场侧门出来,迎面就是秦河市最大的古玩一条街,王建边走边打量两侧的琳琅满目的古董。
“大爷,这个碗我可以拿起来看看吗?”王建指着摊位上的一只碗说道。
要说以前,王建是不可能提出这样要求的。古董这东西,真的假的,到底值多少钱,又有几个人能拎得清?这要是不小心给碰坏一个两个的,他还不被讹上?
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看着面前这只画着梅花喜鹊图案的碗,他心里突然就涌出一股强烈的好奇,忍不住就想拿起来看看。
“您小心,这可是正宗雍正年间的古董。”
说话的摊位老板,看起来有七十多岁,十分消瘦,留着一缕长须。
王建蹲下来,小心翼翼拿起那碗,仔细端详着。他对古董一窍不通,可一碰到这碗,心里那股无端升起的好奇就更加的强烈了。
他把碗翻转过来,见底上写着“大清雍正年制”的繁体字样。
“大爷,这碗怎么卖?”王建用随意的口气问。
“小伙子你真有眼光,这碗可不是我老头收来的,是正经家里祖辈传下来的,你看这品相,真是没话说!这样,你要是喜欢,500你拿走。”
老头打量了王建一眼,微笑说道。
五百太贵了,已经是王建现在的全部身家了,虽然心中的直觉告诉他应该买下,但拮据的现实摆在面前,他不敢也不能冒这个险。
如果是假的,他可是要连馒头都吃不上了。
他一个对古董一窍不通的农村小伙子,这直觉能有多少可靠度,就连王建自己都不敢想。
就当王建遗憾着要把碗放回摊位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清秀的女音在身后说话。
“是否对其进行扫描?”
王建回头看了看,发现附近并没有年轻的女性。
他呆了。
“我这是幻听了吗?”
这时那个声音又响了起来。
“是否对其进行扫描?”
王建突然惊呆了——那声音,竟然是从他大脑里发出的。
“扫描!”他鬼使神差地说。
当然,他是心里说的,摊位老板可听不到。
王建只觉眼前一花。
突然间他看到一个宽广的大房子,视线正前方的墙壁是一块整面的大镜子,梅花喜鹊碗就放在镜子的前方,碗的形态映在镜子上,仿佛和实物有些区别,但王建一时也说不出两者到底有何不同。
“我这是幻觉吗?”
王建略有慌乱地摇了摇头,眼前画面又是一变,此时他正蹲在摊位前,手里拿着那只碗呢,哪里有什么房间和镜子?
“进入!”
鬼使神差般,王建在心中说道。
画面一闪,他果然又看到了那个房间,和房间中那面镜子。
镜子上出现一道笔直的白光,快速在镜面上上下移动,像极了各种电脑软件扫描时或是雷达扫描时的画面。
“扫描结束,信息已经更新,请您查看。”
当白光消失,耳边女音又说道。
王建抬眼打量,只见镜面上方出现了一些文字。
“名称:大清雍正年制粉彩喜鹊登梅高脚碗。